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彩葉萵苣的栽培技術

科普1.34W

彩葉萵苣又稱紫生菜,彩葉萵苣是葉用萵苣的一種新品,夏季可覆蓋遮陽網冬季可保護地栽培,因此一年四季均可栽培。還可利用基質進行無土栽培或盆栽,具有較好的觀賞和食用價值,近年來,彩色蔬菜以其豔麗的色彩,較豐富的營養,而在世界上流行起來。彩葉萵苣以食葉為主,宜生食,深受人們青睞。目前主要的栽培品種有:漢城紅、赤皇等,均為皺葉或半結球品種。葉色有禁紅、紅、褐紅等色。其春早熟栽培技術如下:

彩葉萵苣的栽培技術

春早熟栽培一般利用塑料大、中、小棚、風障陽畦或保温性能稍差的日光温室。東北地區在3月中下旬-4月初,在陽畦或日光温室內育苗,5月初旬定植在保護設施內,5月末上市。

1.育苗:春早熟栽培,多利用風障陽畦育苗。風障陽畦應於秋季建好,於播種前15-20天,扣上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儘量提高育苗畦的地温。播種前,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耙平,做畦。深翻應達到25-30釐米,如無深翻條件,應噴施土壤調節劑―免深耕,使50釐米深的土壤疏鬆通透,保證根系生長旺盛。種子先用25-30℃的水浸種7-12小時,撈出,晾去多餘的水分,用紗布包好放在16-20℃的温度條件下催芽。待80%的種子露白時播種。選晴朗天氣的上午播種。育苗畦先灌足水,待水滲下後,再均勻撒播,撒後覆細土0.5釐米,播後立即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保温。每公頃苗牀用種量為4.5-6千克。

幼苗出土前,草苫子等保温覆蓋物應晚揭早蓋,不通風,保持畦温20-25℃,以加快出苗。幼苗出土後,應適當通風降温,防止温度過高,造成幼苗徒長。白天保持畦温12-20℃,最高不超過22℃,夜間5-8℃,促使幼苗健壯生長。草苫子應早揭,晚蓋,以儘量延長幼苗的見光時間。苗出齊後,及時間第1次苗。間除過密、並生的徒長苗。2-3片真葉時定苗,苗距4-5釐米。苗期儘量少澆水,如土壤乾旱可澆小水。

定植前5-7天,逐漸加大通風量,降低苗牀温度。白天保持15℃左右,夜間5℃左右,以鍛鍊秧苗,提高秧苗的抗寒力和適應能力。苗期應注意保温防凍。苗齡35-50天,5-6片葉時即可定植。

2.定植:定植密度,散葉萵苣可適當密些,株行距為20釐米x25釐米;結球萵苣稍稀些,株行距為30釐米x40釐米。早熟品種以30釐米見方為宜,中晚熟種以35-40釐米見方為宜。定植時儘量少傷根多帶土,定植深度與原入土深度相平為宜。

3.田間管理:栽培前期應少澆水,多中耕,促進根系發育。緩苗後結合澆水,追1次化肥,每公頃施尿素150千克。緩苗澆水後應適當蹲苗,抑制蓮座葉發育,促進包心,防止徒長。生長中後期為使蓮座葉保持不衰和球葉迅速抱合生長,形成緊實葉球,需加大水肥供應。採收前停止澆水,以利收後貯運。

4.收穫:葉用萵苣要適時搶收。其適宜的收穫期較短,過早收穫,生長量不足,降低產量;採收稍遲則短縮莖伸長,葉球變鬆,品質變劣。待葉球長到一定大小,包球較緊實時,即應採收。

5.病害防治:

萵苣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症狀:發病初,葉片上呈圓形或多角形退綠或黃綠色斑,背面長出白色黴層,後期病斑變褐色,連成片時,葉片乾枯。

防治方法:輪作:與其他作物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

田間管理:定植時選用健壯的無病苗。加強中耕、肥水管理,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深埋或燒燬。

藥劑防治:發病初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40%乙磷鋁4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或72%克露750倍液噴灑。上述藥劑最好交替應用,每5-7天1次,連噴2-3次。

萵苣菌核病症狀:植株莖基部受害,出現水漬狀病斑,褐色,後漸腐爛,地上部枯萎。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絲狀物,後漸形成鼠糞狀菌核。防治方法:輪作:實行3-4年輪作。

田間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風條件,適當澆水,降低田間濕度。

藥劑防治:發病初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氯硝胺1000倍液,或50%農利靈1000倍液,每7天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