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山藥的栽培管理技術有哪些

科普8.41K
山藥的栽培管理技術有哪些

山藥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是藥食兼優的植物,以塊根和珠芽供藥用,具有健脾、固精、補肺、益腎的功能;其塊根肉質細膩,是味美可口的佳餚。同時山藥也是一種醫用價值很高的滋補強壯劑。本文介紹了山藥的特徵和栽培管理技術,山藥又名薯芋、山藥蛋、山薯等,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以地下塊莖供食用,地下塊莖富含澱粉、蛋白質等碳水化合物。產量高、營養豐富,既能代糧、又能作菜、可炒食和煮食。山藥的營養價值很高,有健脾、補肺、固腎、等功能,對老年人的一些疾病有治療效果。

一、生物學特徵特性山藥都用無性繁殖,鬚根系,發芽後根着生於莖基部,呈水平方向伸展,達1米,主要分佈於20釐米~30釐米的土層中。橫斷面圓形或多稜形,右旋。地下塊莖有長圓柱形、圓筒形、紡錘形、掌狀或團塊狀。外皮有紅褐、黑褐、紫紅等色澤,肉白色,也有淡紫色,表面密生鬚根。葉先端尖,基部戟狀,葉柄長,葉腋發生側枝或形成氣生塊莖,稱零餘子。花單生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花小、白色或黃色。蒴果具3翅,扁卵圓形,栽培中極少結實。山藥地上部喜高温乾燥,怕霜凍。生長期間最適宜温度為25-28℃。塊莖生長適宜温度為20-24℃。發芽要求地温25℃左右。山藥較耐陰,但生長和塊莖彭大期依然需要強光,故應立架子栽培改善光照條件,增加產量。山藥需要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土層宜深厚,土壤黏板易產生扁頭、分權,影響塊莖的膨大和生長髮育。山藥需肥量較大,但有機肥料必須充分腐熟,並與土壤拌勻,否則易燒根或分權。塊莖膨大期需要充足的磷、鉀肥。山藥對水分的要求不嚴格,較耐乾旱,但在萌芽期要求土壤濕潤,在塊莖迅速生長期不能缺水,以免影響產量。

二、栽培管理技術1.繁殖方法1.1塊莖切塊繁殖:長形塊莖任何部分都可以發生不定芽,可以任意切斷繁殖,以近頂部長勢教旺,塊狀種一般只有頂部才發芽,分切時應該縱切,使每個切塊都帶有頂部,種薯切斷後切口塗草木灰,放在室內2-3天,栽種,或曬1-2天后放温暖通風處催芽後種植,1.2山藥栽子,山藥塊莖上端較細,先端有隱芽,是用作繁殖的主要方式,栽子的出苗快,但連續應用長勢衰退,影響產量,一般3-4年後應該更新,提高種性。2.選地整地山藥忌連作,連作易造成土壤養分失調和病害加重,一般以三年輪作一次為宜,應該選擇土層深厚、蔬鬆,肥沃的砂壤土或沙質土,有利益塊莖生長,莖塊直順,光滑,產量高,品質好,一般栽培山藥需深翻,栽培扁塊種和圓筒種耕深較淺,耕翻30釐米後按60釐米-100釐米寬作平畦或高畦栽培。長柱種按行距2米-3米距離,挖一深度與山藥產品器官長度相等的深溝,一般深60釐米-100釐米、寬33釐米的深溝,挖土時表土與心土分兩邊堆放,經日曬風化後擇晴天填土。填土時把翻出的土與與充分腐熟的肥充分摻勻,每畝用500-1000公斤,然後回填。作標記,等待播種。這種傳統的挖山藥溝的栽培方法費工、費力。近年用打洞栽培代替挖山藥溝的栽培方式。打洞栽培是於秋末冬初,經施肥、平整後,在冬閒時按行距70釐米放線,在線上用鐵鍬挖5釐米-8釐米的淺溝,然後用打洞工具在線內按株距25釐米-30釐米打洞,要求洞壁光滑結實,洞徑8釐米左右,深150釐米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