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綠豆高產栽培技術

科普3.03W

綠豆對光照週期反應不敏感,既適宜於春播,也適宜於夏播;它耐高温、耐旱,但還是需要一定水分,育苗期需水分少一些,開花期前後需水量增加;耐瘠性也很強。綠豆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商用價值以及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發展綠豆產業潛力極大,前景看好。其生產栽培技術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綠豆高產栽培技術

一、簡介

綠豆又名青小豆,因其顏色青綠而得名,在中國已有兩千餘年的栽培史。

二、用途及功效

綠豆具有糧食、蔬菜、綠肥和醫藥等用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豆類食物。

功效:綠豆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夏天在高温環境工作的人出汗多,水液損失很大,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遭到破壞,用綠豆煮湯來補充是最理想的方法,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還能及時補充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有着重要意義。綠豆粥也有類似功效。綠豆還有解毒作用。如遇有機磷農藥中毒、鉛中毒、酒精中毒(醉酒)或吃錯藥等情況,在醫院搶救前都可以先灌下一碗綠豆湯進行緊急處理,經常在有毒環境下工作或接觸有毒物質的人,應經常食用綠豆來解毒保健。經常食用綠豆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力。

三、提高產量的方法

1.選地整地

播前要選準地塊,綠豆忌連作。應選擇禾本科作物的茬口,不選重茬、迎茬、鹽鹼度過大、低窪易澇的地塊,土壤pH值在6.5~7.0為宜。對土質要求不嚴,以壤土或石灰性沖積土為宜。秋收後封凍前滅茬耕翻,耕翻深度20cm以上,耕翻後及時耙耮保墒。翌年驚蟄地表解凍時及時鎮壓保墒,減少土壤水分散失。對來不及秋耕翻的地塊要早春頂漿耕翻,並做到翻、耙、壓等作業環節緊密結合,整碎坷垃,碎土保墒,使耕層土壤達到疏鬆、上平下碎的狀態。綠豆適宜壟作。壟距以不超60cm為宜,壟距過大,不能充分發揮單位面積效益。

2.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用適宜當地生態氣候條件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品種,如:早熟、結莢集中、商品性好的豫綠4號;高產、特早熟、生育期55d左右的豫綠5號,此品種的綠豆非常適合做粉絲、粉條,商品性好;矮杆、耐密植、結莢集中、不炸莢的豫綠6號;小粒、密莢、非常適合生豆芽的鄭綠7號;適於旱平、旱坡地種植的赤綠一號。挑除病粒、雜粒、硬粒,以保證種子的純度和淨度。種子發芽率不低於95%,純度不低於97%,淨度不低於98%,含水量不高於13%。

3.播種

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入8月開始收摘,一般8月上旬開始上市。綠豆耐濕性和耐寒性較差,怕澇,但在花莢期(7—8月),如果不能保證較充足的水分,會影響收成。播前要灌水。播種量20kg/hm2左右,肥地少些,瘠地多些。播種深度一般4~5cm為宜。可以點播或條播,下籽要散落均勻,便於間苗。綠豆可單作,也可套種間作或混播。綠豆喜單株生長,不論點播或條播都不能留簇苗、雙苗,保苗18萬~20萬株/hm2。

4.田間管理

苗期適當進行培土。綠豆主根系不發達,地上部分枝葉繁茂,結果時莢果集中在植株頂部,極易發生倒伏。在封壟前進行培土極為重要,培土以10cm左右為宜。適期灌水與排澇。綠豆耐旱主要表現在苗期,3葉後需水量逐漸增加,現蕾期為綠豆的需水臨界期,花莢期達到需水高峯。在有條件的地區可在開花前灌水1次,以提高單株莢數及單莢粒數;結莢期再灌1次水,以增加粒重並延長開花時間。水源緊張時,應集中在盛花期灌1次水。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調節播種期,使綠豆花莢期趕在雨季。若雨水太大應及時排水,採用深溝高畦溝廂種植或開花前培土是綠豆高產的重要措施。適時施肥,綠豆生育期短,需肥集中,必須以有機肥為主,做到化肥與有機肥配合施用,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以1∶1為宜,選擇使用綠色食品專用化肥,禁止使用硝態氮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75.0~112.5t/hm2、過磷酸鈣300kg/hm2或磷酸二銨100~150kg/hm2;綠豆對微肥敏感,施入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明顯,一般可施微肥5~10kg/hm2作底肥。後期缺肥的情況下,進行葉面噴肥,不僅吸收速度快,且利用率高。噴肥時可加入適當農藥,兼治蟲害,保護葉片。

5.病蟲害及防治

(一)綠豆病蟲害的發生

①綠豆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上出現淡褐色或暗褐色病斑,邊緣有明顯的黃色圓圈,後期幾個病斑連成不規則的大型病斑,直徑5-10毫米,高温多雨天氣,病斑迅速擴大,整個葉片鐵紅枯死。

②綠豆輪紋斑病:感病植株的下部葉片出現紫色病斑,然後上部葉片逐漸出現病斑,直徑3-15毫米,後中央變成灰褐色,微具同心輪紋。上面着生無數小黑點,此病還可危害莖稈、豆莢和豆粒。

③綠豆病毒病:綠豆在田間受病毒浸染後,症狀表現為花葉皺縮,植株矮化,在田間傳播與蚜蟲數量有關,及時防治綠豆田蚜蟲,加強水肥管理均可減少發病。

④豆野螟:對綠豆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以二、三代幼蟲在7月中旬、8月中旬危害綠豆最重,危害花蕾、結成蟲包,藏身其中。幼蟲有較強的轉移危害習性,一生可轉株轉莢2-3次,幼蟲轉株一次能造成落蕾10-15個,或食掉子粒2-3個,使豆角被害部位腐爛變黑。

⑤蚜蟲:多集中在綠豆心葉和幼嫩葉背危害。受害後豆葉捲縮,植株矮小,影響開花結莢。

⑥蟋蟀:屬雜食性害蟲,以若蟲和成蟲咬斷綠豆幼苗嫩莖,危害莖葉及莢果,成蟲盛發期在7-8月份,在9-10月成蟲晝夜均可危害,但以夜間較多。

⑦綠豆卷葉螟:以幼蟲取食葉肉組織,使葉片捲曲,老熟幼蟲將豆葉向上卷折潛居其中危害,並在卷葉中化蛹,危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

(二)綜合防治技術要點

綠豆病蟲害的綜合防治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積極推廣生物防治,關鍵時期合理使用藥劑防治。

①加強田間管理,秋後深耕,增施鉀素肥料。

②保護利用自然天敵,充分利用天敵的自然控制能力,儘量減少農藥使用量。

③合理使用藥劑防治,掌握好兩個關鍵時期,一是在播種期進行藥劑拌種,對苗期病害防效較好;二是花莢期噴藥,在初花期開始用藥,用志信星每畝40-50克,或50%多菌靈800倍液,加入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或3%的啶蟲脒10-15克,兑水50-75kg,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3次即可抑制綠豆葉斑病、輪紋斑病、莢螟、豆野螟、大豆蚜、卷葉螟、蟋蟀等多種病蟲危害。

6.適時收穫

綠豆成熟與開花順序相同,自下而下依次成熟,成熟後易自行裂莢落粒。小面積種植應隨熟隨收,分批摘莢;大面積栽培需一次性收穫。全田有2/3莢果變成黑褐色時,於上午有露水時收穫,然後曬乾、脱粒、清選,再入倉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