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教你怎樣防治小麥全蝕病

科普1.93W
教你怎樣防治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又稱小麥立枯病、黑腳病,是一種危險性真菌病害,是典型的根腐和莖腐性病害。除侵染小麥外,還侵染大麥、玉米、早稻、燕麥等農作物,以及毒麥、看麥娘、早熟禾等禾本科雜草。

其發病條件:小麥全蝕病的發生與流行,與栽培制度、土質肥料、整地方式、小麥播期、品種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主要為:連作地發病重,輪作倒茬發病輕;土壤肥力低,尤其是嚴重缺磷的地塊發病重,土質疏鬆,鹼性土壤發病較重;感病品種大面積種植是全蝕病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深翻倒土發病輕,淺刨發病重;冬小麥早播發病重,晚播發病輕。

其表現症狀: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黃葉多,種子根和地中莖變成灰黑色,嚴重時麥苗連片枯死。拔節期冬麥病苗返青遲緩、分櫱少,黃葉多、病株根部大部分變黑,在莖基部和葉鞘內側出現較明顯灰黑色菌絲層。抽穗後症狀最明顯,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狀發生,早枯白穗、病根變黑,易於拔起,在莖基部表面及葉鞘內佈滿緊密交織的黑褐色菌絲層,呈黑腳狀。

其防治方法如下:

深翻倒土,減少土壤表層有效菌量。合理安排作物,有計劃倒茬,實行與棉花、馬鈴薯、蔬菜等作物輪作,可明顯降低發病。增施腐熟的有機肥,採用平衡配方施肥技術,增施鋅肥(每畝1-1.5kg)增加小麥植株抗病力。種植耐病品種,適期晚播,減少病菌的侵染機會。

藥劑拌種。可用2%立克秀拌種,或用20%三唑酮(粉鏽寧)乳油50ml,兑水2-3公斤拌麥種50kg,拌後堆悶2-3小時後播種。

噴霧防治。於翌年返青期,每畝用20%三唑酮乳油100-150g兑水60kg順壟噴灑,在拔節期再噴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蝕病危害。

標籤:防治 全蝕 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