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食用菌有“錢途”選品種有講究

科普1.03W
食用菌有“錢途”選品種有講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户選擇種植食用菌來脱貧致富。但食用菌種類繁多,不同地區的農户在品種選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農户應如何選好適合自己種植的食用菌品種呢?為此,記者採訪了素有“蘑菇大王”之稱的肥西縣天都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丁倫保。

品種選擇有講究

“現在食用菌品類已達70多種,大宗品種有香菇、平菇、木耳、雙孢菇、金針菇、草菇等,珍稀品種有白靈菇、秀珍菇、幸福菇、茶樹菇、真姬菇、羊肚菌等。”丁倫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面對如此眾多的食用菌品種,農户就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具體來説,城市近郊的農户可以選擇以鮮食為主的食用菌,如平菇、秀珍菇、幸福菇和雙孢菇等;交通不便地區的農户則應該選擇適合鮮食和乾製的食用菌品種,如木耳、香菇、雞腿菇、茶樹菇和杏鮑菇等;種植苗木的農户還可以林下套種香菇、幸福菇、靈芝和羊肚菌等食用菌品種。

農户在不同季節培養食用菌,要注意選擇不同的食用菌品種,室外連續温度25℃以上時,要選擇高温型食用菌品種;春秋季節連續温度在18—25℃時,可選擇中温型食用菌品種;冬季可選擇低温型食用菌品種,出菇時間則要在10℃以上。

農户在從事食用菌種植時,還應該注意選擇本地富有的種植原料。我省水稻主產區農户可以選擇水稻秸稈作為培養食用菌的生產基質;小麥、玉米產區,農户可以把小麥和玉米秸稈、玉米芯當做食用菌培養基質;山區農户可以選擇用樹枝、樹葉、茅草、廢棄的鋸末來生產食用菌;棉花產區農户則可以選擇棉花秸稈和棉籽殼培養食用菌。

投入產出1比3

“食用菌栽培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週期短、見效快,市場風險相對小的特色經濟產業。”丁倫保告訴記者,一般來説,農户種植食用菌每投入1元,可以獲得3元的回報,桑黃、松茸、蛹蟲草、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種的種植回報高達1比6。有這麼一個形象的説法,一畝園十畝田,一畝菌十畝園”。

不同的食用菌品種,其投入產出有一定的差異性。丁倫保舉例説,農户栽培一畝幸福菇需投入2000元(包括菌種),耗費秸稈8000—10000斤,兩個月後可獲益8000—10000元。種植過幸福菇的秸稈是優質的有機肥,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作用。

如果農户種植10000棒秀珍菇,菌棒成本30000元,大棚成本5000元,每棒以1.5斤計算,10000棒可產秀珍菇15000斤,市場平均銷售價格4元/斤,產值60000元,淨利潤25000元,生產週期為3個月。

如果農户栽培10000棒香菇,菌棒成本30000元,大棚成本5000元,每棒以產出1.3斤香菇計算,10000棒可產出鮮香菇13000斤,市場平均銷售價格4.5元/斤,產值58500元,淨利潤23500元,生產週期6個月。

選好模式避風險

丁倫保建議,單個農户從事食用菌栽培,可以採取家庭作坊式,搭制毛竹大棚,手工裝袋,起步時以1000—2000袋菌種為宜,以儘可能避免技術和市場風險。

農户以合作社形式從事食用菌栽培,可以改變“小而散”的生產方式,以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降低經營風險。合作社可以集中製作菌包,然後分發給合作社社員進行栽培,產菇後,合作社集中驗收商品菇,統一銷往市場。

對於產業資本來説,可以採取較高技術水平,採用工廠化方式,從事食用菌生產,其優勢是生產過程實現機械化、半機械化,生長環境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調節,相對手工操作要節約大量的勞動力,一般週年生產可達8—10茬,所產出的食用菌質量好、產量高。

標籤:食用菌 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