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項目 > 種植

丹蔘茶有沒有副作用,丹蔘的種植技術

種植1.73W
丹蔘茶有沒有副作用?丹蔘的種植技術

丹蔘為常用中藥,應用歷史悠久,為祛瘀止痛,活血通經的要藥。本品為脣形科植物丹蔘的根及根莖。分佈較廣,野生、家種兼有,野生分佈於河北,山西,山東等。丹蔘片是中成藥的一種,功效是活血化瘀,清心除煩。多見於是用於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及心神不寧等。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丹蔘片是否可以長期服用?丹蔘片是否可以長期服用?及丹蔘的種植技術。

丹蔘的藥材形狀

丹蔘根莖粗短,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略彎曲,長10~20cm,直徑0.3~1cm,有分枝並有鬚根。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紋,老根外皮疏鬆,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輕脆,易折斷,折斷麪皮部色較深,呈紫黑色或磚紅色,木部維管束灰黃色或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臭微弱而特殊,味微苦澀。

丹蔘栽培品,主根明顯,分支少。根條較野生品粗大肥壯。表面紅褐色,具縱皺,栓皮不易剝落。質地堅實,折斷面略呈角質狀。臭微弱,味甘而澀。

天草丹蔘茶有沒有副作用?

丹蔘性微寒,是藥三分毒,只要利大於弊就可以。丹蔘是一種不錯的中藥,對女性的痛經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1、個別患者服用丹蔘會出現胃痛,食慾減少,口咽乾燥,噁心嘔吐,與丹蔘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關。宜停藥,並可口服胃舒平,普魯苯辛等藥,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個別晚期血吸蟲肝脾腫大患者,在服用大劑量丹蔘後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應停用丹蔘,並給予止血劑,維生素等。

3、丹蔘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有的還伴見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則惡寒,頭暈,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隨即面色蒼白,肢冷汗出,血壓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應立即肌注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過敏藥,同時用中藥生脈散加減調理。

丹蔘片是否可以長期服用?

丹蔘片是一種對於冠心病有非常好治療效果的藥物。病人如果身體有冠心病的症狀出現,那麼及時的採用丹蔘片來進行治療是能有很好效果的。丹蔘片還能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其他疾病的預防也是很有效果的。

丹蔘片作為典型的中藥製劑,主要成分有丹蔘、三七、冰片。丹蔘主要用於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對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有非常好的療效。冰片用於閉證神昏、用於目赤腫痛、喉痺口瘡、用於瘡瘍腫痛,潰後不斂等。三七具有散淤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成分決定藥品的功能主治,複方丹蔘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痺,症見胸悶、心前區刺痛;冠心病心絞痛見上述證候者。

丹蔘片可以長期服用,但要注意用藥量。雖然丹蔘片可以長期吃,但是畢竟是藥三分毒,在吃藥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用藥量的,不可隨便吃;丹蔘片長期吃沒有問題,但要記得口服,一日3次,一次3片。

服用任何的藥物都是要有節制的,疾病症狀控制後就要停止使用藥物了。如果長期的使用藥物那麼對於身體來説是非常不好的,有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一些副作用出現。所以在使用藥物治療疾病的時候,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這樣才最安全。

丹蔘的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育苗地,宜選擇地勢較高,土層疏鬆,灌溉方便的地塊。播前進行翻耕,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作基肥,整細耙平,作高畦播種。栽植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山地,宜選向陽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丹蔘根深,入土約33釐米以上。因此,在前作收穫之後,深翻土壤35釐米以上,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3000kg,加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栽前,再翻耕1次,整細耙平,作成1.3米寬的高畦,四周開好深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2、移栽。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釐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3、追肥除草:到4月初苗子出土7cm時,第1次追肥,每667㎡施清糞水1500kg,用竹撬在窩中撬個洞,將糞施下,用土蓋好。第2次追肥在6月上旬開花時,每667㎡施較濃的豬糞水1500kg。每次追肥前行進1次中耕除草,以後發現地裏有草,都應拔去。

4、病蟲害防治:

(1)病害:高温多雨季節易髮根腐病。受害植株根部發黑,地上部分枯萎。防治方法:病重地區忌連作,選地勢乾燥,排水良好地塊種植;雨季注意排水;發病期用7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蚜蟲:成若蟲吸莖葉汁液,嚴重者造成莖葉發黃。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枯株落葉深埋或燒燬;發病期噴殺螟鬆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數次。

丹蔘的收穫與加工

丹蔘立冬過後才可挖採。丹蔘根條很脆,入土又深,挖採時容易折斷,故應選用挖鋤把周圍泥土刨鬆,然後小心挖起。不要用水洗,立即在太陽下約曬去1/3的水分,再用竹撬颳去根上附着的泥土,然後用細篾絲將丹蔘拴好,掛在當風的地方晾至8成幹(太陽曬也可以),用手將分散的丹蔘捆成一束,堆放一處。約10天后,攤開曬乾,並用火燒去根上的鬚根,用刷子刷淨,然後再堆成一個圓圈,外面用席圈好,中間放一瓦缽,內燃硫黃(50kg丹蔘用硫黃0.5kg)薰炕,經薰炕後不易生蟲發黴,便於保管。每667㎡收幹丹蔘200~300kg。

丹蔘繁殖方式

丹蔘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扦插繁殖。

1、丹蔘分根繁殖。秋季收穫丹蔘時,選擇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1釐米粗左右的根條作種根,用濕沙貯藏至翌春栽種。亦可選留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在原地不起挖,留作種株,待栽種時隨挖隨栽。春栽,於早春2~3月,在整平耙細的栽植地畦面上,按行距33~35釐米、株距23~25釐米挖穴,穴深5~7釐米,穴底施入適量的糞肥或土雜肥作基肥,與底土拌勻。然後,將徑粗0.7~1.0釐米的嫩根,切成5~7釐米長的小段作種根,大頭朝上,每穴直立栽入1段,栽後覆蓋火土灰,再蓋細土厚2釐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難以出苗;亦不能倒栽,否則不發芽。每畝需種根50公斤左右。北方因氣温低,可採用地膜覆蓋培育種苗的方法。

2、丹蔘蘆頭繁殖。收挖丹蔘根時,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粗根切下供藥用,將徑粗0.6釐米的細根連同根基上的蘆頭切下作種栽,按行株距33×23釐米挖穴,與分根方法相同,栽入穴內。最後覆蓋細土厚2~3釐米,稍加壓實即可。

3、丹蔘種子繁殖。於3月下旬選陽畦播種。畦寬1.3米,按行距33釐米橫向開溝條播,溝深1釐米,因丹蔘種子細小,要拌細沙均勻地撒入溝內,益土不宜太厚,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後覆蓋地膜,保温保温,當地温達18~22℃時,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後在地膜上打孔放苗,當苗高6釐米時進行間苗,培育至5月下旬即可移栽。南方宜於6月種子成熟後,隨採隨播,出苗最高。亦可於立秋前後播種。

4、丹蔘扦插繁殖。南方於4~5月,北方於7~8月。先將苗牀畦面灌水濕潤,然後,剪取生長健壯的莖枝,切成長17~20釐米,將插穗斜插入土中,深為插條的1/2~1/3,隨剪隨插,不可久置,否則影響成苗率。插後保持牀土濕潤,適當遮蔭,半個月左右即能生根。待根長3釐米時,定植於大田。

以上4種繁殖方法,以採用蘆頭作繁殖材料,產量最高。其次是丹蔘分根繁殖。以上都是關於丹蔘的種植和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