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無公害丹蔘的種植技術

1. 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河北省露地丹蔘無公害生產,本標準規定無公害丹蔘每hm2單產4500kg~5200kg的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肥料使用原則和要求,生產管理等系列措施。

無公害丹蔘的種植技術

2. 無公害生產管理措施

丹蔘以分根繁殖為主,多年分根繁殖品種易退化,分根繁殖幾年後需種子繁殖,以利於品種的提純復壯,亦可採用蘆頭繁殖(當年可結籽)和扦插繁殖。

2.1 繁殖  

2.1.1 分根繁殖  

每年秋季收穫丹蔘時,選擇粗壯、色紅、無腐爛、發育充實、直徑0.7cm~1cm,無病蟲的一年生根條做種根,用濕沙貯藏至第二年種植,也可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留在原地不挖,留做種株,待到第二年種植時隨挖隨種。分根繁殖當年秋季或翌年春季收穫。

2.1.2 種子繁殖  

4月20號左右播種,播種地宜選擇地勢較高土壤疏鬆的地塊,播前深耕,每667m2施入腐熟有機肥2500kg做基肥,整細耙平,做畦寬1.2m,整平畦面,在畦面上按行距33cm開溝,深1cm,種子拌上細沙,均勻撒入溝內,蓋上細土不見種子為宜。每畝用種量0.5kg~1kg左右。幼苗出土後,要結合中耕除草進行間苗定苗。幼苗2片~3片真葉時,第一次追肥,每667m2施入腐熟人畜糞水1500kg,7月下旬進行第2次追肥,每667m215kg尿素加磷酸二胺10kg,遇旱澆水,雨後及時排水,此外,除留種田外,抽花苔要及時剪除。種子繁殖可當年移栽,也可作種根翌年分根繁殖。

2.2 分根繁殖種植技術  

2.2.1 選地  

宜選擇前茬為禾本科作物,土壤比較肥沃,土層深厚,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沙壤土較好。

2.2.2 整地  

地塊翻耕深20cm以上,耙細、整平,做好1.2m的畦四周開好排水溝。

2.2.3 施肥  

底肥以優質有機肥,常用化肥、復混肥等為主,在中等肥力條件下,結合整地每667m2 施優質有機肥2000kg、氮肥(N)5kg(摺合尿素10.9kg),磷肥6kg(摺合過磷酸鈣50kg)鉀肥(k2o)4kg(摺合硫酸鉀8kg)。 2.2.4 栽種  3月下旬適時栽種,在整好耙細的畦上按行距20cm,株距25cm,深5cm~7cm開溝或穴種。將種根切成5cm~7cm的小段,按原生方向栽種,不能倒置,每穴一段,蓋壓平,每hm2需種根1200kg~1500kg,每667m2留6000株左右。

2.2.5 中耕除草  

一般進行3次。第一次在苗高10cm左右時進行,以後視雜草生長情況而定,中耕宜淺鋤。

2.2.6 追肥  

丹蔘栽種後,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一般追肥一次,特殊情況兩次。在6月下旬,植株生長旺期每667m2追施尿素20kg。7月中下旬用0.1%磷酸二氫鉀或2%過磷酸鈣浸出液50kg進行葉面噴肥。

2.2.7 排灌水  

丹蔘忌積水,在雨後應及時疏溝排除地內積水,防止水澇,引起根部腐爛。5~7月份是丹蔘生長的茂盛期需水量較大,如遇乾旱應及時澆水。

2.2.8 摘蕾  

除留種田外,7月上中旬後,分期分批摘蕾。宜早不宜遲,以利於營養物質集中於根部生長。採摘時注意不要 損傷莖葉。

3. 病蟲害防治

3.1 根腐病  

3.1.1 農業防治  

合理輪作,可抑制土壤菌的積累。

選用無病種栽。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及時追肥,培育壯苗,採取健身栽培

3.1.2 化學防治  

栽種前浸種根:50%多菌靈或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蘸根處理10min,晾乾後栽種。

藥劑防治:發病期用50%多菌靈800液或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灌根,發病株每株灌藥液250ml左右,7d~10d再灌一次,連續2次~3次。也可用以下藥劑噴灑: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每667m2次50kg藥液,每隔10d噴一次,連噴2次~3次。注意噴射莖基部。

3.2 根結線蟲  

3.2.1 農業防治  

實行輪作,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選用無病種栽。

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本身的抗逆能力,採取健身栽培。

3.2.2 化學防治  結合整地,每hm2施入3%辛硫磷顆粒45kg,撒入地面,翻入土中,進行土壤消毒;或者用50%辛硫磷乳油3kg~3.75kg加10倍水稀釋成30kg~37.5kg藥液噴灑在375kg~450kg的細土上拌勻,製成“毒土”,結合整地均勻撒在地面,翻入土中,或者將此“毒土”順壟撒施在丹蔘附近,如能在雨前施下,效果更佳。

3.3 葉斑病  

3.3.1 農業防治  

輪作倒茬,同一地塊種植丹蔘不超過兩個週期。

收穫後將枯枝殘葉及時清理出田間,集中燒燬。

增施磷鉀肥或於葉面上噴施0.3%磷酸二氫鉀,每667m250kg以提高丹蔘的抗病力。

3.3.2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每667m2每次用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配成800倍~1000倍50kg藥液噴灑葉面,隔7d~10d一次,連續噴2次~3次。

3.4 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  

3.4.1 農業防治  

精耕細作,深耕多耙,合理輪作倒茬,合理施肥和灌水,都可降低蟲口密度,減輕危害。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結合整地、深耕土地時進行人工捕殺

3.4.2 物理防治  

晚上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4.3 化學防治  

結合整地,每hm2用5%辛硫磷顆粒劑15kg~22.5kg與225kg~450kg細土混勻後撒施。

大量發生時用於50%辛硫磷乳劑稀釋成1000倍~1500倍液或90%敵百蟲1000倍液100kg,將噴霧器噴頭摘掉順壟澆根。

4. 採收  

4.1 種子採收  

在10月上中旬,丹蔘果穗的三分之二果殼變枯黃時,用剪刀剪下果穗,去掉果穗頂端未成熟的部分捆紮成束,置通風處晾2d~3d,及時脱粒。然後淨選去掉秕粒、雜物,保存備用。

4.2 藥用(根)部分採收  

丹蔘在大田生長一年(當年秋季)或一年以上(第二年春季),根部(以根入藥)化學成份達到質量標準(丹蔘酮含量不低於0.3%,丹蔘素含量不低於1.2%)時,於11月初,地上部開始枯萎,土壤乾濕度合適,選晴天採挖。 將挖出的丹蔘置原地曬至根上泥土稍乾燥,剪去杆莖,蘆頭等地上部分,去土,裝筐運至曬場進行晾曬,或用烘乾機進行烘乾。 採挖時儘量深挖,勿用手拔,裝運過程中不擠壓,不踩踏、不得遇水與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