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棉花該怎麼省時省事?

問: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棉花該怎麼省時省事?

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棉花該怎麼省時省事?

相對於其它農作物,棉花的種植相當的費事費時。它有很長的生育期,需求肥量也相對較大,尤其是種植雜交抗蟲棉高產田。

近些年,出現了很多種植雜交抗蟲棉的高產典型的農户,他們在選擇品質優良的棉花種子外,還在種植方式、施肥技術以及棉田密度上做了很大的調整,它們之間在配套上是比較協調的。即使他們在2009年、2010年氣候對棉花種植極其不利的影響下,也取得了畝產籽棉700斤以上的好成績。之所以出現這種奇蹟,是因為他們按照不一樣的肥力採取不同的種植方式和密度。

其中,他們在種植方式上,由原來的種植行的寬窄改為現今的一廂只有2等行的方式,並把原來的行距由80-90釐米改為今天的100-120釐米,而密度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調整他們之間的株距。如果是施肥量大,土壤優質的棉田,需要平均行距設定為120釐米左右,把密度安排在800株-1000株;在土壤肥力良好的苗田,使行距設定在100-110釐米之間,密度安排在1300~1500株,平均每畝不能超過1500株。

對於使用肥料方面,這些農民施用生物有機複合肥和高含量的無機複合肥,在施用方法上,採用開溝深施,這樣將會減少了流失的不必要的浪費。與此同時,在施用鉀肥上,保持用量不能低於60公斤,持力硼0.8斤,鋅肥1斤,在中期,穩定的施用蕾肥與狠施花鈴肥,在後期,需要關注天氣情況與幼苗情況,重視墒情,打穴洞普施桃肥,不僅增進了鈴重,而且預防了早衰。使每畝用肥的成本僅為300元左右。

近幾段時間,出現了棉花設定的棉行過窄,使它們的平均行距僅為80釐米左右,且使它們的密度調大,每畝為1800-2000株,這些農民這樣做將會造成對抗蟲雜交棉花的個體發育極其不利,而且它們的羣體發育也受到了嚴重的制約。也有的農户濫用肥料,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對棉田的經濟投入,而且還會造成棉花中後期的狂長。

棉花農户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棉花的產量結構、棉田的自身概貌、土壤質地以及肥水條件,而科學合理的施肥與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