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淡水白鯧養殖中的質量控制經驗

淡水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為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具有食性廣、生長快、病害少、易捕撈、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近年來,養殖過程中缺乏科學管理和質量控制,導致淡水白鯧品質下降,物化成本加大,經濟效益不高。筆者通過幾年來實踐,覺得養殖淡水白鯧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質量控制。

淡水白鯧養殖中的質量控制經驗

一、 池塘養殖條件質量控制  淡水白鯧對池塘面積要求不嚴,面積以5~15畝為宜,池深1.5~2米,池底平坦,無過多淤泥。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優良,進排水系分開,四周無任何污染源。養殖塘口呈長方形,東西走向,不滲漏。池塘需配備增氧機。冬季池塘須清幹曝曬至第2年4月15日前後,用生石灰進行清塘。幹法清塘,生石灰每畝用量為75千克;濕法清塘,生石灰每畝用量為150千克。魚種放養前10-15天,將池塘水深調至1.2-1.3米,每畝施腐熟發酵的糞肥200~300千克培水。

二、魚種及放養質量控制  魚種要求軀體勻稱,背尾飽滿,鱗鰭完整無創傷,遊動活潑。魚種運輸時儘量採用水質清新、含有機質少、溶氧量高的江河湖庫或清潔的池塘水。運輸方式可有用塑料袋充氧運輸和活水車運輸。放養魚種為越冬魚種, 5月上中旬水温上升到20℃時放養。一是作為搭配魚種,畝放100~200尾(規格50—100克/尾),到8月中旬一般長至500~1100克/尾。二是作為池塘主養,畝放1000~2000尾,規格需大小搭配,可以分二到三種規格放養,同時配養花鰱魚200尾、鯽魚500尾、草魚40尾。放養前魚種需用3-5%食鹽水消毒10分鐘左右下池。

三、水質質量控制   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淡水白鯧養殖的質量和生長。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則為淡水白鯧養殖提供良好的水環境。魚種下池後,每隔7天左右加1次新水,至6月中旬水深達1.5米,以後勤補新水,保持水深1.5~2米。7~9月份,堅持每天中午開增氧機1~2小時,15~20天全池潑灑1次生石灰水,每畝用生石灰20~25千克。

四、飼料投喂質量控制  投喂飼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飼料及雞腸等下腳料,蛋白質含量25%~35%。魚種入池後3天進行訓食,定期投喂。投喂方式為集中與拋撒相結合。投飼時需先慢後快,即每次餵食慢投誘魚入場,當魚羣入場上浮水面攝食時,快投多投,魚食飽成羣離場時,應少投。每次投喂控制在半小時左右,以魚食飽又不過剩為宜。生產中要求抓住6~8月的最佳生長期,適當提高飼料粗蛋白含量,精投細喂,促進生長。進入8月份後,應少投餵雞腸等下腳料,多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以改善淡水白鯧品質。飼養期間,根據魚體的生長速度、水温、水質條件和吃食狀況決定投飼量。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當天傍晚檢查吃食情況,每天記錄投喂量。

五、魚病防治質量控制  淡水白鯧抗病能力強,不易感染疾病,水温在26ºC以上時,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當水温降到20ºC以下時幼魚易患水黴病、小瓜蟲病、白皮病等。魚病防治應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方針。淡水白鯧對有機磷魚藥較為敏感,當敵百蟲濃度達0.2PPM時淡水白鯧即死亡,因此對淡水白鯧來説,敵百蟲屬於禁止使用的藥物。而對硫酸銅、漂白粉魚藥有較大的耐受能力,可以作為魚病治療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