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飼料

節本增效飼料生產技術

飼料2.13W

在豬的養殖過程中有多種節本增效的技術和方法,如選擇適宜的優良豬品種、按照豬的生理階段和營養需要分階段飼養、採取多種措施降低飼料成本等。豬養殖成本中飼料成本約佔75%-80%,降低飼料成本是提高養殖效益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豬從斷奶到屠宰,其飼料轉化率逐漸降低,日採食量增加,這就使得肥育後期豬的增重成本增加。屠宰前4周豬採食的飼料約佔生長肥育階段飼料採食量的1/3,產生的糞尿排泄物也佔1/3左右。因此,降低此階段的飼料成本,可較顯著提高養豬效益。下面主要介紹幾種節本增效的飼料配方技術:

節本增效飼料生產技術

1、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糧

隨着畜牧業的發展,飼料蛋白質資源日趨嚴重匱乏,為解決這一問題,節約使用蛋白質資源,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試驗針對生產實際需要探討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糧對瘦肉型豬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為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和減緩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適應養豬生產蛋白質緊缺問題研究新型營養供應模式。

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在豬體內不能合成,或雖能合成但合成的速度及數量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需要,因而必須由飼料供給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豬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10種,即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組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纈氨酸和精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飼料或飼糧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與動物所需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由於這些氨基酸的不足,限制了動物對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一般賴氨酸為豬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在日糧中補充賴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可以適當降低日糧的蛋白質水平。

武英等(2005)通過對25~100kg體重72頭瘦肉型豬的試驗表明:日糧消化能為3.1Mcal/kg時,蛋白降低1.5%對瘦肉型的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無明顯影響,日糧消化能為3.0Mcal/kg時,蛋白降低可顯著降低瘦肉型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但對肉品質無顯著影響,日糧消化能由3.2Mcal/kg減少0.1Mcal/kg,同時蛋白含量降低1.5%時,對瘦肉型豬的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質均無顯著影響,降低日糧蛋白含量,開發低蛋白日糧,要保證一定的能量供給;當日糧中賴氨酸含量≥0.9%時,日糧中蛋白含量降低2個百分點,不影響豬的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當日糧中賴氨酸含量<0.9%時,蛋白含量降低4個百分點,則顯著降低豬的生長性能和屠宰性能,對肉品質(PH值、大理石紋、脂肪含量、失水率、肌纖維直徑)無顯著影響,但肉色評分有所降低。周厚富(2004)研究表明:氨基酸平衡日糧蛋白含量降低1~2%對瘦肉型豬的生長速度、飼料轉率、瘦肉率和肉品質無不良影響,而且能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這主要是因為低蛋白日糧可提高豬對飼料中氮的利用率,促進氮在體內的沉積。

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糧配製時,在補充限制性氨基酸後,蛋白質含量適當降低,一般只降低1~2%,降低幅度超過2%時,育肥豬生產性能常常降低。在配製氨基酸平衡日糧時,目前在豬種補充賴氨酸前提下,開始注重第二、第三及第四種限制性氨基酸的補充;同時,儘量利用不同飼料原料進行搭配,以便各種必需氨基酸更好地平衡。

2、加酶日糧

豬對飼料的利用率並非100%。豬日糧中存在各種各樣的抗營養因子,限制了各種養分的分解與利用。隨着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飼料中開始逐漸添加酶製劑。目前飼料中添加的酶製劑主要有澱粉酶,蛋白酶,纖維素酶,葡聚糖酶,果膠酶,植酸酶,複合酶等。

酶製劑的應用擴大了飼料原料的來源。酶製劑在公認的消化率較高的玉米豆粕型日糧中的應用已逐漸得到重視。國內外許多實驗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酶製劑可以提高體諒的消化利用率。酶製劑在非常現飼料原料上的應用效果要優於常規飼料原料,其對穀物日糧,如大麥、燕麥、黑麥、小麥、菜籽粕、米糠、葵花粕、椰仁粕、棉籽粕、高粱等基礎日糧的飼料利用率和豬的生產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常用於針對穀物飼料的酶為阿拉伯木聚糖酶和β一葡聚糖酶,它們可不同程度的消除穀物飼料如大麥、小麥中非澱粉多糖的抗營養作用。

植酸酶的應用效果已獲得充分肯定。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鹽類水解為肌醇與磷酸(鹽)的一類酶的總稱,屬磷酸單酯水解酶。植酸酶具有特殊的空間結構,能夠依次分離植酸分子中的磷,將植酸(鹽)降解為肌醇和無機磷,同時釋放出與植酸(鹽)結合的其它營養物質。植酸酶在添加在豬日糧中,其一可提高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植酸酶能夠提高蛋白質和氨基酸在動物體內的利用率,這一作用得到了許多實驗上的證實,提高蛋白質利用率的原因是植酸酶解除了植酸中磷酸集團與蛋白質的結合。其二,可提高礦物質的利用率。植酸和礦物質結合(鋅和銅),將嚴重影響到動物對礦物質的吸收,降低飼料的利用率。在飼料中添加適宜量的植酸酶,可以明顯地提高動物對礦物質的吸收。其三,可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植酸酶在飼料中的添加改善了家畜對飼料的吸收效果,降低了20~50%的糞磷排泄量。由於這樣可以間接的解決河水、湖泊的富營養化,減少磷對水質的污染狀況。另外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無機磷的使用,這樣可以使用廉價的飼料原料,大大降低養殖户的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户的收益。

酶製劑,作為一新興行業,發展極快。目前國內飼用酶生產、應用、研究中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產品問題:酶生產技術落後,複合酶品種單調,酶活性定義差異,配伍問題,質量監控難,成本偏高。應用問題:無法判定產品質量,應用領域侷限,配方重新設計困難,酶與飼糧一致性差;無法考慮加工貯藏條件的影響,用法用量科學性差。研究問題:酶的檢測技術,酶的動態營養價值,酶與底物的作用規律,酶之間的互作關係,外源酶與內源酶的互作關係,酶與其他養分的互作關係,酶與環境的關係等。

3、小麥替代部分玉米的日糧

小麥歷來是人們食用的精糧,但隨着畜牧業的迅速發展,食物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畜產品、副食品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作物良種帶來大地產量的不斷提高,使廣大農民手中餘糧存儲量很大,據2000年統計,北方農村人均存貯小麥達近200千克。2001年麥收前後,玉米價格一度暴漲,小麥慘跌,出現了少有的、幅度較大的逆差價。小麥營養價值為玉米的107%,其賴氨酸含量比玉米約高50%,色氨酸含量約為玉米的3倍,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與玉米幾乎沒有差別。小麥中含有較高的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抗性澱粉組成的非澱粉多糖,這些多糖溶於水後可形成黏性物質成為抗營養因子,增加胃腸道食糜黏度,阻礙單胃動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消化率下降、採食量減少,用量過高(30%以上)時,可能發生排軟便現象。為此武英等研究了小麥作為能量飼料在繁殖母豬和商品肥豬日糧中的適宜比例及系列全價料、預混料和濃縮料配方,為小麥餵豬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實用技術,為連年豐收的小麥拓寬轉化渠道,為不合市場需求的劣質小麥和貯存多年不適於食用的陳化小麥找到利用途徑。

2001年武英等通過對382頭經產二元繁殖母豬的試驗表明:用小麥代替1/3到1/2玉米的日糧飼餵繁殖母豬效果良好,對母豬的繁殖性能(產仔數、產活仔數、初生重、斷奶個體重、35日齡斷奶頭數、斷奶成活率)無明顯不良影響;小麥代替1/3到1/2玉米的日糧比全玉米日糧每繁殖週期每頭母豬節省飼料成本21.10~38.18元,效益顯著。同年通過對84頭55~90kg體重的瘦肉型雜交仔豬的試驗表明:用小麥代替1/3到1/2玉米飼養商品育肥豬是可行的,在生產性能上與玉米豆粕型日糧無顯著性差異,而每增重1千克豬體重飼料成本降低了3.11~4.14%,效益顯著。小麥的粉碎粒度不影響生長肥育豬的生長性能,如僅選用小麥作為日糧中谷物來源,應當將小麥進行粗粉碎或壓碎處理,以獲得理想的收益。在含有部分小麥(26%)的日糧中添加0.05~0.025%酶製劑(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纖維素酶、a-半乳糖苷酶)可不同程度提高豬(杜長大29~55kg)的生長性能,日糧中添加0.005%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纖維素酶可顯著提高豬的日增重和料肉比,同時還可降低仔豬腹瀉(肖淑華等,2008)。在含有47-55%小麥的日糧中添加0.01%酶製劑(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蛋白酶、a-澱粉酶和纖維素酶)可顯著提高生長肥育豬(杜長大22.5~90kg體重)的平均日增重、改善飼料利用率,但生長階段(22.5~70kg體重)作用效果更為明顯。

由此可見,在生長育肥豬日糧中用小麥替代部分玉米,對豬的生長性能無負面影響,同時還可以明顯降低飼料成本和豬每千克增重的成本,日糧中小麥的適宜添加量為26~55%,小麥的添加量與豬的生長階段正相關。母豬日糧中小麥的適宜添加量為30~50%。在小麥型日糧中添加適宜的酶製劑明顯改善豬的生長性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在仔豬日糧中,一般不用小麥代替玉米。

4、玉米秸稈發酵日糧

為使農作物秸稈類粗飼料得到充分開發利用,促進養殖業生產與結構的優化,緩解人畜爭糧的矛盾。一些低質飼料原料如玉米秸稈、蘋果渣等發酵後可降低粗纖維含量,增加飼料的適口性,節約日糧成本。

武英等於2001年研究了瘦肉型三元雜交生長豬(長白×大約克×萊蕪豬)對發酵玉米秸稈粉和小麥秸稈粉的消化率。結果表明:玉米秸稈經過發酵後可餵豬,但要用秸稈的上半截葉多且嫩的部分,小麥秸稈無論發酵與否不適合餵豬;玉米秸稈經過發酵提高了其營養價值,改善了適口性;日糧中可添加15%的發酵玉米秸稈粉,不影響豬的生長性能,同時降低了飼料成本(武英等,2001)。國內其它一些試驗也認為給20~90kg體重杜花F1雜種豬(48頭)飼餵添加16~20%發酵玉米秸稈粉不影響其生長性能,但飼料成本降低,而且生長育肥育豬飼餵添加發酵高粱、小麥秸稈粉效果較差。三元雜交育肥豬日糧中添加16~20%玉米秸稈粉對育肥豬生長性能無影響,發酵玉米秸稈粉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而且飼料成本降低,同時由於有益菌的增加,有效控制了腸道病的發生,明顯提高了經濟效益。

發酵的玉米秸稈在豬日糧中添加比例不應過大。國內一些學者對108頭30~90kg體重杜長大生長肥育豬的研究表明,飼餵添加15~45%的發酵玉米秸稈粉不利於豬的增重,但是採用低飼餵量餵豬可降低飼料成本。他們還認為,纖維型秸稈發酵劑發酵秸稈後對秸稈營養成分的影響不大,纖維成分有下降趨勢,對體外消化率提高有益。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用的秸稈發酵劑中只含有綠色木黴、乳酸菌和纖維素酶,也可能與豬的品種有關。一般空懷母豬及妊娠前期母豬日糧中添加發酵玉米秸比例較大,其次育肥豬,仔豬日糧中不添加發酵玉米秸。外來引進品種瘦肉型豬不耐粗飼,中國本地豬耐粗飼。

秸稈粉發酵方法:將秸稈發酵劑加入4~5倍的30℃温水中,攪拌均勻,活化1~2小時,即成菌種復活液。將發酵液均勻噴灑在秸杆粉上,邊噴撒邊攪拌,使秸稈粉含水60~70%,秸稈粉的濕度以手握成團,指縫不滴水,鬆手即散為宜。然後將其裝入薄膜袋或塑料大桶,壓實,紮緊袋口或用桶蓋蓋緊桶口,經密閉發酵10~15天,待發酵秸稈有酸香味即可飼餵。

發酵秸稈粉在豬日糧中的添加比例一般以16~20%為宜,選擇秸稈發酵劑時應選用含活菌數量和活菌種類多的。發酵的玉米秸稈以玉米梢、葉為好。

5、啤酒糟日糧

我國啤酒糟資源豐富,尤其是春夏秋三個季節,是啤酒糟生產的旺季,啤酒糟是粗副飼料類中數量較大的一類可以用來餵豬的飼料。啤酒糟的特點是水分大、口感好、營養成分及酵母菌、乳酸菌含量豐富,消化利用率強、衞生、安全等。但不足之處是不耐貯存,容易腐敗變質,進行乾燥處理成本太高,因此,最好是飼餵新鮮飼餵啤酒糟。鮮啤酒糟含有水分78%,粗蛋白質達6.6%以上,粗纖維佔3.16%以上,適口性好,消化率較高。

試驗證明啤酒糟用於飼養育肥豬、繁殖母豬,其生長性能、繁殖性能良好,且有效地降低飼料成本達到高效節糧的目標。武英等於2001年對159頭30~100kg體重生長育肥豬進行了利用啤酒糟的飼養試驗,優選出了含有啤酒糟飼料的適宜喂量和飼餵方法。基於啤酒糟的特點飼餵鮮啤酒糟效果較好,鮮啤酒糟佔精料的55.5~88.2%飼餵效果較好,生長育肥豬的日增重和飼料報酬都較高,同時添加啤酒糟的飼料適口性好,飼料成本較低,豬每增重1千克體重,比不飼餵啤酒糟的豬降低0.44~0.46元,每育肥一頭商品豬即可節省飼料成本費25元以上。這既利用了飼料資源,又降低了飼料成本,增加了養豬經濟效益。同年對161頭二元繁殖(長白×裏岔黑豬)進行了不同啤酒糟適宜添加比例的試驗,結果表明:配種期和懷孕前期日糧中添加50%的啤酒糟(以幹物質計),孕後及哺乳期添加25%的啤酒糟(以幹物質計),不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且每千克日糧成本降低0.25~0.3元,一個繁殖週期可節省100.45元,效益顯著(武英等,2002)。妊娠母豬日糧中添加26%的鮮啤酒糟不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且能顯著降低飼料成本。

在生長豬日糧中按照每kg配合飼料搭配1kg或略低於1kg鮮啤酒糟不影響豬的生長性能,同時千克增重成本降低4.74%,經濟效益顯著。在30~60kg階段肥育豬日糧中添加10~25%鮮啤酒糟,不影響日增重和飼料報酬,每千克增重成本降低4.27%;在60~1lOkg階段肥育豬日糧中添加15~40%的鮮啤酒糟不影響豬的生長性能,每千克增重成本降低5.02%。

發酵啤酒糟是以啤酒糟為原料,採用固態發酵技術可大規模培養而成,發酵後富含蛋白和各種酶的蛋白飼料,如α-澱粉酶、糖化酶、纖維素酶、蛋白酶、外肽酶等。啤酒糟發酵後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明顯分別提高71.94%和45.13%,水分和粗纖維含量分別降低45.70%和22.93%。啤酒糟發酵後可替代豬日糧中的部分豆粕,在生長育肥豬(25~60kg體重)日糧中添加10~12%發酵啤酒糟,替代8~14%的豆粕不影響豬的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但能降低豬每千克增重成本,每頭豬多盈利50~97元,經濟效益顯著。

啤酒糟由於含水量高,易黴變,限制了其廣泛應用。目前許多大型啤酒廠,增上啤酒糟乾燥設備,克服了啤酒糟不能長期保存的制約因素。啤酒糟的應用量,逐年增加。

6、屠前停用礦物質添加劑日糧

環境問題已經是困擾養殖業的全球性問題,畜禽排泄的大量糞便成為影響環境質量的污染源。歐盟已規定每單位面積允許排放的氮和磷的量,對養殖規模和排泄量進行約束。這就需要採取營養調控的方式降低豬的飼養成本,減少糞尿排泄物中污染環境的成分。研究表明,肥育後期去除日糧中礦物質添加劑可使豬每kg增重節省飼料成本0.105元,糞中鈣、磷、銅等礦物質元素的排泄量顯著較少。

由於豬骨胳中貯存的Ca、P及其他微量礦物元素,在日糧中礦物質缺乏時即可釋放出來,維持機體代謝平衡。研究表明,機體組織中貯存的礦物元素被消耗完,直到出現缺乏症至少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由此可見,在豬肥育後期停止使用礦物質添加劑可不影響豬的生長性能和胴體品質。

研究表明,屠前28~45天去除日糧中礦物質添加劑不影響豬的生長性能、胴體性狀和肉品質,生長育肥階段停用礦物質添加劑雖然對豬的生長性能和肉品質無影響,但是對胴體性狀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屠前停用礦物質添加劑可降低豬肉、肝臟、膽汁等組織中礦物質元素的含量,尤其是糞中礦物質元素的含量,這不僅減少豬體內礦物質元素的殘留,降低飼料成本,同時也減輕了畜禽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

武英等2005年研究發現,屠宰前10~20天停用礦物質添加劑對豬生長性能、胴體性狀和肉品質無明顯影響,但屠前10~20d停用礦物質元素的可使豬肝臟和背最長肌中Ca、P、Cu的含量降低,其中屠宰前20天停用礦物質元素的降低幅度大於屠宰前10天停用礦物質元素。屠前20d停用礦物質元素可使肝臟中P含量和背最長肌中Cu含量顯著降低(P<0.05),Cu和P含量的降低使其符合“無公害食品—豬肉(NY/T 5029-2001)”的標準。同時停用礦物質添加劑可使飼料成本降低,豬每增重1kg節省飼料成本0.1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