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馬鈴薯早、晚疫病危害症狀及綜合防治技術

科普1.42W
馬鈴薯早、晚疫病危害症狀及綜合防治技術

1.病原菌區別:馬鈴薯早疫病和晚疫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但是早疫病病原是茄鏈格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原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該菌屬兼性腐生菌。晚疫病的病原是致病疫黴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該菌是一種寄生性水平較高的專性寄生菌,自然情況下不能腐生,除寄生馬鈴薯外,只能寄生於番茄上。

2.兩種病害症狀區別:早疫病主要侵害葉和薯塊,晚疫病還可危害莖。其區別如下:

(1)葉片上:早疫病病斑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具同心輪紋,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黑色黴層,發病嚴重時,葉片乾枯脱落;晚疫病病葉先從葉尖、葉緣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濕度大時迅速擴展,呈褐色,產生一層薄薄白黴,乾燥病斑變褐乾枯易裂,區別於早疫病。

(2)莖上:早疫病莖上很少有病斑或無病斑,但晚疫病除在莖上侵染外,還可在葉柄上染病,呈現褐色條斑,發病嚴重時葉片萎垂皺縮,終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發出腐敗氣味。

(3)塊莖上:早疫病在塊莖上產生褐色圓形或近圓形稍凹陷病斑,邊緣分明,皮下呈淺褐色海綿狀幹腐;而晚疫病在塊莖上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病部皮下果肉也變褐色,病斑繼續擴大可使整個塊莖變黑褐色腐爛。

3.發病適期區別:晚疫病發生較早,一般在現蕾開花後易感病;早疫病發生較晚,在結薯期易感病。

4.兩種病害的相同點:二者均屬於高温、高濕型病害,而且潛育期短,侵染速度快,多次浸染,多次發病。如果遇上多雨潮濕年份,可爆發流行,減產50%左右。

5.綜合防治技術:

(1)種植抗病品種:可以在病害流行年份大大減輕因病害造成的損失。

(2)減少初侵染源:從外地引進的種薯在播種切塊時要嚴格剔除帶菌種薯,並且用內吸性殺菌劑浸種,如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也可用200倍福爾馬林溶液浸種。然後堆積並覆蓋嚴密,悶種2小時,再攤開晾乾。

(3)加強栽培,控病管理:結合整地施足優質有機底肥,起高畦種植,及時中耕除草培土降低田間濕度,勿過重偏施速效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在馬鈴薯生長後期培土可減少遊動孢子囊侵染薯塊的機會。在病害流行年份,適當提早割蔓,2周後再收取薯塊,可避免薯塊與病株接觸機會,降低薯塊帶菌率。

(4)藥劑防治:發現晚疫病中心病株,立即拔除並用58%雷多米爾(即瑞毒黴)-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250-300倍液噴霧防治。上述藥劑最好交替使用以防病菌產生耐藥性。一般間隔7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發現早疫病病株後,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