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馬鈴薯晚疫病的症狀,馬鈴薯晚疫病症狀及防治方法

科普1.28W
馬鈴薯晚疫病的症狀,馬鈴薯晚疫病症狀及防治方法

馬鈴薯晚疫病俗稱瘟病,馬鈴薯晚疫病的危害類似於馬鈴薯軟腐病、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病毒病、馬鈴薯黑脛病等病害葉片、莖和塊莖均對受害,開花前後出現病狀。我縣馬鈴薯晚疫病一般在6月末至7月初高温濕熱的天氣開始出現,由致病疫黴引起,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一種毀滅性真菌病害。

1、馬鈴薯晚疫病症狀

(1)馬鈴薯葉被害,初為不規則形黃褐色斑點,潮濕時,病斑迅速擴大,邊緣為水漬狀,有—圈白色黴狀物,葉背白黴更茂密明顯,為本病特徵。乾燥時,病斑擴展慢或停止,病部變褐而脆,邊緣無白黴,病葉由下部向上蔓延。葉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近圓形或不定形,沸水燙狀,綠褐色,病斑邊緣分界不明晰,濕度大時病斑近外緣出現一圈白黴,此即為本病病徵(病菌孢囊梗與孢子囊),葉背斑面病徵尤為明顯。天氣乾燥時病部變褐乾枯,如薄紙狀,質脆易裂,斑面病徵也不明顯,且擴展速度減慢。嚴重發病的馬鈴薯植株葉片萎垂、捲曲,終致全株黑腐,病害流行時全田一片焦枯,相當觸目。

(2)馬鈴薯莖部受害,雨水多的年份塊莖染病嚴重,初為稍凹陷的黑色條斑,氣候潮濕時表面也生少量白黴,表面現黑褐色大斑塊,皮下薯肉亦呈褐色,逐漸擴大,終致爛掉,當侵染源在田外時,由外部飛散來的孢子侵入上部葉片發病。幼莖、葉柄、花便出現暗紫褐色病斑,時常在粗壯的嫩筋上形成20—30cm的病斑。病斑環繞莖一週,該部位即折斷。

(3)馬鈴薯薯塊受害,塊莖表皮,特別是芽眼附近,出現邊界不明顯的微微凹陷的褐色或紫褐斑紋,斑紋下的肉質部變硬,呈褐色或紅褐色,逐漸向周圍和內部擴展。病斑在低温乾燥的貯藏條件下乾燥後,病部發硬,其發展遲緩,在多濕粘重的土壤內,常易引起雜菌感染而軟腐。病薯有怪味,不能食用。窯藏期間,病害可繼續發展,造成幹腐或濕腐,如遇高温多雨狀態,由於受再侵染,迅速腐爛。

2、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方法

選種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方法,適應我縣栽培種植的早熟品種有早大白、荷蘭十五、中薯五號、富金;晚熟品種有克新1、吉雜。

(1)把住馬鈴薯種薯質量關:塊莖是傳播晚疫病菌的主要途徑,因此,收穫和播種時一定要嚴格淘汰帶病種薯,發現病薯應及時淘汰並深埋以切斷病源。

(2)厚培土:由於晚疫病的病菌孢子隨雨水滲入地下帶到塊莖造成危害,而厚培土可有效地起到對病菌孢子侵入的阻礙作用,因此,在生產中要注意厚培土,以減少病菌對塊莖的感染。

(3)加強栽培管理,適期早播,選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田塊栽植,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4)割秧防病:對於種植密度大、行距小、不便厚培土的地塊,一旦發生晚疫病,要在病害大流行前及時將薯秧割去並運出田外,防止病菌侵入塊莖造成危害。

(5)藥物防治:採用25%的瑞毒黴或代森錳鋅、克露、瑞毒黴錳鋅等保護性和系統性的殺菌藥劑,每隔10天左右噴藥一次,可有效治晚疫病發生或控制病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