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花毛茛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

科普2.55W
花毛茛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

花毛茛又稱芹菜花、波斯毛茛,昆明地區俗稱“洋牡丹”,是毛茛科花毛茛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花毛茛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法國、以色列等歐洲國家已廣泛種植,目前世界各國均有栽培

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對切花品種引種栽培,較適宜冬春季促成栽培,其花色鮮豔豐富,花瓣五至數十枚,花徑6~9cm,花有紅、白、橙等色,並有單瓣及重瓣之分。深受消費者喜愛,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

形態特徵:花毛茛的株姿玲瓏秀美,花色豐富豔麗,為多年宿根草本花卉。株高20釐米~40釐米,塊根紡錘形,常數個聚生於根頸部;莖單生,或少數分枝,有毛;基生葉闊卵形,具長柄,莖生葉無柄,為2回3出羽狀複葉;花單生或數朵頂生,花徑3釐米~4釐米。

地下具紡綞狀小塊根,長約2釐米,直徑1釐米。地上株叢高約30釐米,莖長纖細而直立,分枝少,具剛毛。根生葉具長柄,橢圓形,多為三出葉,有粗鈍鋸齒。花毛茛的花期4月~5月。

生長習性:花毛茛喜涼爽及半陰環境,忌炎熱,適宜的生長温度白天20℃左右,夜間7~10℃,既怕濕又怕旱,宜種植於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中性或偏鹼性土壤。6月後塊根進入休眠期。

花毛茛原產於以土耳其為中心的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性喜氣候温和、空氣清新濕潤、生長環境疏蔭,不耐嚴寒冷凍,更怕酷暑烈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夏季進入休眠狀態。盆栽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通透性能強的沙質培養土。

花毛茛耐蔭植物喜涼爽及半陰環境,忌炎熱,適宜的生長温度白天20℃左右,夜間7至10℃,既怕濕又怕旱,宜種植於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中性或偏鹼性土壤。6月後塊根進入休眠期。

花毛茛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分株在9~10月進行,將塊根帶根莖掰開栽植。播種繁殖變異大,常用於育種及大量繁殖。播後30~40天萌發,氣温降至5攝氏度時需防寒。翌年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移栽,保持濕潤,每7天追肥一次。

及時將早現花蕾摘除,以促進幼苗生長。花毛茛從播種至翌年夏季休眠,即完成了實生苗階段,以後即可用塊根繁殖。於9月初栽植,地栽株行距均為20cm。盆栽用18~20cm直徑陶盆,選用混合肥土。

自11月份開始,每10天施稀薄液肥1次,翌年2月起每7天施肥一次,並增加肥料濃度。現蕾初期每株選留3~5個健壯花蕾,其餘全部摘除,以使營養集中。採用促成栽培,年底即能開花。

其方法是將球根埋於濕潤的鋸木屑中,在8C~10C的低温條件下處理30~40天,於夏季打破休眠,然後於9月下旬~10月上旬種植,冬季温度保持10C左右即可。

盆栽時,如噴布0.2%~0.4%的B9可促使植株矮化,一般噴二次,第一次在剛開始吐葉時,第二次在花蕾有豆粒大小時進行。採用實生苗栽培,雖然秋季播種,翌年春天能開花,但第一年的實生苗,花瓣少,花徑小,觀賞價值較低。一般切花、盆花以及用作花壇栽培的,都選用一年生實生苗球根種植。

花毛茛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種前用温水先浸泡塊根2~3小時有利於發芽。地栽選擇陽光充足、通風好的場所,生長旺盛期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忌積水,否則易導致黃葉;花前應薄肥勤施,花後再施肥1次。

夏季高温季節,植株進入休眠,可將塊根挖起,與沙混合後,放通風乾燥處保持稍幹貯藏,至秋季栽培。生長期如果高温高濕,容易引起植株徒長、黃葉和莖基病腐。主要蟲害有根蛆、潛葉蠅,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根腐病用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

灰黴病:灰黴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由灰葡萄球菌侵染所致。為害花毛茛的葉、葉柄、莖、花及根系等整個植株。發病初期,先在近地面葉片的葉緣出現暗褐色水漬狀病斑。

逐漸擴大蔓延至葉柄、花梗、花,並使病部變成褐色或灰褐色,受害組織呈軟腐狀壞死。後期發病嚴重,且在潮濕條件下,患病部位產生分生孢子,長出灰色黴層,植株枯萎死亡。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環境條件適宜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棚室霧滴在植株間傳播。

陰雨綿綿,澆水過多,或大棚霧氣大時利於發病。施氮肥過多,通風透光差,土壤排水不良,生長衰弱或多年連作等,發病嚴重。如遇連陰低温,天氣轉晴,温度升高時,灰黴病也易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