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紋瓣蘭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作用用途

科普3.2W
紋瓣蘭的繁殖方式以及病害防治、作用用途

紋瓣蘭為附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通常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5枚,厚革質,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下垂,長20-60釐米,萼片與花瓣淡黃色至奶油黃色,萼片狹長圓形至狹橢圓形,花瓣略短於萼片,狹橢圓形,花期4-5月,偶見10月。

紋瓣蘭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00-1100米。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東南部至南部等地區均有栽培,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佈。紋瓣蘭生長強健,抗病力強,具有較高觀賞價值,該植物可全草入藥,具有治療肺熱咳嗽、肺結核、咽喉炎、腮腺炎等功效。

形態特徵:紋瓣蘭的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下垂,長20-60釐米;總狀花序具(15-)20-35朵花;花苞片長2-5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2-2釐米;花略小,稍有香氣;

萼片與花瓣淡黃色至奶油黃色,中央有1條慄褐色寬帶和若干條紋,脣瓣白色或奶油黃色而密生慄褐色縱紋;萼片狹長圓形至狹橢圓形,長1.5-2釐米,寬4-6毫米;

紋瓣蘭的花瓣略短於萼片,狹橢圓形;脣瓣近卵形,長1.3-2釐米,3裂,基部多少囊狀,上面有小乳突或微柔毛;側裂片超出蕊柱與藥帽之上,中裂片外彎;脣盤上有2條縱褶片,略彎曲,中部變窄或有時斷開,末端和基部膨大;蕊柱長1-1.2釐米,略向前弧曲;花粉團2個。

生長習性: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温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

如氣温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裏,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紋瓣蘭的作用用途:紋瓣蘭生長強健,抗病力強,具有較高觀賞價值,該植物可全草入藥,具有治療肺熱咳嗽、肺結核、咽喉炎、腮腺炎等功效。

紋瓣蘭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

佔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釐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

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後,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於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

然後置暗培養室中,温度保持25℃左右,萌動後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紋瓣蘭的病害防治

白絹病:多發生於黴雨季節。初發病時、葉基佈滿白色茵絲.導致根莖腐爛。防治方法: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根治方法: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嚴重的病株要燒燬。

炭疽病:終年都有,高温多雨季節更為猖撅,而以建蘭感染尤多。病斑先從葉尖向根莖處延伸,初為褐色,然後逐漸擴大增多,出現許多幹黑點,嚴重時導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除積極改菩環境條件外,在發病期內,可先用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每7-10天一次;然後再輔以1%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3-5次。

介殼蟲:俗稱“蘭蝨”。在高温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可於孵化期內用1%氧化樂果或1500倍50%馬拉硫磺噴治。如盆數不多,亦可人工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