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雨水集蓄利用技巧與實踐

科普2.65W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寬大的鄉村,上億個農户,房前屋後庭院面主動大,還有場院、村子道路和田間道路,有的地方還有山坡地等,為集雨發明了有利條件。雨水利用工程通常範圍小,較分散,不會造成不利的環境影響。依據國內經驗,降雨在250—500mm的農業地區為雨水利用高效地帶。因此,凡有效降雨在25mm以上的地區,都可開發雨水資源,除解決生活用水外,就地取材履行節水灌溉,做到秋蓄春用,長蓄短用,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這是我國水資源可延續利用的一個有效道路。

雨水集蓄利用技巧與實踐

因為條件的制約,過去寬大羣眾對雨水利用仍停留在自覺階段,聽天由命,雨水資源既沒有形陳範圍利用,也沒有產生範圍效益。一方面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又長期受到水資源缺少的困擾。隨着水資源日益緊缺,雨水作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可利用的潛在資源,引起水問題專家、學者的興致,並深刻開展研究,獲得了一批有意義的成果。

1、修築梯田攔蓄雨水,發展雨養農業。乾旱、半乾旱地區因為地形龐雜,溝壑多,土層薄,保水保肥能力差,降雨產生的徑流很快下瀉,沖刷泥土,雨後又容易乾旱,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因此,必須採取工程辦法,修築高標準梯田。為了更好地攔蓄雨水,通常採取溝畦種植技巧。這樣,就能增長泥土有效水分儲量,增長抵擋乾旱能力,再配上農業耕地辦法,如抗旱種子,增施有機肥料,地膜覆蓋等,不僅能增長農業產量,且能避免水土散失,減少泥沙對河流的損害。

2、利用庭院、場院和屋頂集雨,發展庭院經濟。農户房前屋後和村邊地頭,通常都有經過碾壓的庭院和場院,屋頂面多是水泥石灰土和瓦,為蒐集雨水發明了條件。依據當地降雨量、降雨強度和降雨面積的大小修建蓄水設施(水窖和水窯),汛期攔蓄雨水並存儲起來,除解決人畜飲水之外,還可利用有限的水源發展庭院經濟,搞種植業、養殖業和小型加工業。實踐證實這是山區公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一條有效道路,同時也改良了山區鄉村的衞生條件,減少疾病,提高了健康程度。

3、利用坡地、道路集雨,發展大田作物的灌溉。通常地區坡地較多。鄉間都通柏油路或石子路,還有不少田間路,這些坡地、道路能夠直接蒐集或經過改革後蒐集雨水。通常土質道路要進行平整碾壓,並設置向路邊排水的橫向坡度。有的荒坡要對原土進行夯實,夯實的幹容重不小於1.5t/m3。若天然集雨面不足時,可修建人工防滲蓄水工程(水窖或水窯),水窖(旱井)通常蓄水30—50m3,水窯通常蓄水100—200m3,再配上適宜的灌溉系統,即可進行大田作物(食糧、瓜類等)的灌溉,因為水量有限,通常採取灌關鍵水、救命水的辦法。

4、聯結小流域綜合管理,發展農業灌溉。雨水利用的適宜節水灌溉技巧主要有:微灌技巧、抗旱坐水種技巧、地膜集流穴灌技巧、注射灌溉技巧、瓦罐滲灌技巧。

標籤:雨水 實踐 集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