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推廣旱作農業新技術的實踐與思考

科普2.34W

1概況

推廣旱作農業新技術的實踐與思考

2007年,臨夏州永靖、東鄉、廣河、臨夏縣試驗示範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0.19萬hm2,平均每667m2產量707.25kg,較常規地膜玉米每667m2增產195.50kg,增產幅度達38.20%。2008年,在全州7縣1市推廣2.41萬hm2,是2007年推廣面積的12.89倍。其中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25萬hm2,全膜雙壟溝播馬鈴薯0.15萬hm2。僅此一項技術的推廣應用,預計2008年全州玉米增產7715萬kg,馬鈴薯增產1135萬kg,全州糧食總產量將超過50萬t,有望再創歷史新高。臨夏州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應用速度之快、效果之顯著,是多年農技推廣工作中極其罕見的。

2主要做法

2.1積極試驗篩選先進適用的農技推廣項目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是旱作農業區廣大農技人員,在實施旱作節水農業項目實踐中,總結研究出的一項全新的地膜覆蓋種植技術。具有以下特徵和優勢:

①技術綜合性強,創新特徵明顯。該技術集“膜面集雨、覆蓋抑蒸、壟溝種植”三大技術為一體,與常規地膜覆蓋技術相比,覆蓋方式上由半膜覆蓋變為全膜覆蓋,種植方式上由平鋪穴播變為壟溝種植,覆蓋時間上由播種時覆膜變為秋季覆膜或早春頂凌覆膜,在實踐中顯現出了四大技術作用與效果:一是顯著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二是顯著增強了降水集流作用,提高了降水利用率;三是增加了土壤積温,擴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種的種植區域;四是有效抑制了田間雜草,減輕了土壤的鹽鹼和病蟲為害。②投資較少,增產增收效果顯著。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與常規地膜覆蓋技術相比,每667m2增加地膜投入1.50~2kg,按2007年地膜價格13.50/kg元計算,增加投入21~27元,加上起壟投入的人力、畜力及機械作業費等,每667m2增加成本35~50元;但每667m2增產玉米普遍在30%以上。若按每667m2最低增產200kg玉米,每千克1.50~1.60元的市場價計算產值,每667m2淨產值增加300元以上,扣除所增加的成本,淨收益增加250元以上,產出投入比在6倍之上。③技術操作簡單,易於推廣應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是對傳統地膜栽培技術的整合與組裝,大田操作簡單,不受複雜配套設備的制約,通過比較簡明的技術培訓和示範引導,廣大農民羣眾普遍能接受和掌握。因而,很適合在廣大農村特別是年降水在500mm以下的乾旱、半乾旱區及寒旱區大面積推廣應用。

2.2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推動作用好的科學技術固然相當重要,但強有力的執行者和推動者同樣不可或缺。近年來,旱作農業區從事農業生產比較效益較低,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打工收入已成為許多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家務農的以婦女、老人居多,這部分勞動力多數文化素質偏低,接受新事物較慢,致使農業新技術推廣難度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如若不靠政府的組織與推動,單靠技術部門去推廣很難落實。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中,臨夏州各級政府發揮了主導作用。成立了以州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州委、州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旱作農業行政領導小組和以州農業局為主體的技術推廣指導小組。各縣市也已成立相應工作機構,落實“一把手”責任制。確立了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社,村社幹部包農户,行政幹部包區域、包面積,技術幹部包技術、包服務的承包責任制;州農業部門建立了局班子成員、局屬單位、農技人員分片包縣的行政、技術“三層雙軌”承包責任制,抽調184名技術骨幹安排到各縣市示範點蹲點為農户提供技術培訓、現場指導。

2.3堅持項目引導,爭取扶持資金,保障農資供應臨夏州農民收入水平低,乾旱山區羣眾生活都困難,生產資料購買、投入更是缺乏資金。為保障必要的地膜投入,州縣積極爭取省上立項,安排補助資金,除省上每667m2安排20元的地膜配套物資外,自籌配套資金836.90萬元,用於調運地膜,為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奠定了物資基礎。

2.4堅持典型引路,組織觀摩學習,用事實引導農民一項技術好不好,幹部説了不算,只有讓事實説話,農民才信服。因此,州縣注重和加強了示範點的建設,建立了跨鄉鎮集中連片示範點168個,面積0.50萬hm2,以點帶面,整體推進。適時召開現場會議,讓幹部羣眾觀摩學習,用事實教育羣眾,用典型引導農户,讓農民從成功範例中得到體驗與啟發,積極主動地去應用新技術。

2.5搞好技術培訓,教會農民應用新技術自2007年10月份開始,州、縣上千名技術人員深入基層蹲點,開展技術宣傳和指導服務工作,採取辦培訓班講課、播放錄像、辦板報、搞觀摩、開展田間現場培訓、技術專用掛曆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技術培訓,使該技術進入千家萬户,深入田間地頭,提高了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

3存在問題

3.1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3.1.1部分農民對技術要點、增產機理的認識、理解、掌握、應用還不到位、不全面,實際操作技能粗放,技術效能發揮不充分。

3.1.2底肥施用普遍不足,達不到規定標準。主要因化肥價格太高,農户難以承受。

3.1.3作物品種的選擇不當。全膜技術的應用雖能使玉米生育期提前,產量增加,種植區域海拔高度推進,但也應選則適合該技術要求的新品種。如若所選擇的品種生長期過長、成熟期過晚,再遇上秋季雨水較多、氣温較低的氣候情況,就有可能影響增產增收。

3.1.4廢膜的處理需引起重視。隨着全膜種植面積的擴大,地膜用量增加,廢舊地膜的處理問題將是一個嚴峻的課題,需引起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

3.1.5玉米產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秸稈利用率有待提高。

3.2全州整體農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2.1推廣經費嚴重不足,農業技術服務手段落後臨夏州地方財政困難,財力有限,農業科技投入相對較少。農業科技推广部門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引進旱作農業新技術、開展新試驗的總體數量較少、水平較低;農技服務手段落後,縣農技部門缺乏必要的科研設備、交通工具等,不能按農時季節全面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

3.2.2對農技人員的繼續教育、管理、利用體制機制不活大多數農技人員進修學習機會少,知識老化,對新技術掌握不多,指導不了實際生產。一些農技人員長期蹲在機關、住在城裏,無機會下鄉,鍛鍊不夠,缺乏實際工作經驗。

3.2.3農民羣眾主動接受農業新技術的能力不強臨夏州經濟薄弱,文化相對落後,農民對傳統的救濟式推廣方式依賴性較強,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接受能力不強,投入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

4建議

4.1進一步提高對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應用重要性的認識解決旱作農業區年年受旱、被動抗旱、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滯後問題最終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因此,農技部門及農技人員要提高認識,堅定信念,發揚吃苦耐勞、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的精神,努力幹好本職工作,不斷加強和推動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特別要增強信心,克服畏難情緒,積極主動爭取各級行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實行行政與技術相結合,技術與物資相配套,保證推廣面積和技術措施的落實,充分發揮旱作技術抗旱、增產的效能。

4.2努力增加資金投入為使旱作農業的各項新技術不斷迅速推廣應用,各級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農技部門加強農業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範點建設與推廣工作,改善工作條件和服務手段,增加對地膜、農機具、化肥等農資補助,在資金、物資、技術上保證新技術的示範推廣。建議有關部門應調整、整合支農惠農政策和資金,在農機具購置補貼上由購置補貼大型農機具轉向中小型農機具,在種糧直補方式上由按耕地面積平均補貼轉向按照實際種糧面積和糧食產量來補貼,在農業綜合補貼上增加化肥價格補貼和新技術推廣應用補貼,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

4.3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項目是農技推廣工作的有效載體。各級農技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從各渠道積極論證、申報適宜旱作農業區的重點科技項目,爭取項目資金,發揮項目示範帶動和支撐作用,提升農業整體科技水平。

4.4繼續加大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示範推廣力度認真總結近幾年的工作經驗,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改進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措施,進一步提高工作績效。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引導和宣傳教育,擴大秋季覆膜、頂凌覆膜、“一膜兩年用”、“留膜免耕”等面積,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效能,提高種植效益,讓農民得到最大實惠;加大良種良法組裝配套力度,把測土配方施肥、種子工程、優良品種選育等措施與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旱作農業生產技術綜合應用水平;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糧食、飼草料加工業和畜牧養殖業,以產業化經營模式,努力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加強地膜的使用、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嚴防環境污染;進一步擴大推廣面積,爭取儘快在全州6.67萬hm2適宜推廣耕地上全部應用該項技術。

4.5加快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通過深化和加強農技推廣體系的改革與建設,建立起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服務到位、功能完善、機制靈活、運轉協調、農民信賴、充滿活力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對農業農民的服務指導。

楊忠,鞏友林,張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