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間作魔芋種植模式

科普3W
玉米間作魔芋種植模式

1、種植地塊選擇

以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輕沙壤土為宜。土壤不能太乾、亦不能太濕,地塊要求有一定的坡度(15—25度)。

2、土壤輪作種植

魔芋軟腐病菌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病菌逐年積累,導致發病嚴重,所以輪作是防治軟腐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針對富源種植魔芋的大部分地區,輪作作物可選擇玉米、小麥、碗豆、苕子、油菜等,注意不能與茄科類、薯芋類作物,如:烤煙、辣椒、馬鈴薯等進行輪作。一般實現4—5年1輪作。

3、芋種挑選處理

選用脱病脱毒、本地花魔芋或其它適宜當地栽培的優良品種,其外觀形態為球莖圓形或者橢圓形,芽窩小而淺,球莖充實,頂芽粗壯,無病無傷,頂芽鮮紅色,單個重量在0.01—0.3kg的良種。

為確保健康種芋下種,在魔芋浸種技術還不太成熟的情況下,建議在播種前在表皮噴灑廣譜性殺菌濟,殺滅種子表皮病菌,減少初浸染源。注一次性噴灑不宜過多,儘量多噴灑幾次。

4、整地與土壤消毒及施肥

①整地

對冬閒地於冬前進行深耕(0.2m以上)曬土,春後再翻犁細整,開廂埋墒,墒面寬1.5—2m,溝深寬0.3m,以利排水減少魔芋病害。

②土壤消毒

一般地塊畝用生石灰50-100kg進行土壤消毒,減少芋地病源量,同時施生石灰還能對土壤的酸鹼性起調劑作用。

③施肥

魔芋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配合,重施底肥,補施追肥。一般底肥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kg,氮磷鉀複合肥50—100kg,追肥用k20肥50—100kg,葉面追肥用0.5%磷酸二氫鉀噴灑。有機魔芋基地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底肥及追肥均用農家肥。每畝施農家肥4000-5000kg,菜子餅300-500kg,草木灰500-1000kg。

5、適時種植

①種植時間

魔芋種植的最適時間是清明前後土壤0.1m層温度穩定在10℃左右,原則上在清明、穀雨、立夏節令種植。從4月初開始至5月中旬是種植魔芋的最佳時期。海拔1900m以上實行一年一作地區,在春分和清明節令播種,4月中下旬播種結束。海拔1900m以下地區實行一年兩作,小春作物收穫後的穀雨至立夏節令種植,5月中旬播種結束。海拔1900m以上地區,玉米一年一作,在春分和清明節令播種,玉米和魔芋一同播種;海拔1900m以下實行一年兩作地區,小春作物收穫後的立夏和小滿節令玉米和魔芋可一同播種,也可魔芋種植結束後再播種。

②種植方法

魔芋採用條播和穴播。播種時忌魔芋與肥料直接接觸,避免燒種,擺種時根據芽窩的深淺,主芽不同程度的傾斜向上,減少芽窩積水爛芽,播種後覆土250px。玉米採用條播和穴播。和魔芋一同播種時,採用條播,若魔芋播種後才播,採用穴播。播種時施足底肥,在墒面上先播種1—2行玉米,再播種魔芋,玉米株行距1000px×1000px,播種時忌玉米與肥料直接接觸,避免燒種。

③種植密度

魔芋種植密度主要是根據種芋的大小而定,種芋較大的適當稀播,種芋較小的適當密植。一般100克左右的種芋,畝播種12000—15000株;50-100克的種芋,畝播種5000—6000株,100-200克的種芋,畝播種4000—5000株,200-300克的種芋,畝播種3000—3500株左右。

④種植模式

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針對富源縣各鄉(鎮)的氣候環境因素,主要推廣兩種模式:即在海拔1900m以上地區,以富村、老廠兩鄉(鎮)為主和其它鄉鎮海拔1900m以上的種植區,推廣1.5—2m的小墒種植,在墒邊緣或墒中間種1—2行玉米,每穴播種雙株,株行距1000px×1000px。在海拔1900m以下地區,以竹園、營上、大河、中安為主和其它鄉(鎮)海拔1900m以下的種植區,推廣1.5m開墒種植,在墒邊緣或墒中間種1—2行玉米,每穴播種雙株,株行距1000px×1000px。

6、田間管理

①控制水分

魔芋喜濕怕漬,太乾球莖不易膨大,太濕則球莖容易發病、腐爛,針對富源縣的氣候環境條件,魔芋從出苗到倒苗,天然降水已能滿足魔芋的生長需要。遇雨水較多年份,注意排出田間積水。

②清除雜草

雜草清除是魔芋田間管理的重要環節,魔芋地雜草管理措施如何將直接導致魔芋產量的高低。為此,應按照“一早二勤三徹”的雜草管理方針實施。一早指除草時間上早,雜草越小越容易清除,如遇連續陰雨也要搶晴薅除。特別是在魔芋出苗期,利用魔芋和雜草的生長習性,6月初魔芋芽距土表125px左右,欲出土,而雜草已率先長出,於是利用鋤頭輕微剷出幼嫩細小的雜草,達到及早、及時清除幼嫩雜草的目的,針對留土免耕的魔芋除草時間要求提前,在4月中旬和下旬進行。二勤指除草行動上勤。人工除草僅清除了土壤表層的雜草莖、葉,土壤中的草籽、根莖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又會萌發出新的雜草來,所以,除草行動上要勤,正如俗話“人勤地不懶”。三徹指除草程度上徹底。除草不徹底,也是導致雜草叢生的原因之一,有些惡性雜草,埋入地下,適生季節萌發很快,因此,每次除草都應徹徹底底,拔出的雜草運出地塊,絕不堆置於廂面。

③病害防治

魔芋軟腐病害只可防,不可治。為此,自魔芋出苗後每隔7—10d噴灑農用磷黴素、多菌靈、波爾多液等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農藥3—5次預防魔芋軟腐病害,若發現病株連同病芋及其周圍的土壤一起清除,集中銷燬。並用生石灰在病株塘消毒。

④避免損傷

魔芋成株期(6月中旬—9月中旬),除追肥、除草外,應儘量減少農事操作,必須操作時(如追肥、除草)要避免對植株造成機械損傷。

7、採挖與分撿

富源魔芋採挖時間一般在霜降節令。魔芋植株倒苗10天左右開始收挖。因魔芋倒苗有個後熟過程,一是便於肉質根中的營養迴流到種球,使種球繼續膨大;二是便於小球莖膨大,芋鞭自然脱落。魔芋收穫需選晴天,採收後曬3~4小時,魔芋與土壤自然脱落,輕拿輕放進行分撿,商品芋和種芋進行分級,用籮筐包裝運送回家。

8、消毒與貯藏

對於魔芋而言,種皮薄、易損傷而造成傷口,給病菌浸入創造條件是種芋貯藏的難點之一。富源魔芋是葡甘聚糖型,種球及植株是軟腐病病菌生長的較好場所,實踐證明種芋精選後用三元消毒粉進行表面消毒處理,陰乾2~3天后貯藏。同時要求貯藏場所和設施能夠通風、透氣,在冬季氣温較低的年份,還要求貯藏場所能夠保(升)温。

9、玉米前期管理

一是大喇叭口期,結合魔芋除草、追肥,畝施尿素10kg,施肥的方法是在兩植株之間打深穴(深6~250px,直徑3~100px),將肥料施入穴內然後培土;二是防治病蟲害,穗期主要蟲害是玉米螟,危害葉片,莖杆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毒土或顆粒劑撒入心葉內。毒土可用50%可溶性巴丹0.5kg,加細土或煤渣粉30~40kg拌勻即可。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每隔7天噴施1次,連續2~3次。

10、玉米後期管理

9月中旬以後,剪斷天花,剔除下部葉片,有利墒面通風通氣,延長魔芋生長時間,增加魔芋質量。收穫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莖葉變黃,果穗苞葉枯白,籽粒變硬(指甲不能掐入),即成熟可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