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寬窄行保護性耕作的種植模式與效益

科普9.33K
玉米寬窄行保護性耕作的種植模式與效益

玉米寬窄行倒茬平作技術,主要是針對春季乾旱,耕層板結,土壤風蝕、水蝕,地力下降等問題,通過改變耕作方式、簡化作業環節,增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1、平均行距改寬窄行距

玉米寬窄行種植與傳統種植有什麼不同呢?在北方傳統種植方法是行距一致,一般為60-65釐米。

新的種植方法是寬窄行倒茬輪作,就是在總面積內行數不變的情況下,將均勻行距改為寬窄行。如原來兩個均勻行的行間距離為120-130釐米,現改成窄行行間距離為40釐米,寬行行間距離為80-90釐米。這樣種植,寬行視為休耕帶,窄行視為種植帶。第二年,寬行變為40釐米行距的種植帶,窄行變為80-90釐米的休耕帶。以後年年交替耕作。實現倒茬休耕,減少了工作面積,種養結合,恢復地力。

2、壟作改平作

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及內蒙古地區,種植玉米常規的方法是壟作,就是在整地時,要起壟,播種時在壟上進行,中耕時趟起大壟。

新的耕作方法是改壟作為平作,播種時一律採用平播作業。取消了成壟過程,作物整個生命期都在平地上生長。減少了作業環節。

3、三鏟三趟改一次深鬆,利於蓄水

常規的種植方法是玉米播種後,在中耕期要進行三鏟三趟進行中耕除草。新的種植方法是在播種後。採用機械噴灑除草劑的方法進行除草。用"V"型深鬆機進行深鬆。

對休耕帶進行深鬆,深度達到30釐米以上,打破了犁底層,加深了耕層,這樣隔年交替進行,兩年輪一次,加快了土壤的熟化進程。

由於深鬆,作物生長期遇到階段性乾旱時,大量根系下扎吸收深層土壤水分和養分,試驗表明根系數量增加32.5%。抗旱抗倒伏效果十分明顯。同時耕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較大提高。測試結果表明,耕層土壤含水量可提高1.8-3.2個百分點。

4、高留茬自然腐爛還田,培肥地力

傳統種植是在作物收穫時低留茬,常規的留茬高度為5-8釐米,一般不超過12釐米。採用寬窄行倒茬平作技術,留茬高度為30-40釐米,增加了秸稈還田數量。由於有根茬的休耕帶當年不耕種,根茬靠自然腐爛還田,而耕作帶無根茬,克服了傳統種植時根茬影響播種質量和作物生長的弊端。

實行高留茬平作,由於根茬阻擋,使地表風速降低。土地未耕,也沒有凸起的壟台,有效地避免了風蝕。

5、土地翻耕改輪流旋耕,實現倒茬休耕

常用的耕作方法是採用土地全面耕翻,並進行兩次的耙地耮地。新的耕作方法是採用旋耕作業,作業面積改為50%,具體的説,就是每年秋季對土地的休耕帶進行旋耕,而對另一半的種植帶實行免耕。

採用倒茬休耕,減少了每年耕地作業面積。實現了保護性耕作。

6、減少作業環節,節約生產成本

寬窄行的耕種模式解決了某些生產環節不能由機械來完成的缺點,為機械作業創造了方便條件。如大型拖拉機一般最小輪距為1.4米,這種種植模式正適合這一輪距的要求,避免了均勻壟種植時大型拖拉機不能進地的弊端。在減少作業環節上,整地過程由滅茬、旋耕、起壟、鎮壓四項作業,改為只對休耕帶進行旋耕、鎮壓作業,減少了兩個作業環節。

田間管理由傳統的三鏟三趟一追肥為一次深鬆追肥,減少了兩次中耕作業。

在減少作業面積上,由於是隔年交替進行深鬆和旋耕作業,當年減少作業面積50%。因此大大提高了機車的利用率,簡化了作業程序,減少了作業環節和作業面積,降低作業成本30%以上。

7、減少生長帶碾壓,方便田間管理

在播種、鎮壓、噴藥、深鬆作業時,拖拉機行走裝置走在寬行位置即休耕帶位置,作物的生長帶則不會被碾壓,這樣就減少了傷苗,保護了作物的生長。

常規種植由於壟的存在,農民在田裏行走進行如間苗、施肥,作物生長後期防病、防蟲等勞動很不方便。而新式種植模式使地表平坦,寬行可以作為人行道,方便了田間管理。

8、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

大家都知道,莊稼都是邊行長的好,這是因為它通風透光好,採用80釐米或90釐米的寬行,與傳統的均勻壟種植相比,增加了通風透光空間,人為地創造了邊行優勢。採用倒茬平作技術,實施的當年可使糧食增產4%-5%,連續實施三年以上最少可使糧食增產10%。同時糧食品質會有相應提高,一般可提高半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