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提高水稻有效分櫱的主要措施

科普1.51W

水稻大棚早育苗、缽體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就是利用水稻分櫱的生物學特性,爭取有效分櫱獲得高產穩產的一項栽培技術。水稻分櫱的多少、強弱,與品種、秧苗素質、密度、温度、土壤肥力、水肥管理等,有密切關係。要提高水稻的有效分櫱,必須掌握水稻分櫱的規律,當水稻在長出4片完全葉時,從第一完全葉長出1個一次分櫱,接着第五個完全葉伸出時,從相對側的第2完全葉長出一次分櫱,這樣,隨着葉的順序出生,有規則的長出分櫱,而且一次分櫱長出4葉時,也同樣有規則的發生分櫱(2次分櫱),所以水稻分櫱隨時間的推移,逐步增加。水稻營養生長期,長1片葉按5~7天計算,平均6天,插4片葉秧時,長到7葉,包括主莖數可達到10個莖數,如果5月25日插4個葉齡的秧,到6月25日,需要30天的分櫱時間可達到單株10個莖數的目的。

提高水稻有效分櫱的主要措施

根據上述水稻分櫱發生變化的規律,在生產上要儘可能地利用低節位的分櫱培育壯秧,這是低節位的分櫱,獨立生長期長、櫱節粗,可孕大穗,有利增產。高節位的分櫱穗小,易形成無效分櫱,導致減產減收。

提高有效分櫱的主要技術措施:

1、選用分櫱力強的品種,搶前抓早、適時早播,育在豐產期,加強秧田管理,培育帶櫱壯秧,為了利用低節位分櫱,起秧時要少傷根,運秧時防止秧折葉、折莖等人為的傷苗,儘量做到邊起秧,邊插秧,提高插秧質量,縮短返青期。

2、精細整地,達到地平如鏡,寸水不露泥,結合整地,施足底肥、泡好田、適時早插秧,當氣温穩定通過13℃時開始插秧,5月末結束,不插6月秧。

3、超稀植栽培,中等肥力地塊,行穴距為30×13.3公分;高肥地塊,行穴距為30×16.5公分;缽體插秧規格1~2積温帶(15+9)×6寸,大壟雙行,或9×8寸的草行超稀植;3~4積温帶(15+9)×4.5寸大壟雙行,或9×6寸單行超植稀,約穴插2株,有利於促進有效分櫱。

4、曬田控櫱,在水稻分櫱的高峯期,對長勢、對於繁茂,對色界、下坡、不出現拔節的黃的地塊一定要排水曬田,曬田的程度,要達到田面發白,地面有裂紋,池面見白根,葉色退淡挺直,促進根系發育,控制無效分櫱。

5、加強管理,在搞好秧田管理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本田管理,搞好除草,防治病蟲害,澆水灌溉,提高地温,促進分櫱,促進根系發育,合理施肥,追好分櫱肥,提高有效分櫱,控制無效分櫱。

標籤:水稻 有效分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