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枇杷的種植技術,枇杷無公害種植技術

科普1.75W
枇杷的種植技術,枇杷無公害種植技術

1果園建立

1.1選地

應選擇生態條件良好,無污染地區種植,枇杷對温度要求不高,年平均氣温在15℃以上的地區均可種植,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強,不易積水,土壤pH值在6~6.5,坡度25°以下,以正南向、東南向或西南向緩坡山地種植為宜。

1.2開墾種植

平地按行種植,山地開梯台種植。種植密度可以選每畝植50~60株;或合理密植畝植80株,前者按3米×4米株行距打穴,後者株行距2米×3.5米。種植穴規格為:穴長寬1米,深60~80釐米。穴內要施足基肥,修好工作道和排灌渠道,每畝備一個蓄水池或漚肥池可防止水土流失,有利於保水保肥、保護生態。

2苗木定植

2.1品種與苗木選擇

目前枇杷典型的栽培品種主要有:早鍾六號、解放鍾等。早鍾六號枇杷是福建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以解放鍾為母本,以日本良種森尾早生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特早熟品種。果實倒卵形至洋梨形,平均單果質量52.7克,最大可超過100克。果皮橙紅色,鮮豔美觀,鏽斑少,厚度中等,易剝離。果肉橙紅色,平均厚0.89釐米,可食率70.2%,質細、化渣、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含酸量0.26%,有香氣。每果平均有種子4.6粒。解放鍾枇杷發現於福建省莆田市,果實倒卵形至長倒卵形,平均單果質量70~80克,果肉厚0.93釐米,可食率71.46%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1.1%~12%,含酸0.51%。以上二者為主栽品種,一般任選其一,也有同時種植的。授粉品種有森尾早生與大鐘。主栽品種與授粉樹比例為6~8∶1,授粉樹配置以每隔6~8株種植1株的形式配置,使授粉樹在全園分佈均勻。苗木要求高30釐米以上,無病蟲害、生長健壯、嫁接口癒合良好、根系發達。

2.2定植

以每年9—10月份或翌年春苗木發芽前為最佳種植期,定植前穴內施有機肥100千克以上填土,先將0.5~1千克磷肥撒入穴內,與土壤混合均勻,並將土壤壓實,築起15釐米高土墩待植,種植時,在土壤中央挖一小穴,小穴要比枇杷苗根頸以下的長度略深,才能保證定植時根系舒展,苗木端正,根系周圍分層填入表層細碎土,並壓實,根頸露出土面,淋足定根水,最後進行樹盤覆草,保濕保温,提高成活率。

3枇杷需肥特點與施肥方法

3.1枇杷需肥特點

經日本和印度的學者分析試驗,枇杷全樹以鈣吸收最多,磷最少。而枇杷果實含氮0.89%、磷0.81%、鉀3.19%、鈣0.76%、鎂0.16%、灰分9.2%,説明果實中鉀含量最多。枇杷結果樹如氮肥過多,果實雖大,但色味都淡,外觀和品質差;如鉀肥過多,則果大,含酸增加,肉質較粗硬。故各要素要適當配合,要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避免單施化肥,才能增進果實的品質。據台灣中興大學枇杷施用複合肥料的試驗結果,認為山坡地枇杷園施用氮∶磷∶鉀比例為4∶2∶3的複合肥較好,並適當增加鈣、鎂及有機肥料的施入。另外,幼齡果樹因為樹體結構生長的需要,應適當多施氮肥,衰老果樹為恢復長勢也應多施氮。

3.2施肥方法

枇杷栽培管理應重視腐熟有機肥的施用,氮、磷、鉀相結合,其中幼齡樹施肥以氮、磷為主,成年樹應適當增加鉀的含量。在肥料的選擇上應重視有機肥的使用。幼齡樹施肥要勤施薄施,一年施肥5~6次,可每隔2個月施1次肥,可採用淡糞水淋施。成年樹施肥一般年施3次肥:(1)春梢肥。春梢當年的結果枝,又是夏秋梢的基枝,春梢的萌發和幼果發育需要較多養分,所以要注意春梢肥的施用。此次施肥在1—2月份進行,施肥時做到氮、磷、鉀並重,並以速效肥為主,每畝施三元複合肥(各15%)150千克,人畜糞水1000千克。(2)夏梢肥。夏梢當年多能形成結果母枝,為促使枇杷在採果後迅速恢復樹勢,抽生多而整齊的夏梢和花芽分化,必須重施夏梢肥,為來年的豐收打好基礎,夏梢肥在採後一週施下,施肥時以速效化肥配合有機質肥,一般每畝可施用尿素1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腐熟有機質肥2000千克。(3)花前肥。花前肥在9—10月間枇杷抽穗後,開花前施用。花前肥的施用有利於花穗的正常吐放、提高坐果率,強壯樹體,提高枇杷的抗寒越冬能力。此次施肥以遲效肥為主,畝施三元複合肥(15%)30千克與糞水1500千克,或株施腐熟豆麩3~4千克。

4水分管理

枇杷果實成熟期間若降雨過多,將造成果實着色不良和裂果,因此在多雨時節應注意排水。7—8月正值枇杷花芽分化期,保持適度乾燥有利於花芽分化,也應做好排水工作。春旱期間正值幼果發育時期,應適當淋水或灌水,在8—9月花穗生長髮育期,如天氣乾燥應灌水。

5土壤管理

5.1擴穴深翻

對大穴定植或未改土直接定植的果園,應在秋季結合施秋肥擴穴深翻,深度為50~60釐米,分層壓入雜草、秸稈、磷肥等。在3~5年內全園深翻1次,有利於引導根系向下生長,增強吸水吸肥能力。

5.2果園間作與雜草管理

幼年枇杷園行間可間作豆科作物、蔬菜等,以種植綠肥為最好。成年果園在4—9月可用雜草或作物秸稈等覆蓋樹盤,在秋季施肥或擴穴改土時一併壓入土中,既培肥土壤,又能在夏季保持濕潤、降低地温,有利於植株生長。冬季全園中耕1次,深度以10~20釐米為宜,並做好覆蓋樹盤,利於樹體越冬。

6整形修剪

根據枇杷易抽發生枝,樹冠整形採用主幹分層形。其方法是:枇杷定植壯苗後,在離地約50釐米的主幹上剪頂定幹,即春季發芽時,選留1個向上生長的壯芽和4~5個不同方位的側芽,抽發培育成中心主幹和幾大主枝,用拉、撐、吊等辦法,開張主枝角度,使其斜生(或水平)生長,形成第一層枝,按此方法,培養第2和第3層枝,將三層枝以上的中心主幹落頭開心,樹冠高度控制在3米左右。進入投產期的枇杷園,可進行開春萌芽前修剪,並於採果後的5—6月份進行夏季修剪,疏除密生枝、纖弱枝、病蟲枝以利改善光照,並對部分外移的主枝進行回縮,平地果園行間保持0.8~1米的距離,同時疏除結果枝的果軸,以促發夏梢,達到連年豐產的目的。

7疏花疏果

疏花穗一般於11月中下旬(花穗抽盡時)進行,1個母枝上有2~3穗的疏去1穗,4~5穗的疏去2~3穗;在2月初幼果如花生米大小時進行疏果,首先疏去病蟲果、畸形果、過密果,每穗留2~3個果。在每個果穗中應疏去頂部和基部的果,留中部生長較豐滿、大小一致的好果,使之成熟一致,便於採收。原則上樹勢壯旺的適當多留些,樹勢衰弱的應控制留果量。

8套袋

果實套袋是提高枇杷效益的一項關鍵工作,主要是為了避免噴灑農藥污染和病蟲傷害,符合無公害要求,同時可大大減少鳥害和雨後太陽曝曬造成裂果,同時可使果實着色好,外表美觀,提高果實品質和商品價值,套袋時間以最後1次疏果後進行為宜,在套袋前要噴1次低濃度殺蟲劑與殺菌劑的混合藥液和葉面肥,以利壯果。以專用果袋為好,也可用舊報紙自做果袋。一般採取一穗一袋法,先從樹頂開始套袋,然後向下、向外套,袋口紮緊,採果前5~10天去掉果袋,使果面接受光照以利着色。

9病蟲害防治

9.1侵染性病害

主要有:斑點病、角斑病、灰斑病、炭疽病。防治方法:(1)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梅雨季節,要做好排水工作,並設法降低地下水位,控制病菌繁殖和蔓延。(2)做好清園工作:在冬、春季清掃落葉,剪除病枝,集中燒燬,以減少菌源。(3)適時用藥防治:在春、夏和秋梢抽發時,用藥保護新梢。每次抽梢期用藥1~2次,間隔期10~15天。

藥劑保護可用0.5%(w)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噴霧,防治可選用53.8%(w)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0%(w)世高水分散劑3000倍液,或30%(w)愛苗乳油3000倍液或70%(w)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9.2生理性病害

有果實日灼病與芽枯病。果實日灼起因主要是在果實轉色成熟期,長期温度偏低,突然天氣放晴,温度偏高,致使向陽部果面失水,果皮皺縮,稍凹陷,發生淡褐色的斑塊,果實失去商品價值。芽枯病屬於細菌性還是真菌性病害尚不清楚,主要發生在土地耕層較淺,土壤瘠薄,缺水、缺肥的山地;排水不暢、土壤板結的園地也有發生,且大量吸收根死亡。因此,芽枯病常常是在水肥條件不能滿足生長需要的前提下,導致大量吸收根死亡而引發的生理性病害。日灼病可通過細緻的水分管理和套袋避免;芽枯病可通過上述的水分、施肥和耕作等管理進行防範。

9.3蟲害

主要有蚜蟲、木蝨、紅蜘蛛、黃蜘蛛、黃毛蟲、舉尾蟲、天牛等。要要做好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坐果後禁止施用劇毒化學農藥。枇杷蚜蟲和木蝨在關鍵的抽梢期和花期進行重點防治,可用2.5%(w)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紅、黃蜘蛛在整個生長季節都發生,以抽梢期前後或花期最重,可用50%(w)蟎代治乳油1200~2000倍液噴霧。防治黃毛蟲與舉尾蟲可用:在初齡幼蟲羣集新梢葉面取食時,可進行人工捕殺;保護利用天敵,枇杷黃毛蟲的天敵主要是寄生蜂類,如廣大腿小蜂,駝姬蜂等,對枇杷黃毛蟲有較高的寄生率,應加以保護和利用;適時用藥防治,在低齡期,用藥保護新梢,但如在果實成熟採收期,則不準使用任何殺蟲劑,藥劑可選用:2.5%(w)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或40%(w)農思本乳油1500倍液。天牛主要以幼蟲危害枇杷枝幹,可採用人工捕殺成蟲、鈎殺幼蟲,還可用棉球蘸上80%(w)敵敵畏乳油10倍液塞入蟲孔,並用濕泥封堵,毒殺幼蟲。

10採收

枇杷果實最好在果皮充分着色成熟時分批採收,先着色的先採,若作長途運輸則適當早採。採收時間以晴天的早晨、傍晚或陰天為好,在大雨或高温烈日下不可採收。由於枇杷果皮薄,肉嫩汁多,採收時要特別小心,應由下而上、由外而內進行,用手拿果穗或果梗,小心剪下,不要擦傷果面茸毛、碰傷果實。採下的果實立即進行分級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