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摘要:香菇種植先要進行菌種的製備,確定好栽培季節後,就可以進行培養的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後進行裝袋,再打穴接種,接着是發菌管理及轉色管理階段,最後進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學管理,最後採收香菇。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香菇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特產品之一,其一級品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國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 ,是一種自然接種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開始培育純菌種,改用人工接種的段木栽培法。70 年代中期出現了代料壓塊栽培法,後又發展為塑料袋栽培法,產量顯著增加。

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質量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 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雖然生產週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 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業廢棄物, 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 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較高,投入產出比僅為 1∶2。但通過益生菌在培養中的應用,可將投入產出比提高到 1:4 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温滅菌及一些防黴藥物的使用。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2張

種植流程

菌種製備→確定栽培季節→培養料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裝袋→打穴接種→發菌管理→轉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採收

種植條件

1、營養

香菇是木生菌,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髮育的碳源,但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 小分子的氨基酸、 尿素、 銨等可以直接吸收, 大分子的蛋白質、蛋白腖就需降解後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還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最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長素, 包括多種維生素、 核酸和激素, 這些多數能自我滿足,只有維生素 B 1 需補充。

2、温度

香菇菌絲生長的最適温度為23~25℃, 低於 10℃或高於30℃則有礙其生長。子實體形成的適宜温度為 10~20℃,並要求有大於 10℃的晝夜温差。目前生產中使用的香菇品種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種温度類型,其出菇適温高温型為 15~25℃,中温型為 7~20℃,低温型為 5~15℃。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3張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兩方面,一是培養基內的含水量,二是空氣濕度,其適宜量因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①代料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5%~6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0%~68%,空氣相對濕度 85%~90%。

②段木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5%~5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0%~60%,空氣相對濕度 80%~90%。

4、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菌類。 在香菇生長環境中, 由於通氣不良、 二氧化碳積累過多、氧氣不足, 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會受到明顯的抑制, 這就加速了菌絲的老化,子實體易產生畸形,也有利於雜菌的滋生。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髮育的必要條件。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4張

5、光照

香菇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生長良好,強光能抑制菌絲生長。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散射光,光線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細長, 質量次,但直射光又對香菇子實體有害。

6、酸鹼度

香菇菌絲生長髮育要求微酸性的環境,培養料的 pH 值在 3~7 都能生長,以5 最適宜,超過 7.5 生長極慢或停止生長。子實體的發生、發育的最適 pH 值為3.5~4.5。在生產中常將栽培料的 pH 值調到 6.5 左右。堆料發酵 pH 值下降 0.5左右,菌絲生長中所產生的有機酸也會使栽培料的酸鹼度下降。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5張

播種時間與菌種選擇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香菇生產多采用温室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香菇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

北京地區香菇生產多采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於秋季出菇始期在 9 月中旬,所以具體播種時間應在 7 月初,6 月初製作生產種。應選用中温型或中温型偏低温菌株。但由於夏播香菇發菌期正好處在氣温高、濕度大的季節,雜菌污染難以控制,所以近年來冬播香菇有所發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製作生產種,12月底、1月初播種,3月中旬進棚出菇。多采用中温型或中温偏高温型的菌株。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6張

培養料處理

1、栽培料的配製

栽培料是香菇生長髮育的基質,生活的物質基礎,所以栽培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香菇生產的成敗以及產量和質量的高低。由於各地的有機物質資源不同, 香菇生產所採用的栽培料也不盡相同。

(1)幾種栽培料的配製其配料以 100 千克計,視生產規模大小增減。

①木屑 78%、麩皮(細米糠)20%、石膏 1%、尿素 0.3%、MP 複合益生菌 0.1%、MP 伴侶 1% 。料的含水量 55%~60%。

②木屑 78%、麩皮 16%、玉米麪 2%、糖 1.2%、石膏 2%~ 2.5% 、尿素 0.3%、過磷酸鈣 0.5%,MP 複合益生菌 0.1%、MP 伴侶 1.2%。料的含水量 55%~60%。

③木屑 78%、 麩皮 18%、 石膏 2%、 過磷酸鈣 0.5%、 硫酸鎂 0.2% 、 尿素 0.3%、MP 複合益生菌 0.1%、MP 伴侶 1%。料的含水量 55%~60%。

上述 3 種栽培料的配製:先將石膏和麩皮幹混拌勻,再和木屑幹混拌均勻,將 MP 複合益生菌、MP 伴侶和尿素先溶化於水中,均勻地潑灑在料上,用杴邊翻邊灑,並用竹掃帚在料面上反覆掃勻。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7張

④棉籽皮 50%、木屑 32%、麩皮 15%、石膏 1%、過磷酸鈣 0.5% 、尿素 0.5%、MP 複合益生菌 0.1%、MP 伴侶 1%。料的含水量 60%左右。

⑤豆秸 46%、木屑 32%、麩皮 20%、石膏 1%、MP 複合益生菌 0.1%、MP 伴侶1%。料的含水量 60%。

⑥木屑 36%、棉籽皮 26%、玉米芯 20%、麩皮 15%、石膏 1%、過磷酸鈣 0.5%、尿素 0.5%、MP 複合益生菌 0.1%、MP 伴侶 1%。料的含水量 60%。

上述 3 種栽培料的配製:按量稱取各種成分,先將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為 1∶1.4~1.5 的量加水、拌勻,使料吃透水;把石膏、 過磷酸鈣與麩皮、木屑幹混均勻,再與已加水拌勻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勻;把 MP 複合益生菌、MP 伴侶、尿素溶於水後拌入料內,同時調好料的水分,用杴和竹掃帚把料翻拌均勻。不能有乾的料粒。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8張

2、配料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木屑指的是闊葉樹的木屑,也就是硬雜木木屑。陳舊的木屑比新鮮的木屑更好。配料前應將木屑過篩,篩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細要適度,過細的木屑影響袋內通氣。在木屑栽培料中,應加入 10%~30%的棉籽皮,有增產作用;

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佔的比例過大,脱袋出菇時易斷菌柱。栽培料中的麩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則易造成菌絲徒長,難於轉色出菇。麩皮、米糠要新鮮,不能結塊,不能生蟲發黴。豆秸要粉成粗糠狀,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顆粒狀。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應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產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於控制雜菌污染,但出過第一潮菇時,要給菌柱及時補 0.1%MP 益生菌液,否則影響出菇。由於原料的乾濕程度不同,軟硬粗細不同,配料時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為 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

所以生產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來配料時,料拌好後要測定一下含水量,確定一個適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測法。將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力握,指縫見水不滴即可。

②烘乾法。將拌好的料準確稱取 500 克,薄薄地攤放在搪瓷盤中,放在温度105℃的條件下烘乾,烘至乾料的重量不再減少為止,稱出乾料的重量。 料的含水量(%)=濕料重量-乾料重量濕料重量×100 配料時。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9張

3、培養料的發酵:將上述料按比例配好控制好濕度建堆發酵,料堆一般建成寬 1.2-1.5 米,高 0.8-1.2 米,長度不限的長堆,每個料堆的容量不低於 250公斤乾料, 最好能達到 500 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 建堆時, 料堆四周要輕輕拍實,堆邊呈牆式垂直狀,或略有傾斜,以不塌料為準,堆頂拱起呈龜背形。料堆建好後,用直徑 5 釐米的木棒先在料堆頂部垂直向下打 1—2 行透氣孔,再在料堆兩側的中部和下部各橫向斜打 1 行透氣孔,間距 30 釐米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別到達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隨後在料堆中插入長柄温度計,再用草簾;麻包,蛇皮帶等能透氣的覆蓋物將料堆覆蓋好。

料堆覆蓋後,根據氣温高低,約 2-3 天,在表層 25cm 左右深處,料温升到60--65℃時,開始計時,維持 12 小時後,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要領是,把料堆外層(乾燥冷卻層)培養料與內層(好氣層發酵層)和底層(厭氣發酵層)的培養料互換位置,翻堆後,重新建堆,打氣孔和覆蓋的要求,與初建堆時基本相同,當料堆温度再次升到 60--65℃時,仍保持 8-12 小時後,進行第二次翻堆,並重新建好料堆。

一般需要翻堆 3 次,堆期依氣温不同約 5-7 天,當培養料色澤均勻轉深, 質地變得柔軟,料內出現較多白色放線菌,聞不到氨、臭、酸味時,便可拆堆終止發酵。拆堆後,等料温降到 30℃左右時,就可裝袋播種。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0張

4、發酵過程注意事項:

(1)氣温對發酵過程的影響很大,當氣温在 20℃以上時最有利於發酵,若氣温低,發酵時間要延長,應特別注意保温。

(2) 培養料的含水量對發酵過程和質量有很大影響, 當水分高於 70%以上,培養料會發臭或腐敗變酸,料温上升緩慢;當水分低於 50%時,會出現燒堆的“冒煙現象”。出現以上情況時,要馬上散堆調節水分後再重新建堆。

(3)培養料發酵期間,不要讓太陽直射和雨淋。

(4)堆的形狀大小也影響發酵過程,一般堆積發酵一堆不能少於 250 千克培養料。堆的形狀以梯形長堆為好。料多時增加堆的長度,這樣建堆可以保持堆內外差別小,發酵比較均勻。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1張

 裝袋

1、袋規格:折徑 15-18cm×45-55cm×0.05mm 的低壓聚乙烯筒袋河南:套袋:內袋 15cm(0.05mm 厚),外袋 17cm(0.01mm)

2、裝量:乾料 0.9-1.0kg,濕料 2.1-2.3kg

3、鬆緊度要適宜:檢驗方法:五指握住料袋稍用力才出現凹現手指托起料袋中部,兩端不向下彎曲。

4、 輕拿輕放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2張

打穴接種

1、接種時間:温度較低原則,出鍋冷卻 30℃以下

2、.接種環境用 1:10 的 MP 複合益生菌噴灑淨化

3、長袋側面打穴接種操作方法:

第一個人用紗布蘸少許 MP 複合益生菌原液在料袋錶面迅速擦洗一遍,然後用錐形木棒或空心打孔器在料袋上按等距離打上 3 個接種穴, 穴口直徑為 1.5 c m,深 2 c m,再翻過另一面,錯開對面孔穴位置再打上 2 個接種穴;

第二個人用無菌接種鑷子夾出菌種塊,迅速放入接種孔內;

第三個人用 3.25-3.6cm×3.5-4.0cm 膠片封好接種穴;

第四個人把接種好的料袋搬走。

邊打穴,邊接種,邊封口,速度越快越好,如套袋的,則在接種時脱外袋,打孔接種後不封口,套袋繫好。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3張

發菌管理

1.井字形堆疊,每層 4 袋,4-10 層。

2.發菌時間約為 60d 左右,期間翻堆 4-5 次。接種 6-7d 後翻第一次,以後每隔 7-10d 翻一次,注意上下、左右、內外翻勻。

3.温度前期控制在 22-25℃,不要超過 28℃。

4.15d 後,將膠片對角撕開一角或內方 1cm 處刺孔透氣。再過一週後,如生長明顯變慢則在菌落相接處扎第二次孔。在快要長滿時,用毛衣針扎 2cm 左右的深孔。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4張

轉色期管理

1、脱袋的標準:當菌齡達到 60 多天時,菌袋內長滿濃白菌絲,接種穴周圍出現不規則小泡隆起,接種穴和袋壁部分出現紅褐色斑點,用手抓起菌袋富有彈性感時,表明菌絲已生理成熟。脱袋最適 16-23℃。

2、起架排筒

菇房內作牀畦。畦面上設筒架,架子的長和寬與畦面尺寸相同,橫杆間相距20cm,離地面 25cm。每隔 1.5m 左右用長 2-2.5m 的竹片彎成拱形固定在菌筒架上。菌筒與畦面成 60-70°排放於橫杆上,立筒斜靠,筒與筒的間距為 4-7cm。排筒後立即用塑料薄膜罩住。

3、脱袋轉色(非常關鍵)

脱袋 3-5d,儘量不掀動塑料膜 5-6d 後,菌筒表面將出現短絨毛狀菌絲,當絨毛菌絲長接近 2mm 時,每天掀膜通風 1-2 次,每次 20min,促使絨毛菌絲倒伏形成一層薄的菌膜,開始分泌色素並吐出黃水。此時應掀膜往菌筒上噴水,每天 1-2 次,連續 2d。一般連續一週轉色,先從白色轉成粉紅色,再轉成紅褐色(有光澤的菌膜,人工樹皮的形成) ,即完成轉色。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5張

轉色過程中常見的不正常現象及處理辦法:

1、轉色太淺或一直不轉色:如果脱袋時菌柱受陽光照射或幹風吹襲,造成菌柱表面偏幹,可向菌柱噴 0.1%的 MP 益生菌稀釋液,恢復菌柱表面的潮濕度,蓋好罩膜,減少通風次數和縮短通風時間,可每天通風 1~2 次,每次通風 10~20分鐘。如果空間空氣相對濕度太低或者温度低於 12℃,或高於 28℃時,就要及時採取增濕和控温措施,儘量使畦內濕度在 85%~90%,温度掌握在 15~25℃。

2、菌柱表面菌絲一直生長旺盛,長達 2 毫米時也不倒伏、轉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雖適宜,但濕度偏大,或者培養料含氮量過高等。這就需要延長通風時間,並讓光線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乾濕差,迫使菌絲倒伏。如仍沒有效果,還可用 3%的石灰水噴灑菌柱,並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時再蓋膜,恢復正常管理。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6張

3、菌絲體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噴水的方法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濕度,使罩膜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85%~90%。

4、脱袋後兩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狀的菌絲體產生氣泡膨脹,局部片狀脱落,或部分脱離菌柱形成懸掛狀: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時受到外力損傷或高温(28℃)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脱袋早、菌齡不足、菌絲尚未成熟,適應不了變化的環境造成。解決辦法是嚴格地把温度控制在 15~25℃,空氣相對濕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長出新的菌絲,再促其轉色。

5、發現菌柱出現雜菌污染時,可用 MP 益生菌 1∶10 倍液噴灑菌柱,每天 1次,連噴 3 天。每次噴完後,稍晾再罩膜。 如果污染量不大可用 MP 益生菌原液對感染部位噴灑除了脱袋轉色,生產上有的採用針刺微孔通氣轉色法,待轉色後脱袋出菇。還有的不脱袋,待菌袋接種穴周圍出現香菇子實體原基時,用刀割破原基周圍的塑料袋露出原基,進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後,整個菌袋轉色結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這些轉色方法簡單,保濕好,在高温季節採用此法轉色可減少雜菌污染。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7張

出菇管理

香菇菌柱轉色後,菌絲體完全成熟,並積累了豐富的營養,在一定條件的刺激下,迅速由營養生長進入生殖生長,發生子實體原基分化和生長髮育,也就是進入了出菇期。

1、催蕾:香菇屬於變温結實性的菌類,一定的温差、散射光和新鮮的空氣有利於子實體原基的分化。這個時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10~22℃,晝夜之間能有 5~10℃的温差。如果自然温差小,還可藉助於白天和夜間通風的機會人為地拉大温差。空氣相對濕度維持 90%左右。條件適宜時,3~4 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會出現白色的裂紋,不久就會長出菇蕾。此期間要防止空間濕度過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響子實體原基的形成。出現這種情況時,要加大噴水,每次噴水後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而只是潮乎乎的,蓋塑料膜保濕。也要防止高温、高濕,以防止雜菌污染,爛菌柱。一旦出現高温、高濕時,要加強通風,降温降濕。

2、子實體生長髮育期的管理:菇蕾分化出以後,進入生長髮育期。不同温度類型的香菇菌株子實體生長髮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數菌株在 8~25℃的温度範圍內子實體都能生長髮育,最適温度在 15~20℃,恆温條件下子實體生長髮育很好。要求空氣相對濕度 85%~90%。隨着子實體不斷長大,呼吸加強,二氧化碳積累加快,要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還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8張

夏播香菇出菇始期在秋季。北方秋季秋高氣爽,氣候乾燥,温度變化大,菌柱剛開始出菇,水分充足,營養豐富,菌絲健壯,管理的重點是控温保濕。早秋氣温高,出菇温室要加蓋遮光物,並通風和噴水降温;晚秋氣温低時,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 如果光線強影響出菇,可在温室內半空中掛遮陽網,晚上加保温簾。空間相對濕度低時,可用 0.1%的 MP 益生菌噴水主要是向牆上和空間噴霧,增加空氣相對濕度。當子實體長到菌膜已破,菌蓋還沒有完全伸展,緣內卷,菌褶全部伸長,並由白色轉為褐色時,子實體已八成熟,即可採收。採收時應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轉動着拔下。整個一潮菇全部採收完後,要大通風一次,晴天氣候乾燥時,可通風 2 小時;陰天或者濕度大時可通風 4 小時, 使菌柱表面乾燥,然後停止噴水 5~7 天。

讓菌絲充分復壯生長,待採菇留下的凹點菌絲髮白,就給菌柱補水。補水方法是先用 10 號鐵絲在菌柱兩頭的中央各扎一孔,深達菌柱長度的1/2,再在菌柱側面等距離扎 3 個孔,然後將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頭塊壓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 2 小時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於出菇前的重量)為宜。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過量易造成菌柱腐爛,都會影響出菇。補水後,將菌柱重新排放在畦裏,重複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準備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採收後,還是停水、補水,重複前面的管理, 一般出 4 潮菇。 有時拌料水分偏大, 出菇時的温度、 濕度適宜, 菌柱出第一潮菇時,水分損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補水,而是在第一潮菇採收完,停水 5~7 天,待菌絲恢復生長後,直接向菌柱噴一次大水,讓菌柱自然吸收,增加含水量, 然後再重複前面的催蕾出菇管理,當第二潮菇採收後,再浸泡菌柱補水。浸水時間可適當長些。以後每採收一潮菇,就補一次水。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19張

北方的冬季氣温低,子實體生長慢,產量低,但菇肉厚,品質好。這個季節管理的重點是保温增温,白天增加光照,夜間加蓋草簾,有條件的可生火加温,中午通風,儘量保持温室內的氣温在 7℃以上。可向空間、牆面噴水調節濕度,少往菌柱上直接噴水。如果温度低不能出菇,就把温室的相對濕度控制在 70%~75%,養菌保菌越冬。

春季的氣候乾燥、多風。這時的菌柱經過秋冬的出菇,由於菌柱失水多, 水分不足,菌絲生長也沒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點是給菌柱補水,浸泡時間 2~4小時,經常向牆面和空間噴水,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85%~90%。早春要注意保温增温,通風要適當,可在噴水後進行通風,要控制通風時間,不要造成温度、濕度下降。

注:補水營養液:MP 複合益生菌 0.1%、磷酸二氫鉀 0.1%、基因活力肽 0.1%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20張

冬播香菇袋栽方法

香菇在夏季播種,正值高温高濕季節,接種和培菌難度大,易出現雜菌污染或高温燒菌。香菇在冬季播種,宜採用中温型和中偏高温型香菇菌株,10 月下旬開始作母種,11 月初作原種,11 月底和 12 月初製作栽培種,1 月份播種。採用 17 釐米×35 釐米的塑料筒作為栽培袋,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的操作方法基本同夏播。選用便於增温、保温的房間或温室作為菌袋培養場所,培菌場所要空間消毒後才能進菌袋,菌袋“#”字形一行一行接種穴側向排壘起來,每行可壘 6~7 層,4 行為一方,長度不限,方與方之間留有走道。開始要把室温控制在 25~26℃左右,每 3 天在中午氣温高時通一次風。菌袋培養到 13~15 天,接種穴的菌絲體生長直徑達 8 釐米以上時,進行第一次翻袋、扎微孔。

翻袋前要噴灑 2%的來蘇水或者用氧原子消毒器進行空間消毒,要把每方的中間兩行温度高的菌袋調換到兩邊,把兩邊的菌袋調換到中間,這樣使每個菌袋温度差異不大,菌絲生長整齊。在翻袋時,把雜菌污染的菌袋去除,同時對無雜菌污染的菌袋,在有菌絲體的部位距離菌絲生長前沿 2 釐米處扎微孔,微孔深 1釐米,每個接種穴的菌絲體上扎 3~4 個。

第一次翻袋扎孔後,菌絲生長量加大,這時要把室温控制在 24℃左右。這時每 2 天中午通一次風。再過 12~13 天進行第二次翻袋, 並在每一片菌絲體上距離菌絲生長前沿2 釐米處扎一圈微孔, 約5~6 個,孔深 2 釐米左右,這時要把室温控制在 23℃左右。整個培養過程都要注意遮光。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21張

規格為 17 釐米×35 釐米的菌袋,如果 4 點接種,一般 45 天左右長滿袋,再繼續培養,待菌袋內菌柱表面膨脹,2/3 的面積上出現瘤狀體時,即可進出菇棚,脱袋轉色出菇。一般在 3 月中下旬菌袋可進温室出菇。應先在温室內作畦,畦寬 1~1.2 米,深 15~20 釐米,温室要用硫磺或甲醛進行空間消毒,地面撒石灰粉,在畦面上鋪一層爐灰渣或者沙子,把長好的菌袋在温室內脱去塑料袋, 將菌柱間距 2 釐米立排在畦內,菌柱間隙填土(園田土 60%+爐灰渣 40%,曬乾, 再用 5%的甲醛水調至手握成團,落地即散,堆起來蓋膜悶 2 天再用,也可用地表10 釐米下的肥沃的壤土)。

每個菌柱頂端露出土層 2 釐米,並用軟的長毛刷子將露出土層的菌柱部分所沾的土刷掉,畦上用竹片拱起,罩上塑料膜,保温保濕,轉色。冬播香菇的轉色是在 3 月下旬,氣温偏低,空氣相對濕度小,多風,管理的重點是保温、保濕、輕通風。出菇管理同前。第一潮菇採收後,温室大通風 1小時,停止噴水 4~5 天后,再向畦內噴一次大水,以補充菌柱的含水量。4 月份以後的管理要注意遮光降温和防蟲。 這種栽培方法的優點是菌柱在土裏可隨時補充水分和部分養分,省去了浸袋補水過程。同時還要注意,由於菌柱只是頂端出菇,因此出菇面積較小,如果出菇密度大時,常因菇體的相互擁擠變形,造成質量下降,所以菇蕾太密時要及時疏蕾,以保證菇的質量。另外,菇體距離地面很近,很易沾上沙土,也會影響菇的商品質量,噴水時要輕噴、細噴,不能使菌體濺上土。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第22張

採收

1、一般待菇蓋展開六、七分,菇蓋邊緣仍然內卷,內菌幕剛破裂不久就需採收。

2、先熟先採,後熟後採。

3、採收方法:一手按住菌袋,一手捏菇柄基部,輕輕旋轉再連柄拔起。

4、採收後不要用大籮筐或麻袋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