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摘要:整地施肥:宜選排灌良好,ph值近中性,微酸或微鹼性的土地,每畝施圈肥或土雜肥1.5-2萬公斤。繁殖:有種子、扦插、分株、根段等繁殖方法,根段方式產量更高。田間管理:主要做好蹲苗、排灌、施肥及摘蕾工作。收穫加工:一般在霜降到立冬之間或春季發芽之前收穫,將根刨出後去淨泥土曬乾即可。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丹蔘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應該生活中很多人都吃過,丹蔘它是屬於一種中藥,對人體的很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調理作用,丹蔘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很多的藥裏面都含有丹蔘的成份,因此它的市場需求非常大,很多種植户也開始進入丹蔘種植行業,掌握丹蔘的種植技術,是保證後期高產高收益的關鍵,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第2張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

1、整地與施肥

儘量選擇排灌良好,ph值接近中性,微酸或微鹼性的土地種植,每畝施圈肥或土雜肥1.5-2萬公斤,將肥料搗細後撒於地內,深耕30-40cm,耙細要整平,做90cm寬的平畦,畦埂寬24cm左右,播種時如果土壤較為乾旱,則要先澆水灌畦,等到水滲下後再開始種植。

2、繁殖方法

常見的繁殖方法有種子、扦插、分株和根段等方法,一般以根段繁殖產量較高,而生產上主要以根段育苗移栽和分株繁殖為主。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第3張

種子育苗:每年7-8月種子成熟後,再分期分批採下種子及時播種,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12-15cm,開1.5cm左右深的淺溝,再將種子摻砂均勻地撒於溝內,最後覆土摟平,稍加填壓即可。如果土壤温潤,一般在播種後的10-15天就可以出苗。一般每畝用種1-1.5公斤,當苗長到9-12cm高時,就要移植到大田裏,起苗時要隔一行起一行,留下的苗再按株距9-12釐米定苗。移栽地按行距24-30cm,株距9-12cm,挖9cm左右深的穴,每穴栽2-3株左右。栽後再澆水,等水滲下後再培土壓緊,這樣可以提其高成活率,也可以在每年7-8月間採用直播方式,按行距24-30cm開溝,其方法與種子育苗基本一樣。每畝用種子1-1.5公斤左右,如果是在當年播種,只要澆水施肥等管理措施及時,整個過程生長良好,一般到第二年年底收刨,畝產可達250公斤左右。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第4張

分株:在每年的早春或晚秋收刨丹蔘時,將其根剪下以作為藥用。根據自然生長情況,大的蘆頭可分為3-4株,小的可分為1-2株或不分,一般根上部留3-6cm左右(秋季收刨的須剪去莖稈)。最後將分好的蘆頭按行距24cm,株距21cm,在已整好的畦地裏,挖穴栽種,深度與原來的地裏相同。栽後要立即澆次水,待水滲下後培土壓緊。晚秋栽種的,年前是不能萌發新芽的,在每墩上面蓋高6-9cm厚的土,既可防旱保墒,又可以避免人畜踩傷幼芽。待早春分株栽後,也要培土壓緊,及時澆水,即可成活。

根段繁殖:早春收刨丹蔘時,即在驚蟄節氣的前後,選擇向陽避風處,挖深30cm,寬130cm,長不定的東西畦向育苗池。池底鋪一層騾馬糞或麥穰作釀熱物,厚6-7cm左右,上面再鋪一層砂或爐灰,土雜肥或圈肥和土混合好的育苗土,厚10~15cm。在育苗池的四周用土坯或磚壘上北高南低的矮牆。在驚蟄節氣前後,選擇粗壯、色鮮紅,選0.5-1cm粗,無病害的新根。種根以根的上、中段為好,整理成肥,再剪成6-7cm長的根段。有條件地區根下端可浸泡50ppmABT生根劑溶液中2小時後垂直或略傾斜插於育苗池內,株距1.5-2.5cm,根上、下端不能倒置。選用根段繁殖後存下老母根可按大田分株移栽方法種植在大田中。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第5張

扦插完後,覆1cm左右厚的土,輕輕拍平即可。然後用30~40度的温水噴灑池面,一次性澆透,再用塑料薄膜覆蓋嚴密。池牆上可架秫秸或竹竿,以防止塑料佈下榻。為了防止夜間低温或寒流,可以覆蓋稻草簾子,做到早晨揭,晚上蓋。育苗池要保持土地温潤,澆水要儘量選擇温暖有陽光的中午進行,最好澆温水,澆水後及時將塑料薄膜蓋好封固。育苗池温度保持在20~25度,20天左右幼苗就可以萌發出土,30天會展露新葉。如果池裏温度超過30℃以上,就需及時通風温(一般揭開兩側薄膜即可)。待苗高2-3cm時,再選擇温暖有太陽的中午,揭開薄膜曬苗。北方寒冷地區晚上仍需覆蓋塑料薄膜,南方地區不用塑料薄膜覆蓋。苗高6-9cm時即可移栽。移栽時間常在穀雨節氣前後,一般整個育苗期40-50天。

根段大田直播:選0.5-1cm粗色鮮紅的根,在大田墒情好的情況下直播,保證根的上頭向上,可提早發芽,提高產量,一般株行20*25cm,每畝用鮮根35-50公斤,栽種時用手現折現栽,不可刀功。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第6張

3、田間管理

蹲苗:丹蔘幼苗返青之後,需要經常鬆土淺鋤,一般不澆水以利根向下深扎,使新生根向下生長,少出細側根和纖維根,以利於提高丹蔘的質量。

排灌:丹蔘移植後到緩苗前應保持畦地濕潤,確保成活率,成活後一般不澆水,分株根段繁殖的地塊,若在春季收刨,需要澆好封凍水。雨季一定要及時排水,以防爛根,追肥後要適量澆水。

施肥:一般在開始現蕾雨季封壟之前,可結合中耕,每畝追尿素30公斤和複合肥15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丹蔘根段繁殖的應重施基肥,促使後期的豐產豐收。

摘蕾:每年6-7月間,除留種子外,及時摘去花蕾。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第7張

4、收穫加工

採用種子繁殖方式一般2-3年才能收穫,而採用分株方式一般1年至2年即可收刨,只要整個種植過程管理得當,1年就可收穫。根段育苗移栽一年就能收刨,一般在霜降到立冬之間或春季發芽之前。在畦的一端順行深刨,防止刨斷。將根刨出後,洗淨泥土再曬乾(防止雨淋或水洗)去淨鬚根和附土,就可用來作為藥用。每3公斤左右的丹蔘鮮根,可加工1公斤乾貨,一般 以條粗,色紫紅,無須根,雜質少者為佳,丹蔘的畝產幹品一般在400-500公斤。

丹蔘的高產栽培技術,建議採用根段方式繁殖,產量更高 第8張

掌握丹蔘的科學高產栽培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對後期提高丹蔘的種植產量以及獲取更大的收益都是有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