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西洋參種植技術,西洋參種植注意事項

選地:種植地宜選在造林綠化好的偏西南東北向通風道、排水良好的河川兩岸。

整地:前茬最好是禾本科,整地時施加基肥,田埂面要求平整,還要在上面鋪上3釐米含磷風化石。

播種和移栽:8月收穫種子後用多菌靈浸種,11月下旬即可播種,播種後需覆草防凍,移栽時要選擇優良參苗,移栽前需進行消毒。

西洋參種植技術,西洋參種植注意事項

一、選地

因其喜歡半陰半陽的涼爽濕潤氣候和通透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肥沃土壤,西洋參種植地宜選在造林綠化好的偏西南東北向通風道上且排水良好的溝夼嶺地或河川兩岸的肥沃地,而不宜選在山前開闊少林易燥地帶和西北東南走向的冬季寒風道上。實踐證明,只要科學增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在含磷、鉀相對豐富的砂壤土和粉砂壤土上都可行。

二、整地

為了減輕線蟲等病蟲害,西洋參前茬最好是禾本科。小麥、玉米收穫後,半個月翻一次壟,促進前茬殘留物腐爛加速土壤熟化,同時畝施用6000kg腐爛豬糞和牛馬糞(雞糞、人糞偏鹼性不行)等粉碎精細優質有機肥和腐熟餅肥50kg及優質三元複合肥100kg均勻抄刨拌到20~30釐米耕層中深秋平整為高田埂,每2米築一個,田埂高25釐米,田埂頂1.4米,邊坡比1:1,溝底寬10釐米。田埂面要求平整,在上面鋪上含磷風化石3釐米(栽苗的4釐米),播種後蓋上1~2釐米。在此期間,每平方米用20克的50%多菌靈等進行土壤消毒,其中15克在耕作整理田埂時混入土中,剩下的5克播種時混入田埂鋪設、覆蓋的磷化石中。

三、播種和移栽

1、播種

(1)種子處理:8月份參果變紅時收入鮮果,立即把果肉搓掉洗淨稍晾即可用1000倍50%多菌靈浸種10~20分鐘,取出晾乾後,用50ppm的優質紅黴素浸泡24小時,取出並用清水沖洗一次,然後混合沙子(種子:沙子=1:3),混合沙子後放入盆內,直到11月份,温度控制在25℃以下,濕度含水10%~12%是最好的,濕的種子容易腐爛,以鬆開為基準。當年種子出苗旺盛,隔年種子出苗弱。

(2)播種時間:11月下旬,用上述方法處理的有70%~80%的裂口,未用赤黴素處理的約30%的裂縫,可以分批篩選播種,播種期限到12月為止。剩下的放在0~5℃下,到第二年2月為止可以裂口,播種後也可以出苗,晚上裂口者低温處理時間不到70天,生理後熟不能完成而不能出苗,或出不全。

(3)播種方法:在平整的足部濕度田埂面撒上3釐米的細混合藥消毒的濕風化石,平整後,用規範的5×6釐米的株行距打孔板打孔(深2釐米)播種,保持深度標準一致,播種後撒上混合藥消毒的風化石覆蓋,為了平整,覆蓋風化石後,用板子平整,播種深度為2釐米,然後覆蓋厚度為10~15釐米的草,防止濕凍,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出苗。

2、移植

(1)起苗: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西洋參地上部分枯萎後為宜,順畦刨開畦土,再從一頭起參根,儘可能刨深些,以免損傷參根。並盡力做到邊起、邊選、邊消毒、邊移栽,堆放時間長易失水、傷熱而影響成活。如果年前栽不完,在年後2月底3月初在芽苞萌動前儘早進行。

(2)選苗:選擇芽豐富、根系結實、無病蟲害的參苗,根據參苗的大小分三級移植。

(3)消毒:參苗容易帶病原菌,種植前需要消毒,一般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泡苗10分鐘,對根病的預防有一定的效果。

(4)移植方法:一級栽培密度為20×10釐米,二級苗20×8釐米,三級苗20×6釐米。透明乾燥的土質最好斜栽(參苗和田埂面以45度角放入田埂)透明性差的平栽比較好。一級苗覆土厚度為5釐米,二級苗4釐米,三級苗3釐米。移栽前牀鋪4釐米和蓋苗的風化石均要拌藥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