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養殖白羽肉雞減少雛雞死亡的有效措施

雛雞在0—4周齡體温調節機能不完善,對營養的要求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發生各類疾病而死亡,應採取預防措施,減少死亡,提高育雛成活率。

養殖白羽肉雞減少雛雞死亡的有效措施

(1)預防雛雞白痢病:雛雞死亡原因分析表明,在種雞未經雞白痢病檢疫的情況下,雛雞感染雞白痢病的死亡率佔雛雞死亡總數的50%以上,而死於雛雞白痢病的雛雞中,有87.9%是在育雛第一週死亡。因為在孵化期間,如果各個環節消毒不嚴,在種蛋或雞胚階段就可感染此病。預防雞白痢病的方法,除定期對種雞進行白痢檢疫,嚴格淘汰陽性雞,對種蛋和雛雞進行燻蒸消毒外,同時必須在3周齡前的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可以採用以下幾種藥物參考。①氯苯胍0.0033%拌料,或痢特靈0.02%拌料預防。②發病後將痢特靈增加至0,04%,連喂7天,能顯著減少病雛死亡率。③土黴素、金黴素或四環素按0.02%拌入飼料,連喂7天。④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按0。05%拌入料中,連用3—5天。

(2)嚴格消毒,防止臍部感染:如果對孵化器、育雛室以及各種用具等消毒不嚴,存在各種細菌,比如大腸桿菌、假單胞菌、沙門氏菌等,可能因臍孔閉合不好而侵入卵黃囊,造成感染髮炎,即發生臍炎。表現為腹部膨大,臍部腫脹潮濕,有難聞的氣味,可因毒血癥而死亡。剖檢可見未吸收的卵黃及卵黃囊擴大,卵黃呈水樣或棕色水樣,卵黃囊易破裂。防止此病發生的措施為對育雛室及用具嚴格消毒,工作人員進入孵化室、育雛室以及在作業前都要作消毒處理,並採取嚴格隔離措施,保證育雛温度正常,卵黃被正常吸收後,則可大大減少感染機會,亦可防止人為交互感染,發病率、死亡率大大下降。

(3)加強防疫制度:雛雞最易感染馬立克氏病、雞新城疫等急性傳染病,一旦傳播開來,很難控制,有可能全軍覆滅,因而要本着預防為主的方針,制訂防疫制度、免疫程序,並一絲不苟地執行。

(4)提早飲水,防止脱水:在雛雞死亡中,有9.93%死於脱水,其原因多數為注射疫苗、運輸以及一些準備工作,造成出雛至開飲的時間過長,雞體過分失水,再加上喂水時雛雞不會飲水,或飲水不及時,體弱者就癱軟倒斃。在第一週因脱水死亡的雛雞,可佔脱水死亡總數的64.9%。因此要儘早開飲。為了保證雛雞飲水,1—3日齡的雛雞必須有23—24小時的光照時間,光照強度達到15勒克斯,要使雛雞儘早熟悉飲水器位置,還要做到先飲水、後開食。平時不能間斷飲水,尤其在2周齡以內,更為重要。

(5)保持育雛舍温度平穩,濕度適宜:要想提高育雛成活率,必須給雛雞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提供適宜的温度,並且保持幹穩,温度變化不大,用煤爐供温的,夜間室温很重要。避免熱死、凍死、壓死雛雞的現象發生。

(6)嚴防中毒死亡:用各種藥物治療和預防疾病時,要正確計算用藥劑量,以免劑量過大,造成藥物中毒。在做大羣治療寸,藥物與飼料必須攪拌均勻,應先以少量粉料拌勻,再按1:10的比例逐步擴大到規定含量。在飲水中投藥時,必須先將藥片充分磨碎、磨細,再溶解在水中,以免藥物沉澱在飲水器的底部,造成攝入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