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怎樣減少養殖石斑魚的病害

隨着石斑魚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的突破,石斑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近年來更是成為北方石斑魚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是石斑魚病害的規模化暴發也成為嚴重阻礙石斑魚工廠化養殖發展的重大障礙。目前較為有效的降低工廠化石斑魚病害暴發的措施就是從受精卵消毒、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養殖水環境監控、養殖管理、日常操作等幾個方面全面加強對於神經壞死病毒、寄生蟲和細菌的防控。除此之外,尚無有效的藥物和其他手段能夠從根本上治癒病毒性神經壞死症。

怎樣減少養殖石斑魚的病害
當前在石斑魚工廠化養殖中出現的病害暴發的現象其實在畜禽養殖業中也普遍存在,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命安全。與畜禽病害的持續鬥爭已經使人們認識到如果動物健康生存環境得不到基本保障,過高密度飼養,動物活動受限,環境變得極其惡劣,都將造成動物機體抵抗力下降,為疫病的流行和傳播創造條件。因此,順應現代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動物福利的概念應運而生,動物福利直譯自“animal welfare”一詞,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是針對集約化生產中出現的如疾病增多、機體損傷加劇、死亡率上升、異常行為增多等問題而提出的,旨在呼籲保證畜禽正常生產的同時應充分重視畜禽的福利狀況,提高畜禽生產過程中的福利水平。為了定義理想的動物福利狀態,世界養殖動物福利協會(FAWC)建立了“五個免於(自由)”的標準框架,分別為:免於飢餓和口渴,免於不適,免於痛苦、傷害和疾病,免於恐懼和悲傷,以及自由表達正常的行為。關注魚類福利狀態魚類屬於水產動物中相對高等的脊椎動物,已有研究證明其對外部不適環境具有感知、應對和記憶的能力,但是由於科學界對於魚類及其它水產養殖動物是否有能力體驗到疼痛、恐懼和悲傷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目前對於水產養殖動物福利評價還主要集中在養殖動物生理健康指標上。就養殖魚類而言,表觀特徵、生長狀況、死亡率、健康狀態、應激反應、行為等通用的魚類生物學特徵均可反映魚類的福利狀態。相關研究已經證實,養殖魚類福利在受到環境、生物等脅迫壓力影響時,魚體的生理性反應會經歷三級階段。一級階段:是嗜鉻組織釋放兒茶酚胺以及下丘腦-垂體-腎間組織軸( HPI) 被激活,刺激其分泌類固醇皮質激素並釋放入血液循環系統。二級階段:是由一級階段中產生的各種激素所介導的生理和生化水平上的一系列變化,涉及呼吸、代謝、酸鹼和滲透壓平衡、免疫活性和細胞反應等幾乎所有與魚類生命活動相關的生理功能調節。三級階段:是在二級階段的生理、生化變化的基礎上,養殖魚類由於無法適應環境或其他壓力所導致的生長緩慢、抗病能力下降、繁殖力差、行動力低甚至形態特徵發生變化。近年來,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對虹鱒、鯛科、鮃鰈類等魚類的養殖福利進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發現不同水交換率、不同放養密度、不同臭氧濃度等養殖條件對養殖魚類的表觀性狀(主要是體表和魚鰭損傷)、畸形率、死亡率、行為特徵(主要是游泳、攝食、競爭等)、血液指標(主要是皮質醇和免疫力因子)、神經內分泌(主要是生長激素、神經遞質等)均有所影響,於是研究學者和養殖業界逐漸將這些相關指標用於衡量魚類福利水平。患病的老虎斑在魚類養殖業中,目前普遍認為能夠影響動物福利的環節包括環境因素如設施設備、養殖水體和生物因素如日常操作管理、捕撈運輸、餌料供給等。因此,如何從環境、生物的源頭上避免由於長期、反覆脅迫壓力帶來的不良的後果就成為了魚類養殖福利追求的中心目標,具體表現在人為為養殖魚類提供一個基本符合其生物習性和減少脅迫的養殖環境,保障充足的營養飼料,以及在病害防治、養殖管理、捕撈、運輸和加工等過程中採取有利於魚類自身福利的措施,以達到為社會提供優質、安全的水產品的目的。提升福利養殖水平近年來,石斑魚工廠化養殖中出現了病害爆發、魚苗殘食嚴重、苗種畸形率高、苗種發育緩慢、商品魚體色異常等嚴重阻礙產業健康發展的現象,其根源與養殖密度過大、營養缺乏、水質惡化和操作不當等引起的養殖魚的免疫力降低、行為異常、脅迫刺激等關係石斑魚動物福利水平的因素密切相關。養殖水環境中的氨氮、pH、溶氧、温度、鹽度、流速、流態等條件的改變(惡化)所導致的石斑魚福利水平下降往往會表現為石斑魚運動能力減弱、體表特徵殘缺、體色黯淡、生長緩慢、攝食不積極、成活率降低等。應激後的石斑魚發生脹氣現象浮在水面近幾年,一批石斑魚工廠化養殖成功的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為石斑魚提供穩定的養殖水環境的重要性,紛紛通過在石斑魚工廠化養殖車間中引入循環水設備、水質監控設備、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和設施設備來保障適宜的生長環境,並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養殖管理中的養殖密度也是一個關係到石斑魚動物福利的重要因素,養殖密度過高將影響石斑魚的正常生長,增加殘食發生的概率以及病害暴發和生產操作的風險;而養殖密度過低,既降低了資源利用率也不利於石斑魚羣體行為的形成。只有適當的養殖密度才能減少石斑魚由於身體接觸造成的傷害,降低採食時的相互干擾和爭搶的概率並且減少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疾病的傳播機會。除此之外,日常操作中如分苗、分池、投喂中的人為驚擾應激和操作方式等也會降低石斑魚福利水平,導致苗種免疫力下降、發育畸形、體色異常甚至大批致死的現象,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提高從業人員技能和素質、灌輸善待養殖對象的福利養殖理念並制定和嚴格執行合理的養殖規程。不適的捕撈、運輸和加工的操作方式、方法以及保障條件等也會影響石斑魚的體表特徵、體色、肉質乃至存活率等動物福利狀況,在石斑魚養殖業下游中如何根據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採取有利於提高養殖魚類福利和產品質量的措施和技術手段,以實現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蛋白質的目標將是今後石斑魚養殖業邁向高端的重要標誌。總而言之,目前我國石斑魚養殖正在由粗放型小作坊式的養殖模式向集約化工業式養殖模式轉變,無論從設施裝備方面,還是從水質監控、養殖管理、飼料與營養、操作規範等方面都具備了實施福利養殖的條件,許多在粗放和半粗放養殖條件下,由於動物福利水平降低所造成的諸如爛鰭、咬傷、體色異常、生長緩慢、發育畸形和脹鰾等影響養殖石斑魚產量和品質的問題,通過養殖模式的升級也具備瞭解決的辦法和途徑。今後如何在石斑魚工廠化養殖中提升福利養殖的水平還有許多關鍵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涉及到魚類生物學、魚類養殖學、環境生態、系統工程和信息技術等諸多領域,相信在產、學、研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個能夠保障動物福利以及產品品質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石斑魚養殖業在不久的未來終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