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崇明山藥蠐螬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科普2.87W
崇明山藥蠐螬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山藥又名薯芋、長芋,屬薯芋科,以肥大的塊根供食用,其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近些年,在崇明地區種植的山藥規模逐年擴大,其中長江農場、新河鎮、豎新鎮等地山藥生產基地有200公頃以上,崇明地區共有山藥種植區約667公頃。蠐螬是山藥重要蟲害之一,屬鞘翅目金龜甲科,俗名白土蠶、白地蠶,是多食性害蟲。近幾年,蠐螬的發生對崇明山藥的質量和產量影響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因此控制蠐螬的發生量,是保證崇明山藥質量和產量的必要措施。

1發生規律

1.1發生世代

蠐螬在崇明地區年發生1代,卵歷期為10天左右,每雌蟲平均可產卵40粒左右,1~2齡幼蟲期25天左右,3齡幼蟲期長達280天。經崇明各測報點觀察,每年4月初出現少量蠐螬,5月中旬蠐螬成蟲(金龜子)出土量驟然增加。崇明縣測報數據統計表明:蠐螬成蟲高峯時期主要在5月底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蟲量逐漸減少,9月上旬以後誘蟲量明顯降低。

1.2生活習性

蠐螬體長30~45cm,全體多皺,具有假死性,靜止時體呈“C”形,頭部黃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3對。幼蟲老熟後,在土表20~30cm深處作土室,經預蛹期後化蛹,預蛹期13天,蛹期9天。當土表温度降至6℃以下時,蠐螬可下潛到30~70cm深處土中越冬。成蟲具有趨光性、假死性、飛翔能力強的特點,夜間取食,取食具有選擇性,對楊樹、梨樹等比較偏好。但具有異地選擇產卵習性,產卵時一般在土壤內10cm位置進行,幼蟲孵化後在土中越冬。

1.3危害特點

蠐螬是各地常見的地下害蟲,主要取食山藥的地下部分,咬斷山藥根、莖,造成山藥枯死,啃食塊莖、塊根等。1~2齡的蠐螬一般在地表10cm以內覓食,以山藥幼嫩的側根系取食,對山藥的前期生長危害較大,嚴重時會導致地面山藥的莖葉枯死。蠐螬進入3齡後,因食量驟增,開始下潛覓食,危害山藥的主根,老熟後以山藥的莖塊為主要食源,造成山藥的產量和質量的嚴重損失。

田間調查:蠐螬在4~7月對山藥的危害從地表看並不明顯,但對山藥地下部分幼嫩的根系破壞極大。因此蠐螬前期不注重防治,會使田間的基數迅速增加,蠐螬到了3齡後適應環境能力增強就更難防治。進入7月以後,由於大部分蠐螬均進入了3齡階段,取食量驟然增加,在肥沃的山藥土壤,食源充足,危害十分明顯,嚴重時可導致絕收。

2綜合防治

2.1生態防治

①殺蟲燈誘殺成蟲控制產卵量根據蠐螬成蟲有較強的趨光特點,可以利用佳多黑光燈誘蟲,在光源影響較少,視野開闊的區域1盞殺蟲燈管理3.3公頃左右的面積,在成蟲出土高峯期間每盞燈誘捕成蟲量可達2000~5000頭。

②利用性誘劑集中捕殺成蟲在5~7月蠐螬成蟲出土高峯階段,利用蠐螬成蟲性信息素誘集蠐螬成蟲,將其集中殺死,降低田間成蟲數量,實現世代階段阻隔,能有效控制成蟲的產卵量,降低田間低齡幼蟲數量,可減輕田間蠐螬危害。

③其他防治方法a.利用蠐螬成蟲的偏好進行藥劑防治。若山藥地周邊有柳樹、梨樹等,可在蠐螬成蟲高峯期,利用蠐螬成蟲對柳樹、梨樹取食的偏好性,施藥減少成蟲發生數量,控制產卵量,有相當好的效果。b.食物誘引。在蠐螬成蟲發生高峯期,事先綁好柳樹或梨樹等枝條,在枝條上噴高濃度的敵百蟲等高毒農藥,分散田間各處誘殺,也有相當好的效果。

2.2農業防治

①冬季灌水根據幼蟲對水和低温抗性差的特點進行田間灌水,以降低土壤温度和創造幼蟲不適環境。山藥採收後即可灌水,灌水時間10天以上效果明顯,可降低田間的蠐螬基數,蠐螬的死亡率在55%以上。

②冬春深翻可將越冬的幼蟲、成蟲翻至地表,組織人力隨犁拾蟲,能壓低當年蟲量。翻地深度在40cm左右,利用冬春季節的低温進行凍垡,破壞蠐螬窩穴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其凍死、曬死,或被天敵捕食,降低蠐螬基數。

③施用腐熟有機肥因蠐螬是多食性害蟲,喜食腐熟的有機肥,因此,適量施腐熟有機肥可減輕或緩解其對作物的危害。

④控制產卵根據蠐螬成蟲產卵一般選擇有機肥含量豐富的田塊進行的特點,可在菜田周邊利用有機肥種植花生、草坪等,吸引蠐螬成蟲在周邊產卵,降低山藥田蠐螬蟲口基數,同時把周邊誘集田塊的蠐螬幼蟲集中捕殺;通過覆蓋防蟲網,阻止成蟲進入山藥田產卵,能有效降低田間蟲口基數。

2.3化學防治

①土壤處理在山藥定植前,可以採用40%辛硫磷顆粒劑或微膠囊,在定植穴內進行撒施或噴施,施藥後立即覆土,藥效可持續1~4個月。

②合理使用農藥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蠐螬發生高峯期間,用40%辛硫磷1000倍液進行田間噴澆(辛硫磷見光易分解,最好在多雲、陰天或傍晚前進行防治),可達到灌噴聯防的目的。或667平方米用辛硫磷顆粒劑800~1000g,進行條施,施後立即淺鋤,並澆水促溶,該處理也明顯有效降低山藥田間蠐螬的蟲口數量,同時也可達到灌噴聯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