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四葉草的栽培技術以及田間管理

科普8.13K
四葉草的栽培技術以及田間管理

四葉草是車軸草屬植物(包括三葉草屬和苜蓿草)的稀有變種,也有五葉以上,最多是十八葉。在台灣,“四葉草”普遍所指的是四葉的酢漿草。在西方認為能找到四葉草是幸運的表現。

在日本則認為會得到幸福,所以又稱幸運草。四葉草會被賦予這些意義是因為其非常珍罕性,大概一萬株三葉草中只會有一株是四葉的(一説為十萬株才有一株)。

形態特徵:四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60釐米;莖直立,少分枝,具4角稜,無毛,僅在節上具一環白色剛毛。葉紙質,6-10片輪生,倒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1.5-6.5釐米,寬4.5-17毫米。

在下部的較小,長6-15毫米,寬3-5毫米,頂端短尖或漸尖,或鈍而有短尖頭,基部漸狹,沿邊緣和有時在下面沿脈上具短的、向上的剛毛或在兩面被稀薄緊貼的剛毛,1脈,無柄或具極短的柄。

傘房花序式的聚傘花序頂生,長達9釐米;苞片在花序基部4-6片,在分枝處常成對,最小的長1.5-2毫米,披針形;花直徑3-7毫米;花梗長2-3毫米,與總花梗均無毛;花冠白色或藍白色,短漏斗狀,長約4.5毫米。

花冠裂片4,長圓形,長2.5毫米,比冠管長;雄蕊4枚,具短的花絲;花柱短,2深裂,柱頭球形。果爿雙生或單生,球形,直徑約2毫米,密被鈎毛;果柄長約4毫米。莢果褐色,矩圓筒形,長21~27毫米,闊約3~4毫米,多數有子。四葉草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四葉草喜陽、喜濕,生命力強,截一段栽種可長出新的一株;夜間,四張葉子會緊閉在一起,次日太陽升起前再開放,看來它懂人性!四葉草生於山地林中或灌木叢林,海拔1580-2800米。

喜濕潤,較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在土壤深厚、地勢平坦、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生長最佳。耐踐踏,適宜修剪,莖匍匐生長,但不易折斷。

盆栽一段時間後四葉草會變,生長不如盆栽前,葉也會變的稀疏、細小,施肥收到的成效也小;如果發現上述情況可能是盆栽土裏有蟲(可能是白色),建議換土,否則有可能病死!最好還是放栽野外為好,難種植

四葉草一年一次的輪迴;在每年的七月到九月之間枯萎,三葉草有種子在適合的環境下可以再長出新的幼株,而四葉草是沒有種子的,也只有在一千萬株傳統的三葉草中尋找。即使找到也難以避免她的離去!她的珍貴亦在此!

四葉草的栽培技術

土壤與耕作:四葉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只要在降水充足,氣候濕潤,排水良好,不是強鹽鹼的各種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長;甚至在園林下也能種植。種子細小,幼苗纖細出土力弱。

苗期生長極其緩慢,為保全苗,整地務必精細,不論春播或秋播,都要提前整地,先淺翻滅茬,清除雜物,蓄水保墒,隔10~15天,再行深翻耙地,整平地面,使土塊細碎,播層土壤疏鬆,以待播種。

施肥:結合深耕施足底肥,每畝施有機肥料1500~2000千克,混入過磷酸鈣15~20千克,在濕潤環境下堆積發酵腐熟20~30天,然後施用,播種前再淺耕土壤,每畝施入5~8千克硝酸銨等,促進幼苗生長,充分發揮生產潛力。

播種:種子田要播種國家或省級牧草種子質量標準規定的Ⅰ級種子,人工草地播種Ⅰ、Ⅱ、Ⅲ級種子均可。白三葉種子硬實率較高,播種前要用機械方法擦傷種皮,或用濃硫酸浸泡腐蝕種皮等方法,進行種子處理後再播。

硫酸浸泡方法是:浸泡20~30分鐘,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播種。種子田每畝播種5千克。人工草地每畝播種8千克,濕潤地區播種量要小,乾旱地區播種量要大。播種深度1~2釐米。播種過深不易出苗,要根據土壤質地和乾濕情況適度掌握。

播種期:春、夏、秋三季均可,但較高寒地區,以春、夏兩季播種為好,如行秋播,則應早播,可使幼苗有一月以上的生長時間,以利越冬。播種方法多樣,可以單播,也可以混播,可以條播,也可以撒播。

田間管理:播種後出苗前,若遇土壤板結時,要及時耙耱,破除板結層,以利出苗。苗期生長慢,為防雜草危害,要中耕鬆土除草1~2次;發現害蟲危害,要及時防治。生長二年以上的草地,土層緊實,透氣性差,在春、秋兩季返青前和放牧刈割後的再生前。

要進行耙地鬆土,並結合鬆土追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0~25千克,或磷二氨5~8千克,以利新芽新根生長髮育。四葉草對土壤水分要求較高,有灌溉條件的,在土壤乾旱時,或結合追肥進行灌溉。

混播草地,因牧草前後期生長速度不同,出現爭光、爭水、爭肥不協調生長時,或因偏施氮肥,使生長受到抑制時,應通過偏施磷鉀肥,借放牧來調整生長,控制禾本科牧草生長,避免受抑制或從混播草地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