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花生蠐螬的發生及防治策略

科普2.7W
花生蠐螬的發生及防治策略

暗黑腮金龜的發生規律及特點:該蟲一年發生一代,主要以三齡幼蟲越冬,也有少數成蟲越冬。越冬幼蟲來年春老熟,五月中旬開始化蛹,盛期五月中、下旬。成蟲羽化盛期六月上、中旬,初羽化的成蟲在土中潛伏7-8天后,六月中旬出土活動,盛期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田間六月中旬見卵,產卵盛期七月上、中旬。田間七月初見幼蟲。成蟲有隔日出土活動習性,風雨對它無顯著影響。傍晚七時左右開始出土,出土後飛向高稈作物、灌木及較高的雜草上活動,交尾約半小時左右,此時為人工捕殺的有利時機,交尾後即飛向楊、榆、柳、梨、蘋果、桑等高大樹木上暴食葉片,食聲可聞。成蟲有羣集固定樹株、樹段取食習性,因此常有成段或單株樹木在幾天時間內將中部葉片吃光。取食時多數不飛翔,不交尾,黎明開始陸續飛往附近的花生、大豆、高梁、玉米等田間潛伏,產卵,並以花生、大豆田最多。卵單粒散產在花生墩周圍,深5-12釐米處,每頭雌蟲最少產卵58粒,最多可產卵117粒,平均73.1粒。成蟲有趨光性和假死性,震落後二、三分鐘開始恢復活動,但在大風夜間,成蟲緊抱樹枝,防止震落。幼蟲孵化後集中在花生根部附近,一齡幼蟲除取食腐植質外,也取食花生、大豆鬚根,這時食量小,為害較輕,二齡後取食花生根部和嫩果,是嚴重為害時期。三齡幼蟲越冬時在深土層做一土室,體色由乳白色,逐漸變為淡黃色,化蛹時仍在原土室內,脱皮化蛹。幼蟲活動主要受土壤温濕度制約,在低齡階段如遇較大水分的土壤,常常被溺死,若卵在過飽和土壤中浸泡24小時則不能孵化。

發生程度與環境有關。首先植被條件影響最大。農作物種植制度及林業繁茂程度是其成蟲和幼蟲取食、繁殖種羣的決定因素,花生種植面積擴大,楊、榆樹木發展都為其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其次,土壤質地對該蟲也有明顯影響。凡蓄水性強,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土壤,蟲量都多,而易幹易澇,土壤瘠薄的土地,蟲量就少。7月上中旬降雨量大,發生輕,小則發生重。

防治對策:

1、統防統治成蟲是關鍵,省工、省藥、效果好,不僅花生不受害,所有作物都受益,而且治一年管多年,至少可保證3-5年內不造成大的為害。防治重點是要統一時間,統一方法,大面積聯防。

方法:以鎮為單位,由農科站等有關技術人員,觀察該轄區成蟲的發生情況,在發生盛期,一般是麥收後,根據其夜間取食榆、楊、柳等高樹的習性,各村在同一時間同時對上述高樹噴灑一遍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在榆、楊樹樹幹1米高處,颳去老樹皮,用麻刷蘸氧化樂果原液塗抹在樹根部,由於氧化樂果具有內吸、胃毒、觸殺效果,且持效期較長,故防效好。

有條件的,利用成蟲趨光性,以電子殺蟲燈誘殺成蟲也是較好的一種方法,但一次性投入較高。從6月上旬開始懸掛,每天傍晚開燈。

不能進行統防統治的,頭一年發生嚴重地塊,在翌年6月20日-7月10日成蟲出土期,地面噴施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間隔5天左右一次,可殺滅出土成蟲,對降低蠐螬密度有明顯效果。

2、化學防治是重點。根據我市實際,重點推廣花生拌種技術,與花生機播配套。使用藥劑是35%綠鷹微囊懸浮劑。

方法是:(1)、用850克原藥拌35-40斤種,晚上涼幹,第二天播種,要求播種深度4.5-5公分。

(2)、藥液噴穴:播種時畝用800-1000克,兑水30-40公斤(2-3噴霧器),下種後直接噴到穴內,每穴4-2毫升,噴後迅速覆土。

3、生長期防治幼蟲是輔助。一般在7月15日左右,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噴施在25-30kg細土上拌勻,撒施在花生根旁,劃鋤混土,有條件的立即澆一遍水效果更好。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藥液灌根,每畝250-300kg,保證藥液滲入土層5cm。發生蠐螬地塊,秋季小麥播種前,結合深耕應撒施辛硫磷顆粒劑,並用50%甲基異硫磷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1%拌種。

4、農業防治是基礎。

(1)澆水:秋末進行冬灌,水量越大蠐螬死亡率越高。

(2)施肥:合理施肥是促進作物生長、減輕為害的一種措施。由於蠐螬能在腐殖質中生活,在施底肥時不施未經腐熟的有機肥,追肥時避開蠐螬活動盛期。但是有些化肥對蠐螬活動不利,可以選擇在蠐螬為害時期施用。如氨水對蠐螬為害抑制作用最為明顯,故可施用碳酸氫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