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荔枝麗盾蝽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科普1.21W
荔枝麗盾蝽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麗盾蝽又稱苦諫蝽、黃色長盾蝽等,在我國南方各省均有分佈,常常對荔枝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農户們必須採取措施進行防治。本文為大家總結了,供農户們參考。

形態特徵:

體長17-25mm,寬8-13mm。體橢圓形,通常呈自色至黃褐色,並密佈黑色小刻點。頭近三角形,基部與基葉黑色,中間有一黑色縱紋;中葉長於側葉。觸角黑色,第二節短。詠黑,伸至腹部中央。前胸背面有黑斑1塊。雌蟲前胸背板前部中央的黑斑與頭基部的黑斑分隔開,雄性則兩斑相接。小盾片基緣黑色,前半中央有1塊黑斑,兩側各有1塊短黑斑,三黑斑呈“品”字形排列。前翅膜片稍長於腹部末端。胸部腹面、腹節腹面均具黑自相間的斑紋。腿具寶石藍色的金屬光澤。

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隱蔽的樹葉背面越冬,翌年3,4月開始活動,一般分散危害,4-6月危害較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清除果園及其周邊的雜草並集中燒燬;抹除樹一干上的幹翹樹一皮,填塞樹一縫樹一洞。

人工防治

結合疏花疏果,摘除卵塊或若蟲團,並銷燬;或利用荔枝蝽成蟲的假死性,在越冬成蟲產卵前期氣温較低時,早晚突然搖樹一捕殺墜落的成蟲。

生物防治

早春在荔枝蜻產卵初期把預計1-2d後羽化的平腹小蜂卵卡掛在樹一冠下層離地面1m左右、直徑1cm以下的枝條上。十年生以上的大樹一每株放1000頭,十年生以下的樹一每株放600頭,分兩批釋放,小樹一可隔株放蜂。

藥劑防治

每年3月春暖時越冬成蟲開始活動交尾,體質較弱,而4-5月是低齡若蟲的發生盛期,這兩個時期都是防治荔枝蜻的最佳時期,可用90%敵百蟲品體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酷1000一1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酷乳油1000一1500倍液、2.5%嗅氰菊酷乳油1000一1500倍液、20%甲氰菊酷乳油1000一1500倍液、25%曝蟲嗦水分散粒劑3000一3500倍液等,噴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