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常用的玉米青貯技術

科普2.35W
玉米秸稈青貯技術,常用的玉米青貯技術

玉米是優良的青貯飼料,味香多汁,尤其是連果穗整株青貯,含有豐富的可消化維生素、蛋白質、脂肪和無氮浸出物,能保證牲畜生育健壯,並且可以改善冬季家畜的飼養條件。

青貯分整株青貯和莖葉青貯兩種。整株青貯是在玉米莖葉青綠、果穗剛到乳熟末期或蠟熟期,將整株割下鍘碎,果穗連帶莖葉一齊埋在青貯窖裏。經過40-50天發酵以後,莖葉呈青綠色,帶有酸香酒糟味,柔軟濕潤,可以隨時取出飼餵牲畜。莖葉青貯是在籽粒剛成熟時,先收果穗,然後再把玉米莖葉的青綠部分割下來鍘碎青貯。

農村常用的簡易玉米青貯窖有地下或長方形青貯窖、半地下方形青貯窖和半地下式圓形青貯窖三種。

(一)準備

無論整株玉米青貯或只青貯玉米莖葉,裝窖前將原料切碎。有些地區採用整株青貯封埋的方法,效果不如切碎的好。因為植株切碎後,液汁滲出,表面濕潤,對乳酸菌的迅速繁殖、發酵和青貯料的裝填壓實都有好處。

(二)裝填

窖內清掃後,在窖底鋪上厚約20釐米不易腐爛的乾草,裝填時要鋪上席子,免沾泥土。由1-2人在窖內工作,要層層輔平,踏實,每鋪10釐米,可用噴壺均勻加水一次。青貯原料的適合水分含量75%左右,農民最簡單的檢驗方法是:抓一把青貯原料用手握緊,能把手掌完全濕潤又沒有汁液滴下就算合適。

(三)封蓋

封蓋的目的是為了把青貯原料壓緊,封嚴,使空氣和水分不能進入窖內。青貯料裝填至距窖口約16釐米處,上面鋪不易腐爛的乾草或青草,然後壓實,蓋土在60釐米以上,否則容易透氣,窖頂一定要突出地面,呈圓坡狀。封窖後7天內,隨時注意因青貯料下沉造成的蓋土裂縫或下降,及時加以修整。

一、基本步驟和方法

全株玉米的青貯與原來的普通秸稈青貯方法基本相同。

1、挖窖。挖窖選擇土質堅實,地勢高燥,背風向陽,雨水不易衝淹的地方建造青貯窖。窖形一般有圓形與長方形之分,窖壁平直光滑,不透水,不透氣。窖的寬度一般應小於深度,較好的比例是1:1.5-2,利於原料本身重量將其壓實,並能降低損耗量。窖的大小應根據青貯數量及養畜頭數來決定,圓形的一般直徑在1.7-3米之間,深度以3-4米為宜,底部要呈鍋底形。規模養畜場宜採用長方形窖,寬度在1.7-3米之間,深度以2.3-3.3米為宜,長度隨青貯數量而定。長方形窖的邊角應呈圓形,以利原料的下降和壓實。為減少青貯料的損失,窖底和四周應鋪一層塑料薄膜。

2、收割。全株玉米收割時要把握好收割時機,過早了秸稈與果穗營養不充實,且水分過大;過晚了果穗堅硬,青貯後影響飼餵效果,適宜的收割期在乳熟後期到蠟熟前期,即整株含水量65-70%,籽實含水分45%-60%(是生食或煮食的適宜期),此時“花須開始嫣、苞葉開始黃、掐動不出水、顆粒乳黃線1/2”,約比正常收穫提前10-15天。

3、要切碎。秸稈切短的長度一般為1-2釐米,有利於壓實。

4、要壓實。在裝窖時一定要將青貯料壓實,儘量排出料內空氣,不要忽略邊角地帶,儘可能地創造厭氧環境

5、要密封。青貯容器不能漏水、露氣。一定要注意後天的維護工作。

二、注意事項

1、把握好收割時機。最佳時期為乳熟後期到蠟熟前期。

2、青貯前池底鋪上一層10-15釐米的軟草,以吸收壓實時滲出的汁液。

3、在調製過程中,原料要儘量鍘短,裝窖時踩緊壓實,以儘量排除窖內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