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竹蓀煙灰病的發病規律及其防治方法

科普1.18W
竹蓀煙灰病的發病規律及其防治方法

竹蓀煙灰病如何防治?有很多村民表示近期雨水較多,竹蓀煙灰病發生較重。竹蓀感染煙灰病後品質和產量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整棚絕收,因此煙灰病防治成為近期竹蓀種植者關注的重點。下面一起學習竹蓀煙灰病的發病原因及其防治。

一、危害症狀

煙灰病主要發生在畦面的裸露土或覆蓋在畦面的稻草上,迅速向周圍蔓延;煙灰病發病初期在竹蓀畦面覆土層出現白色絨毛狀菌絲,很快變成粉紅色、黑色,菌落呈深煙灰色,併產生大量的黑色孢子,其主要危害竹蓀菌絲,導致菌絲斷裂、停止生長,甚至死亡。

二、發病規律

1.高温高濕環境

畦溝積水引發煙灰病。煙灰病多發生在有機質豐富、環境潮濕的地方;高温高濕為煙灰病孢子的萌發、生長和蔓延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

2.人為促進感染

畦溝內隨意丟棄的蛋皮。採摘時將蛋皮隨意丟棄在畦溝內、大水滿灌,使病菌隨人為操作快速擴散、感染,促進了病害的發生。

3.土壤、水源污染

空氣中帶有煙灰病菌。

三、防治方法

1.選用無污染、抗病能力強的菌種。

2.注意場地選擇、做好土壤消毒。

選擇通風、向陽、土壤肥沃、易於排水的田塊作為竹蓀栽培場地,在栽培前10~15天使用多菌靈噴灑畦面滅殺病原菌。

3.加強畦牀管理

選擇在晴天下料播種,且菇棚四周遮陽物不宜圍的過厚、過密,要易於通風;畦溝排水方便,不易積水。

4.發病後的處理。

煙灰病發生後,要立即停止供水,加強棚內通風透光。在發病初期可用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對發病區噴施進行防治。發病較重時,可清理掉髮病處的培養料和土壤(清理面積稍大於發病面積),並在清理處撒上石灰。

總的來説,防治竹蓀煙灰病應本着“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合理選擇藥劑,進行綜合防治。又因每個地區的品種、氣候、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因此防治方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