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秸稈生物反應堆栽培西瓜技術

科普5.68K
秸稈生物反應堆栽培西瓜技術

秸稈生物反應堆是山東省秸稈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明的農業增產、增效,降低化學肥料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的一項新技術。技術原理是利用各種作物秸稈,在特定微生物菌羣的作用下,定向產生作物生產所需要二氧化碳熱量、抗病孢子和有機、無機肥料。其作用主要是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抗病能力,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環境,避免因作物秸稈焚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等。該技術在我縣多處西瓜栽培示範表明,西瓜葉片明顯增厚,葉色濃綠,開花早,坐瓜整齊,早熟5~7天,瓜的整齊度和商品性明顯提高,增產約20%~30%,糖度提高約2度。

1.品種選擇

根據栽培需要選用不同品種。如特早熟栽培可選用小型品種台灣特小鳳、小蘭、黑美人等;早熟栽培可選用京欣1號、豫星3號、西農8號等中型品種。

2.適期培育壯苗

於定植前約45天開始播種育苗,育苗方法一般採用營養袋嫁接育苗。營養土選用葱蒜茬園土6份,優質腐熟有機肥4份,混勻過篩後,每立方米營養土中摻入三元素複合肥1.5千克,草木灰5千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充分拌勻堆勻堆悶後裝袋。播前曬種2~3天,放於55~60℃的温水中浸種10~15分鐘,並不停攪拌,待水温降至30℃,再浸泡6~8小時,撈出搓淨後置於30~32℃下催芽,等50%以上露白時揀芽播種。葫蘆種要比西瓜種晚1天浸種催芽。

3.嫁接及嫁接後管理

當葫蘆第一片真葉出現,西瓜苗子葉完全展開時進行嫁接,一般多采用靠接法。嫁接後的幼苗需隨接、隨栽、隨澆水,遮陰2~3天,以後在早晨、傍晚見散射光,1周後只在中午遮光,10天后恢復正常管理。剛嫁接的幼苗,白天控制在26~28℃,夜間24~25℃,1周後白天氣温23~24℃,夜間18~20℃,定植前1周降至13~15℃進行煉苗。嫁接後要密封管理,提高空氣濕度,3~4天后於清晨、傍晚換氣,並逐漸增大通風量,10天后按一般苗管理。

4.整地移栽

4.1整地施肥定植前667平方米施腐熟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過磷酸鈣25~30千克,硫酸鉀30千克,餅肥100千克。有機肥的一半隨耕翻施入,另一半有機肥和部分化肥施入豐產溝底部並與土混勻,餅肥和剩餘化肥撒施入秸稈生物反應堆中。

4.2秸稈生物反應堆製作按溝距160~170釐米,挖寬50釐米,深40釐米的豐產溝,溝底部20釐米施入一半有機肥和部分化肥並與土混勻,然後鋪施玉米秸、麥草等作物秸稈20釐米,667平方米約需秸稈1500千克,撒施餅肥和部分化肥後撒播處理好的菌種,經輕拍振後覆土10~15釐米,澆透水即可。菌種處理方法為667平方米約需菌種2千克,麥麩20~30千克,於施用前1~2天加水拌至手握成團,指縫略見水滴為宜,攤放在陰涼處,厚度10~15釐米。

4.3移栽特早熟栽培小型西瓜品種667平方米約1800株,早熟栽培中型西瓜品種667平方米約600~800株,採用開溝移栽或穴栽,並施入生防疫苗。具體做法是,開溝或開穴後,順溝撒施或點施處理過的生防疫苗並與土混勻,然後栽植並澆水。生防疫苗用量為667平方米約1千克,處理方法同菌種處理。

5.移栽後管理

5.1打孔移栽覆膜後,於西瓜行株間打孔,每株1孔,孔深以打透草為準,孔徑約3釐米,以後應經常檢查,保證孔的暢通,以便二氧化碳氣體的放出和外界氧氣的進入。

5.2其它管理温度管理,定植後3天保持白天温度28~30℃,夜間15~16℃;緩苗後白天25~30℃,夜間12~16℃。肥水管理。苗期適當控制肥水,必要時可進行點澆或小水暗澆,但須保證秸稈生物反應堆的濕潤。伸蔓後澆水量適當增加,但以澆小水為主。開花坐瓜期不澆水,待幼苗長至雞蛋大小時方可進行肥水緊促。追肥一般分2次進行,第一次西瓜伸蔓時,667平方米追施三元素複合肥15~20千克;第二次於西瓜坐瓜後5~7天,667平方米追施三元素複合肥20千克,尿素5千克。整枝。小型品種採用雙蔓整枝,中型品種採用三蔓整枝。授粉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7~9時進行,並做好授粉標記。

6.病蟲害防治

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栽培西瓜,病害發生率明顯降低。施藥次數一般比常規栽培減少50%~70%,偶有發生時可對病用藥。蟲害主要有蚜蟲和紅蜘蛛,發生時可用40%樂果乳劑1000倍和20%滅掃利20000倍進行交替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