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白頭翁栽培管理措施

科普6.41K

白頭翁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毛骨朵花、白頭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貓爪子花等,種子成熟時密集成白色頭狀,故名白頭翁。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以東北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等地產量大,質量佳。野生分佈於山崗、荒坡及田野間。其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主治熱毒痢疾、鼻衄、血痔、帶下、陰癢、癰瘡和瘰癧。

白頭翁栽培管理措施

一、植物學特徵和生物學特性

白頭翁為宿根草本植物,根圓錐形,有縱紋;全株密被白色長柔毛,株高10~40釐米,通常20~30釐米。基生葉4-5片,三全裂,有時為三出複葉。花單朵頂生,徑3~4釐米,萼片花瓣狀,6片排成2輪,藍紫色,外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數,鮮黃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

白頭翁喜涼爽乾燥氣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最好,沖積土和黏壤土次之,排水不暢的低窪易澇地生長不良,不宜栽種。

二、栽培管理

1.繁殖方法。白頭翁主要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①種子繁殖。生產上主要採用種子育苗移栽。種子的採收東北一般在6月上旬,當有60%的種子黃化成熟時即可採收。種子採收過早,成熟度達不到,出芽不壯;採收過晚,種子就會由自身的羽毛帶着隨風飛散。採收回來的種子放在籮筐裏在陽光下晾曬,上面覆蓋紗窗網,以免種子隨風飛走。曬到98%以上的幹度時,放在鐵網篩上反覆揉搓,直到種子和羽毛都搓碎掉到鐵網下為止。白頭翁種子很小,一般1千克種子有50萬粒,播種適時、適當,出芽率可達80%以上。

早春播種多在3~4月進行,條播,行距3~4.5釐米,播後覆土,以蓋住種子為度。至第2年早春,越冬幼苗未萌芽前,按行、株距30釐米x9釐米進行移栽。

②分株繁殖。在老株尚未萌發時連根挖起,分株栽植。

2.選地整地。應選擇地勢稍高、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鹽鹼易澇、重黏土地不宜種植。選地後根據土壤肥力施肥,以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少施化肥。每畝施農家肥3000~4000千克,翻地深30~35釐米。將土塊耙細後做牀,牀高15~20釐米、寬1~1.2米,牀面用耙子耬細,做成微凸牀面等待播種。

3.育苗。選用當年採收的新種子,禁用舊種子。有噴灌條件的可直接播種,沒有噴灌條件的可催芽後播種。種子催芽方法:種子用温水浸泡4-6小時,期間換水一次,撈出後瀝乾水分,放在25~30~C的地方催芽:催芽期間要適當翻動種子,以免發熱;4~6天后,當有70%以上的種子冒出芽尖時即可播種:若不能及時播種的,要把發芽的種子放在2~5℃的條件下保存。播種時按每畝2.5千克種子的量,把種子均勻地播到牀面上,然後用篩子篩細土把種子蓋上,一般覆土0.2釐米左右,然後澆透水,用稻草、松樹針葉等物覆蓋牀面,以利於保濕、出苗。

4.播後管理。播種後條件適宜,經催芽的種子一般播後4~5天即可出苗,未經催芽處理的種子出苗時間要長些。出苗後逐步撤除稻草等覆蓋物,以半遮半蓋為度。當長出真葉後用病黴靈對葉面肥噴施防猝倒病,每隔5~7天噴一次,一般噴2次即可。另外可根據長勢追施2次尿素,每次追施10千克後立即澆水或雨前頂雨追施,以防燒苗。除草要早、要徹底,以免雜草與幼苗爭奪養分:也可在出苗前噴施農達除草,不過要掌握好噴藥時機。

5.移栽。白頭翁春、秋季都可以進行移栽,可以用當年的1年生苗,也可以用2年生苗進行移栽。因白頭翁喜乾燥涼爽氣候,移栽田最好選擇地勢高燥地或坡地。可做牀移栽,也可以壟栽,做牀栽培的株、行距一般在10x釐米,壟栽的株距在8釐米左右。移栽後如遇乾旱,需要栽後澆透水,白頭翁極抗旱,所以緩苗後在無大旱的情況下基本不需澆水。

白頭翁耐貧瘠,苗期可適當施氮肥。抽薹時要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發育。以後每年在返青前每畝可追施複合鉀肥10千克,以利於加快根系生長。

3.採收及加工。一般移栽後2—3年收穫。秋季在地上部分枯萎後,割去地上殘莖.用機械或人工把主根刨出,除去泥土曬乾即成成品,一般每畝產鮮白頭翁1500~2000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