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果樹白絹病症狀及防治方式

科普3.07W
果樹白絹病症狀及防治方式

白絹病症狀與發生規律病原菌屬擔子菌綱革菌科的伏革菌屬,多產生菌核,後期病部有油菜籽大小的白色至褐色菌核,在高温時偶爾也產生擔子孢子,外觀白粉狀。白絹病以菌核越冬,菌核在30~38℃下經2~3天即可萌發。新菌核的產生只需7~8天。病菌的浸染能力很強,大樹從發病到植株死亡一般為二、三年,幼樹約為半年到一年,菌核少至一個也能使植株致病死亡。

病害於生長季均可發生,但以7~8月雨季高温時發展最快,往往春季還正常發育的樹在夏季突然迅速枯死。病株地上部分表現減生型症狀,葉小而黃,枝條節間縮短,果多而小。此病在魯中地區多分佈在灘地或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果園。寄生於各種植物,包括仁果、核果、葡萄、楊、柳、酸棗等。果樹受浸染後主要在根莖部發生,表現褐色斑點,逐漸擴大,並生一層白色菌絲,很快纏繞根頸,皮層隨之腐爛,環切一週則全株枯死。病部為黃褐色或紅褐色濕腐,後期皮層組織腐爛如泥,撕開有刺鼻酸味,木質部青黑色是白絹病的主要特徵之一。

防治方法建立新園時,避免使用老果樹或楊、柳及酸棗的林跡地,也不要刺槐等作護房林,清除土中的殘留樹根。生長季進行晾根,填土時換以摻有石硫合劑渣或硫酸銅渣的土。對於根頸部以感病變爛的病株,還可以用根接法來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