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預防小麥紋枯病該及早

科普9.99K
預防小麥紋枯病該及早

小麥的麥尖發黃,葉鞘出現淡黃色小斑點,根部出現紋理交錯的斑紋狀黃色斑紋,通稱“花稈”,嚴重的出現深褐色腐爛。這是小麥紋枯病的典型症狀。

小麥紋枯病又稱立枯病、尖眼點病。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葉鞘和莖稈。小麥發芽後,芽鞘受病菌侵染變褐最後腐爛枯死。在3~4葉期時葉鞘上先產生淡黃色小斑點,後發展成典型的黃褐色梭形或眼點狀病斑。病部逐漸擴大,顏色變深,並向內發展延及莖稈,基部莖節腐爛,幼苗不抽新葉,猝倒而死亡

小麥的紋枯病一般有兩個發病高峯期,小麥紋枯病的發生流行具有冬前和拔節期二個發病高峯,而冬前病害的發生程度又直接影響到後期病害與危害程度。因而重點控制前期、延緩病原菌侵染期和麥株發病期,降低病害嚴重度和危害損失,發病率高的重病田塊應結合冬前和早春防治措施。

小麥的紋枯病可分兩個時期進行防治:在發病初期(10月下旬~11月中旬)和返青期(3月下旬~4月上旬)進行藥劑防治。即每畝用50毫升井崗·蠟芽菌+15毫升海綠素或10毫升申嗪黴素+5毫升愛多收+20克磷鉀動力對一桶水進行噴霧,間隔5~7天,連續2~3次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