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稻曲病防治技術原理,水稻稻曲病防治

科普2.45W
水稻稻曲病防治技術原理,水稻稻曲病防治

水稻稻曲病俗稱豐收果,由擔子菌綱類綠核菌侵染後發病,是為害水稻稻穗的主要病害之一。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大約在5-10%左右,且該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僅降低稻米品質,而且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害。

7~8月,當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適宜條件時,即可萌發產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水稻破口期前6~10天借氣流、雨露傳播,侵入劍葉葉鞘內,侵染花器及幼穎,引起穀粒發病,一般在水稻開花至乳熟期發病。病菌在24~32℃及高濕的環境下萌發傳播,尤其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遇多雨、特別是在連續陰雨的天氣下發病重。當前,我縣部分早栽田塊已經抽穗,大部分處於孕穗末期,也是防治稻曲病的關鍵時期,由於連續降雨,十分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請各鄉鎮農技站加強宣傳,讓羣眾主動採取防治措施。

防治要點:1、抓住防治適期,孕穗期、破口期和齊穗期是三個防治適期,其中以破口期防治最為關鍵。要根據天氣情況,搶抓時機用藥。2、防治藥劑:30%苯甲.丙環唑20毫升/畝;15%井岡黴素80克/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