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白葉枯病防治辦法,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方法?

科普1.14W
水稻白葉枯病防治辦法,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方法?

大田施藥要做到有一點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塊,及時噴藥封鎖發病中心,如氣象條件利於發病,應實行同類田普查防治,從而控制病害蔓延。每畝可用20%葉枯寧可濕性粉劑125-150克,或寧南黴素水劑250毫升,或20%噻菌銅懸浮劑100-125毫升,兑水50-60千克噴霧,一般5-7天施藥一次,連續2-3次。

在水稻三葉期和移栽前5天各噴施1次10%三氯異氰脲酸500倍液,預防本田發病。大田施藥適期應掌握在零星發病階段,以消滅發病中心為主,防止擴大蔓延。常用的藥劑有35%克壯·葉唑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

防治水稻白葉枯病,除了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避免串灌漫灌、偏施遲施氮肥)外,最重要的是在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目前防治白葉枯病最有效的藥劑是20%噻森銅或20%噻菌銅懸浮劑,按畝用量兑水進行葉面噴霧,畝用藥液量不低於45公斤。一般為發病初期施用第一次,7-10天后施用第二次,連續防治2-3次。

首先要做好種子的消毒工作,在播種時,先用1000倍80%三氯異氰脲酸水溶液,或600倍25%咪鮮胺水溶液浸泡種子2-3小時,撈起用清水清洗乾淨後,再催芽播種,以消滅吸附在種子上的病菌。在水稻分櫱期及孕穗期的初發階段,當氣候有利於發病時,特別是當水稻出現病斑時,應立即施藥防治。每畝可選用20%噻菌銅懸浮劑100-120克,或20%噻唑鋅懸浮劑120毫升,或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100克,或20%噻森銅懸浮劑120-130克,兑水50千克噴霧防治。一般情況需連續用藥2次,即7天后再施藥1次,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播種前嚴格種子處理,減少種子帶菌:晾曬種子6小時以上,並使用咪鮮胺、二硫氰基甲烷等浸種48小時滅殺病菌。苗期使用40%的毒死蜱乳油或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20克或畝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20~30克或畝用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5~20克兑水50公斤噴霧防治飛蝨為害1-2次,儘量避免病菌從傷口侵入。

水稻三葉期和移栽前5天各噴施1次10%三氯異氰脲酸500倍液,預防本田發病。大田施藥適期應掌握在零星發病階段,以消滅發病中心為主,防止擴大蔓延。常用的藥劑有35%克壯·葉唑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2000倍液。

葉枯病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黴素,或農用鏈黴素,或辛菌胺乙酸鹽,或氯溴異氰脲酸,或春雷王銅,或噻菌銅,或噻森銅,或喹啉銅,或氫氧化銅,或氧化亞銅,或氧氯化銅,或甲霜銅,或絡氨銅,或松脂酸銅等進行防治效果很好,發病後每7~10天葉面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即可控制發病,並使患病植株恢復正常生長。

水稻白葉枯病發生的特點是病菌來源廣,傳播途徑多,侵染時間長,情況比較複雜。因而依靠單一的防治方法不易取得成功,必須因地制宜,綜合實行各種有效的防治措施。綜合防治經過多年反覆實踐、總結,歸納起來,其策略是:以抗病品種為基礎,秧田期預防為重點,在控制菌源前提下,加強農業措施(着重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

病重地區在秧苗3葉期施藥1~2次;在本田期,形成發病中心時可採用發現一點治一片,發現一片治全田噴藥防治。藥劑種類和用量,25%葉枯寧可濕性粉劑每畝100克,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每畝100克,10%氯黴素可濕性粉劑100克以上藥劑,加入50克天達2116,兑水45千克,混合噴霧,防效良好。也可用50%代森銨每畝100克噴霧(抽穗後不能用),代森銨屬鹼性,不能與天達2116混用。

農業措施:加強植物檢疫,選種植抗病品種。加強栽培技術管理: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加強水肥管理,淺水勤灌,雨後及時排水,分櫱期排水曬田,秧田嚴防水淹。妥善處理病稻草,不讓病菌與種、芽、苗接觸,清除田邊再生稻株或雜草。健全排灌系統,實行排灌分家,不準串灌、漫灌和嚴防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