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稻田葉瘟病的防治措施

科普1.75W
水稻稻田葉瘟病的防治措施

在葉片上受到稻瘟病菌的侵害產生病斑,稱為葉瘟。葉瘟病斑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褐點型、白點型4種,具體介紹及防治措施如下:

稻田葉瘟病

1、急性型

初生為水漬狀小點,後迅速擴大成圓型、橢圓型或兩端稍尖的暗綠色水漬狀病斑。病部密生灰綠色黴。這種病斑多在高濕、適温的氣候條件下,由於氮肥過多,稻株嫩弱或感病品種而發生。因此,急性型病斑的出現是葉瘟流行的預兆。當天氣好轉,天氣乾燥或經藥劑防治後,則轉為慢性型病斑。

2、慢性型

是常見的典型病斑,呈梭形或菱形,病斑的最外圍是黃色的中毒部,內層是褐色的壞死部,中央是灰白色的崩潰部,病斑兩端常有褐色的壞死線,向外延伸成長條狀。病斑在天氣潮濕時,背面也產生灰綠色黴層。

病斑的形成過程,是由於病菌侵入稻葉薄壁細胞後,病菌分泌的毒素使受侵細胞內的葉綠粒和細胞核一起解體消失,使外圍組織褪綠呈黃色,稱中毒期;其後這些細胞內充滿褐色的樹膠狀的酚類物質,因而內層出現褐色環,稱壞死期;最後樹膠狀盼類物質消失,剩下崩潰的細胞壁,使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稱崩潰期。同時,病斑內的褐色壞死線向兩端延伸,暗示病菌的浸染力減弱,只能向維管束髮展。

3、褐點型

是寒地稻作區常見的一種病斑,多發生在抗病品種或老葉上。針頭大的褐色小斑點,多侷限於2條葉脈間,不產生孢子,沒有傳病的危險。

4、白點型

發生在高度感病品種的嫩葉上,在雨後突然轉晴或稻田受旱的情況下,產生白色的圓型或近圓形小斑點,一般田間少見,不產生孢子。如果遇陰雨高濕,很快會轉變成急性型病斑。

防治措施:

發病初期用20%三環唑(克瘟唑)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稻瘟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建議連續噴灑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