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楊樹鏽病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科普1.72W
楊樹鏽病的發生與防治技術

春天楊樹展葉期,常可見到樹上滿布黃色粉堆,形狀象黃色繡球花的畸形病芽。嚴重受侵的病芽經3周左右便乾枯,這就是楊樹鏽病。正常芽展出的葉片受侵後,形成黃色小斑點,以後在葉背面可見到散生的黃色粉堆,即鏽病病菌的夏孢子堆。嚴重時夏孢子堆可聯合成大塊,且葉背病菌部隆起。受侵葉片提早落葉,嚴重時形成大型枯斑,甚至葉片枯死。較冷的早春可在病落葉上見到赭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的皰狀物,即為鏽病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還會危害嫩梢,形成潰瘍斑。

引起楊樹鏽病的病菌原菌在我國有馬格柵菌、楊柵菌和圓痂夏孢菌。目前普遍承認的在我國主要是前兩種。這兩種病菌在夏孢子和冬孢子以及側絲的形態和大小上差異不大。夏孢子堆為黃色,散生或聚生。冬孢子為桔黃色,圓形或橢圓圓形,表面有刺。側絲呈頭狀或勺形。淡黃色或無色。冬孢子堆於寄主表皮下,冬孢子近柱形。上述病菌可以菌絲狀態在冬芽中越冬。隨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開始活動,越冬的菌絲也開始逐漸發育,並形成夏孢子堆。受侵冬芽不能展葉,形成滿覆蓋孢子的繡球狀畸形,這些病芽成為田間最初侵染的中心。枯梢潰瘍斑內的菌絲也可越冬。病落葉上的夏孢子經過冬天後雖有萌生和侵染能力,但隨着夏季氣温逐漸升高,其萌發力迅速喪失,因此在初侵染中的作用遠不如帶病的冬芽重要。在自然條件下,雖然也形成冬孢子,但數量不多,所以從田間發病實際情況可以肯定冬孢子在侵染中並無重要作用。

在蘇北沿海地區,於3月底4月初氣温升高到15-16℃時病芽便陸續出現。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開,經3周左右便乾枯,病芽主要在枯條上部為多。病菌芽陸續出現的時期為4周左右,但大量出現主要在4月中下旬。由於夏孢子的重複侵染,5、6月份為發病高峯期。到7、8月份,由於氣温不斷升高,不利於夏孢子的萌發侵染,故病害進入平緩期。到9月初,氣温逐漸下降,隨着枝葉的二次抽發,病害又進入發展階段,形成第二個發病高峯期,到10月下旬,由於温度不斷降低,病害便停止發生。

在初春病芽出現時期可以利用病芽顏色鮮豔和形狀特殊的特點及時發現並摘除。摘除病芽要早,徹底,並隨摘隨裝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揚散,也可以在該時期噴灑多菌靈800倍液以消滅病芽,如果輔以摘除病芽或噴藥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生。在發病期間噴灑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等,有一定效果。室內試驗表明洗衣粉液2000倍對夏孢子萌發有100%的抑制效果。及時清除田間病菌落葉,以減少病菌的可能來源。由於夏孢子大多降落在離其產生處300米範圍內,故育苗區應儘可能遠離發病菌的大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