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水稻白葉枯病怎麼辦,有效防治水稻白葉枯病須知

科普2.98W
水稻白葉枯病怎麼辦?有效防治水稻白葉枯病須知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大田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非常廣泛。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白葉枯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水稻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水稻白葉枯病的有效防治技巧,供大家參考使用。

水稻白葉枯病又稱白葉瘟、地火燒、茅草瘟。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櫱期受害重,各個器官均可染病,葉片易染病。其症狀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種抗病性、環境條件有較大差異,常見分3種類型。葉枯型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發病先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先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線狀斑,很快沿線狀斑形成黃白色病斑,然後沿葉緣兩側或中肋擴展,變成黃褐色,後呈枯白色,病斑邊緣界限明顯。在抗病品種上病斑邊緣呈不規則波紋狀。感病品種上病葉灰綠色,失水快,內卷呈青枯狀,多表現在葉片上部。急性凋萎型苗期至分櫱期,病菌從根系或莖基部傷口侵入維管束時易發病。主莖或2個以上分櫱同時發病,心葉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餘葉片也先後青枯捲曲,然後全株枯死,也有僅心葉枯死。病株莖內腔有大量菌膿,有的葉鞘基部發病呈黃褐或褐色,折斷用手擠壓溢出大量黃色菌膿。有的水稻自分櫱至孕穗階段,劍葉或其下1-3葉中脈淡黃色,病斑沿中脈上下延伸,上可達葉尖、下達葉鞘,有時葉片摺疊,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變型抗病品種上較多見,病菌通過剪葉或傷口侵入,在氣温低或不利發病條件,病斑外圍出現褐色壞死反應帶,病情擴展停滯。黃化型症狀不多見,早期心葉不枯死,上有不規則褪綠斑,後發展為枯黃斑,病葉基部偶有水浸狀斷續小條斑。天氣潮濕或晨露未乾時上述各類病葉上均可見乳白色小點,幹後結成黃色小膠粒,很易脱落。水稻白葉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櫱期開始出現,病株心葉或心葉以下1-2層葉出現失水、捲筒、青枯等症狀,後死亡。白葉枯病形成枯心苗後,其他葉片也逐漸青枯捲縮,後全株枯死,剝開新青卷的心葉或折斷的莖部或切斷病葉,用力擠壓,可見有黃白色菌膿溢出,即病原菌菌膿,別於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

防治方法(1)選用適合當地的2-3個主栽抗病品種。早稻抗病品種有:嘉育280,皖稻61號,贛早秈40號,中優早81號,湘早秈21號、22號,培兩優288,桂引901。中稻抗病品種有:嘉45號,秀水1067,皖稻28,皖稻32、34、36、36、38、59、61號,汕優多系1號,湘粳2號,七袋佔1號,八桂佔2號,三培佔1號,航育1號。晚稻抗病品種有:沈農514,滇秈13號、14號,滇粳糯39號,滇粳40號,寧粳15號、16號、17號,寧糯4號等。山東表現中抗的品種有H301。粳稻品種對我國7個白葉枯病菌株(致病型1-7)抗至噴中生菌素500倍液1次或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消菌靈),每667m2用量為25-50g,對水50kg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