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甘蔗扁角飛蝨防治新藥劑,甘蔗飛蝨及其防治

科普1.48W
甘蔗扁角飛蝨防治新藥劑,甘蔗飛蝨及其防治

1.寄主及危害特點。上述兩種飛蝨主要危害甘蔗,扁角飛蝨還可危害玉米,其他寄主不詳。它們以成若蟲羣集甘蔗葉片嫩莖上刺吸汁液危害,成蟲產卵於葉片中脈上,致葉片生長不良,甚者蔗株矮小,蔗莖細小,糖分和產量下降。此外蟲子分泌的蜜露又可誘發煤煙病,蟲傷口易誘發甘蔗赤腐病,更加重危害。在澳大利亞和菲律賓扁角飛蝨又是當地甘蔗斐濟病的傳毒蟲媒。

2.形態及習性。甘蔗扁角飛蝨成蟲有長翅型和短翅型2種。長翅型成蟲體呈灰褐色,翅透明,翅脈上有縱列黑點,前翅末端中部有黑褐色斑塊。無翅成蟲僅具翅芽,腹部較肥大。若蟲體型與無翅成蟲相似,但個體較小,體色比成蟲稍淺。卵粒呈香蕉形,初產時呈乳白色。

甘蔗扁飛蝨體形窄長,長寬為42毫米,頭頂、前胸背板和翅基片為黃色,小盾片及其餘部分為黑褐色。前翅2/3處為淺褐色,末端l/3處具一條黃色橫帶。若蟲長橢圓形,扁平,淡黃色。卵粒乳白色,香蕉形。

甘蔗扁角飛蝨,以成、若蟲在夏、秋植蔗田或收穫後的秋冬苗上過冬。成蟲通常在夜間交尾產卵,卵多產於葉中脈,也有產於嫩莖及幼嫩葉鞘組織內。產卵處外表稍隆起,周圍組織稍變紅,上覆有白色分泌物,形如鐘罩。初孵若蟲喜羣集蔗株葉背、中下部葉鞘內側吸食活動,經蜕皮4次變為成蟲。長短翅型成蟲的出現與季節、食料等情況有關。一般長翅型以冬春季為多;短翅型以夏秋季和温濕適宜、食料豐富時為多,短翅型比例大是該蟲猖獗危害的先兆。長翅型成蟲具趨光性,可作短距離飛翔。通常蔗田偏施氮肥、過度密植、通風不良、葉片寬闊下垂或組織較鬆脆的甘蔗品種(如廣東7號、廣東71/210、閩703、印度Co419等)有利該蟲繁殖而危害較重。天敵有齧小蜂、螯蜂、盲蝽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