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周邊 > 科普

種植馬鈴薯精簡高效栽培技術,這幾點需留意

科普7.59K
種植馬鈴薯精簡高效栽培技術,這幾點需留意

導語:當前生產上存在着品種退化嚴重、栽培治理技術欠妥、效益降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呈現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種植業發展。現將在山東省氣候條件下春馬鈴薯精簡高效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1種薯處置

1.1選種

良種是增產內因,是獲得高產的基礎。春馬鈴薯種植適宜抉擇適合當地氣候的高產、優質、抗病和商品性好的優良品種,此外還應選休眠期短、早熟的脱毒種薯。相關研究表明,在同樣的栽培治理條件下,脱毒種薯產量比未脱毒種薯增產30%~50%。目前我省主推的品種有魯引1號、東農303、克新系列等。所選種薯要表面光滑、種芽健壯、大小均勻、無病蟲為害、無腐爛、無破損。

1.2切塊

播種前25~30天將種薯取出,攤曬2~3天,並常常翻動,直到薯皮變青、質地變軟、薯芽變白。晾曬後,順着頂端優勢切塊,帶頂芽縱切,每塊質量25g左右,切塊上至少帶1~2個芽眼。通常薯塊40g以上者切2塊,70~100g切3塊。切塊的全部過程都要留意切刀的消毒,避免切刀傳染病害,常用的消毒辦法是用0.1%高錳酸鉀、75%酒精或5%福爾馬林清洗刀片,當切刀切到病薯時應立即將切刀重新消毒。切成塊後用草木灰拌種,置於陰涼透風處攤曬,以利刀口癒合。

1.3催芽

相關研究表明,催芽播種的馬鈴薯比不催芽的增產10%~20%。生產上催芽一般在室內、温室大棚內或育苗温牀中停止,用濕沙或濕潤鋸末覆蓋。將晾曬好的種薯放在透風涼爽、温度較低的處所,一般要求温度15~18℃,空氣絕對濕度60%~70%,在地面鋪設一層5~10cm的濕沙或濕潤鋸末,上面擺放一層種薯,接着一層濕沙或濕潤鋸末,再放一層種薯,擺3~4層為宜,最後蓋上草氈或麻袋保濕。催芽期間每隔5~7天檢查1次,如發現爛薯實時挑出。待芽長到1.5~2cm時,將種薯從濕沙或鋸末中撿出,放在15℃散射光下晾曬,促使綠芽健壯,煉芽1~3天便可播種。留意催芽用的沙子或鋸末不可過幹或過濕,一般以手握不出水為宜。也可用赤黴素催芽,即在鋪種薯前用10mg/L的赤黴素浸種20min,撈出後隨即鋪入濕沙牀中催芽。

2整地施肥

2.1地塊抉擇

選地勢高燥、旱能澆、澇能排、土質疏鬆且深厚肥沃的砂質地或砂壤地種植。前茬忌種茄科作物。

2.2整地施肥

馬鈴薯是高產作物,深耕是高產穩產的基礎。一般於冬前深耕25~30cm曬垡,開春撒施土雜肥後再深耕細耙,精細整地,聯合正當施肥,促使早出苗、早發棵、早結薯,獲得高產。春馬鈴薯發展期短,肥料的吸收重要來自底肥,所以,應遵循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通常基肥667m2施腐熟優質有機肥3000~5000kg,尿素10kg,磷酸二銨30~40kg,硫酸鉀型複合肥30~40kg,鉀肥忌用氯化鉀。

3播種

3.1適時播種

春馬鈴薯生育期週期短,適宜播種期是由終霜期向前推算40~50天。山東省覆膜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10cm地温7℃以上時播種。

3.2播種辦法

春馬鈴薯種植以早熟品種為主,早熟品種一般667m2栽種4500~5500株。栽種辦法重要有2種:一是單壟單行種植,行距60~70cm,株距15~20cm,667m2種4500株左右,點播時芽眼向上,播後覆土6~8cm,噴乙草胺或施田補除草,隨後蓋好地膜;另一種是寬壟雙行錯位栽植(大壟雙行種植),壟寬80~90cm,株距25~30cm,溝深8~10cm,覆土起壟,667m2種5500株左右,種塊到壟頂12cm,錯位排種,後噴灑乙草胺,覆蓋地膜,地膜要拉直、壓好。

4田間治理

4.1破膜放苗、補苗

地膜覆蓋馬鈴薯播後20~25天出苗,出苗後在9:00前停止田間檢查並實時破膜放苗,以防膜熱燙苗,並用濕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發現缺苗可就近將鄰近的多餘全株帶土移栽。

4.2施肥、澆水

馬鈴薯栽種治理的原則是前促後控。馬鈴薯發展適宜的泥土含水量為60%~80%,開花期和薯塊膨大期這2個關鍵時期絕對不能缺水,發展中後期雨水較多,應實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澇,否則易形成塊莖腐爛。出苗前澆水以泥土墒情而定,墒情好不用澆水;墒情差,可於出苗前半個月澆1次水。苗出齊後澆1次水,以後恰當控水蹲苗,團棵期再澆第2次水,以後視天氣情況在始花期、盛花期、花末期之後每隔1周左右澆水一次,直到收穫前半個月為止,澆水時切勿漫過壟面。追肥隨每次澆水停止,宜早不宜遲。第1次在出苗後,667m2追施尿素5kg;第2次667m2施三元複合肥30kg、硫酸鉀15kg,此時葉面追肥效果更好,可用0.3%~0.5%磷酸二氫鉀液,7~10天1次,連噴2次,以後酌施三元複合肥或施稀人糞尿。

4.3植株調整

呈現花蕾應實時摘除,削減養分消耗,促進薯塊膨大。一般打頂後側枝發展會過旺,此時應恰當摘除多餘側枝,並噴施30mg/L的15%多效唑抑制莖葉徒長,促進養分向塊莖輸送,提高薯塊產量。

5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馬鈴薯的種植面積賡續擴展,各種病蟲害也呈增強趨勢。常見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和環腐病等;重要蟲害有蚜蟲、地老虎、螻蛄、蠐螬和金針蟲等。防治馬鈴薯病蟲害,要掌握防重於治,統籌考慮,聯合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抗病品種抉擇等手段,形成綜合防治技術體系。栽前選抗病品種;忌前茬為茄科作物;施足基肥、重施有機肥和鉀肥;發現病株實時拔除燒燬,並用石灰處置泥土等。

6收薯與貯藏

植株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中下部葉片已枯萎或拔莖搖動,表明馬鈴薯已達到最佳成熟期,此時應實時收穫。收穫應選晴天上午,於泥土乾爽時停止,收後在田間攤晾2~3h,避免受陽光間接照耀,待晾乾表皮後運走,並放在陰涼室內停止短期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