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項目 > 種植

莢果蕨的栽培技術,莢果蕨的繁殖方法

種植7.04K
莢果蕨的栽培技術,莢果蕨的繁殖方法

莢果蕨,球子蕨科莢果蕨屬。有鮮黃瓜清香味道,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是著名的山野菜。根狀莖短而直立,葉簇生,不育葉的葉脈羽狀、分離;能育葉的羽片強度翻卷成莢果狀,包裹着孢子囊羣。“莢果”之名由此而來。莢果蕨是形態優美的觀賞蕨類。在愛丁堡,被作為觀葉植物露天栽培。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莢果蕨的藥理作用

莢果蕨的根莖中含有多種藥用成份。所以,莢果蕨有清熱、解毒、止血、滑腸、降氣、祛風、益氣安神、化痰等功效。的功效。而且,莢果蕨,味苦,清涼,有小毒,對腦膜炎雙球菌,福氏痢疾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而且,新鮮的莢果蕨還可以抑制雜菌。除此之外,莢果蕨還有殺蟲驅蟲的作用。

莢果蕨的觀賞作用

莢果蕨展開着的卷頭像鸚鵡螺的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莢果蕨還有着“動力學上的動態美”的稱譽。莢果蕨的葉片細長,約為50cm到110cm,葉脈羽不分枝,姿態曼妙。葉片顏色會從翠綠變為黑綠再變成棕黃色,是很好的觀葉植物。莢果蕨在歐美各國家,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愛。

莢果蕨的食療作用

莢果蕨中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和多種礦物質等。所以莢果蕨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以及很高的食療作用。莢果蕨的幼葉可食,是山野菜中的極品。而且,山野菜的生長環境不受污染,且營養價值極高,深受人們的喜愛。

莢果蕨的栽培技術

莢果蕨適應性強,耐寒耐早,在北方既可露地栽培,又可盆栽觀賞。

選擇有樹冠遮蔭的林下栽培,先清除林中、樹枝、石塊,深翻土壤,用篩子過土,除去碎石子,取肥沃壤土或腐葉土與其混勻,施以農家肥,深翻20一25釐米,整細整平,做畦。大田栽培,選擇平整土地、水肥條件好、土質肥沃、滲透性好的地塊進行栽植。莢果蕨喜陰,驟然或持續高温,都要使蕨類失水,造成熱害,夏季搭遮蔭棚保持濕潤的環境。

盆栽時用3份壤土和1~2份腐葉土混合,並可摻入部分粗沙以利於排水透氣。盆土不宜過濕,一般每2~3天澆水一次即可,但應注意葉面噴水。春季及初夏是生長旺季,應加強肥水管理。冬季如移入温室,保持8~10℃以上,可常綠。地栽對土壤要求不嚴,管理可粗放,適植於疏林下。

水對蕨類的栽培很重要,滿足蕨類的土壤用水和空氣濕度的要求,原則是少澆水,看苗情,看氣温澆水,土壤不幹不澆水,經常對葉面噴水,清洗葉面的尖埃,保持葉面的清潔和濕度。經常鋤草、鏟趟,進行正常的生產管理。

1.鬆土除草:栽苗生長後應及時鬆土除草,使土壤疏鬆,最好在土表層鋪一層鋸末,既保濕又減少生草。

2.追肥:5月上旬追施1次氮肥,施後澆水;入秋苗枯後,撒施廄肥或堆肥,可以起到保苗越冬的作用,併為來年生長打下基礎。

3.澆水:蕨類喜陰濕,經常保持土壤濕潤,苗木生長旺盛,有利於根莖自然分株繁殖,最好安裝小噴灌,可同時增加空氣濕度。

4、採收加工:莢果蕨以根莖入藥。秋季葉枯後或春季萌芽前,將根莖挖出,剪去葉柄、鬚根,清洗泥土,曬乾。

養護要點

對温度適應性較強,分佈於北緯22o-52o之間,對日照長短不敏感,但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要求較高,因此,多分佈林下、山溪兩側和濕潤的溝谷中,乾旱地區無莢果蕨分佈。光照強度和土壤對莢果蕨的生長髮育影響較大,通過調查發現,蓋度與營養葉和孢子葉的生長髮育高度相關,在一定範圍內隨着蓋度增加,營養葉和孢子葉的數目減少,營養葉和孢子葉的比值增加。基質為暗棕壤的條件,長勢較好,生物量積累較大。喜濕潤、耐陰、耐寒、喜温暖、喜腐殖質及含水量較高的中性土壤。

莢果蕨的繁殖方法

孢子繁殖

A.孢子採集:9月中下旬當莢果蕨的孢子葉由暗綠色轉變為黃棕色時,選取長勢健壯的植株,採取孢子葉,陰乾後碾碎,篩出孢子囊,貯存在温度0-5℃的冰箱內,播種前用無菌水充分沖洗,展於無菌紙上,等孢子囊幹後,自行開裂,彈出成熟的孢子。

B.培養基配製:用草炭土、暗棕壤、河沙,按5份:3份:2份比例混合,拌勻,過篩製成混合土。將清洗的粗河沙,石頭,播種容器和混合土分別蒸汽滅菌半個小時。

C.播種:先用瓦片蓋上播種容器的底孔,放進小石子,粗河沙約佔容器的1/3,再加混合土,用木板刮平,壓實蓋上玻璃板待用。播種前把裝滿混合土的容器,浸在水裏使培養土充分濕潤,取出,將孢子均勻撒在培養土上,播種後再浸放在淺水裏,第二天取出,將播種容器移到温暖、空氣濕度達到80%以上的温室,每天光照4個小時以上,温度控制在20℃左右,孢子3天就開始萌發,播後10天形成原葉體,71天形成孢子體。孢子體達到3片-4片真葉進行第一次移盆。孢子苗具有葉4片以上,植株高達4釐米-5釐米時進行第二次移栽。將根系帶土的孢子苗移栽到圃地裏,移栽後覆蓋塑料棚並定期澆水。

營養體繁殖

營養體繁殖,又叫分株繁殖,即在母株周圍,由根莖生出較多的幼苗,通常在春秋兩季進行分株,秋季於9月份,春季於4月上中旬葉簇開始生長時期,選根莖發達、健壯的植株,將蕨苗連根帶土挖起,保持根莖完整,或同時將母株挖出,根據母株根莖大小縱切成若干塊,但需帶根帶葉才易成活,隨起苗隨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各40釐米挖穴,每穴栽l株,覆土後壓實,以增加根莖與土壤的接觸,然後澆水。緩苗3~5天即成活。

莢果蕨的介紹

莢果蕨別名黃瓜香、廣東菜,為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佈於長白山各縣。植株高1米左右,根狀莖直立,葉簇生,有營養葉和孢子葉兩種類型。

其根和根莖含坡那甾酮A、蜕皮甾酮、蝶甾酮及綿馬精,可作“貫眾”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驅蟲的功效;其捲曲未展的嫩葉可作春季山菜食用,叫“廣東菜”,因食之有黃瓜的清香味故名黃瓜香。

別名又叫作廣東菜、莢果蕨。屬於球子蕨科。喜歡生長在針闊混交林下,灌木叢中及淺山河邊濕地上。

黃瓜香株高90公分。根狀莖立直,連同葉柄基部有密披針形鱗片。葉簇生、二型,有柄;不育葉片矩圓倒披針形,二回深羽裂。下部多對羽片向下逐漸縮短成小耳型。能育葉短,挺立,一回羽狀,紙質,向下反捲包被囊羣。孢子囊羣圓形。

本品有鮮黃瓜清香味道,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是著名的山野菜。藥用價值和蕨菜相同。

其根和根莖含坡那甾酮A、蜕皮甾酮、蝶甾酮及綿馬精,可作“貫眾”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驅蟲的功效;其捲曲未展的嫩葉可作春季山菜食用,叫“廣東菜”,因食之有黃瓜的清香味故名黃瓜香。

據説在北美,莢果蕨的嫩葉可入菜食。以上都是關於莢果蕨的栽培技術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