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問答 > 有問必答

什麼是農業產業化?附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特點和發展趨勢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施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生產銷售、貿易工農業、農業工商、農業教育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自我發展,推進農業技術進步的過程。

什麼是農業產業化?附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什麼是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施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生產銷售、貿易工農業、農業工商、農業教育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自我發展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進農業技術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動傳統農轉非到現代農轉非,是加快農轉非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二、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1、市場化: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起點和歸宿。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狀態,其資源配置、生產要素組合、生產資料和產品採購等依靠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和實現。

2、區域化:即農業產業化農副產品的生產,在一定區域內相對集中,形成比較穩定的區域化生產基地,防止生產佈局過於分散,管理不便和生產不穩定。

3、專業化: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專業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源利用率、農產品商品率等,只有專業化才能實現。尤其是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的農副產品生產,要求組織小而分散的農户,進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在保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基礎上,擴大農户外部規模,解決農户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適度規模之間的矛盾。

4、規模化:生產經營規模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必要條件,其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只有達到相當大的規模,才能達到產業化的標準。農業產業化只有具備一定規模,才能提高輻射力、動力和競爭力,提高規模效益。

5、一體化:即生產銷售一貫,貿易工農一體化經營,有機結合農業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環節,形成&ldquo龍&rdquo型產業鏈,各環節參與主體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附着、興衰、命運共同的利益共同體。這是農業產業化的本質。

6、集約化: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活動應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利潤高。

7、社會化:即服務體系社會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一體化的各組成部分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信息、技術、資金、物資、經營、管理等全過程服務,促進各生產經營要素的直接、緊密、有效的結合和運行。

8、企業化:即生產經營管理企業化。不僅農業產業的領導企業應該是規範的企業化運營,其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為了適應領導企業的工商業運營規劃性、規範性和規範性的要求,應該從傳統的農業向規模化的設施農業、工廠化的農業發展,加強企業化的經營和管理。

上述特點表明,農業產業化的內涵非常豐富,而且從這些豐富的內涵中,還可以引發其他許多外延作用和意義。例如,對鄉鎮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作用、對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農村城鎮化的推進作用等。

三、農業產業化有什麼特點

1、中西部地區整體跟進,整體發展水平提升。據2002年底農業產業化統計,全國各種產業化組織總數在9萬4千人以上,比2000年增加了41點6分,同時中西部出現了雙匯、蒙牛等領導,體現了中西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巨大潛力。

2、產業化領域擴大,領導組織結構領域合理。近年來,越來越反映了農業一體化發展的要求,顯示了農業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產業化組織按產業分類,種植類佔44點8分,畜牧業佔24點1分,水產化組織佔8點2分,林特產業佔10點4分,其他類型佔10點5分。

3、產業化發展動力機制不斷完善。企業和農户建立合理的利益連接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和內在動力。合約、合作、股權合作三種比較穩定的盈利連接方式所佔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七十七點八。

4、引進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領導企業的驅動力明顯提高。在產業化發展中,龍頭企業處於市場競爭的前沿,他們通過優化資本結構,通過合併、股票改造等多種方式進行改革,不斷增強自己的活力,獲得了良好的利益。

四、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如何

1、《中國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6年以來,國家發佈了一系列關於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務部、財務部聯合發佈《關於2011年開展農產品現代分銷綜合試點問題的通知》,決定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陝西等省開展農產品現代分銷綜合試點。通知明確工作的市場化運營,鼓勵地方在規劃、用地、用水、用電、税收、資金等方面提出優惠政策,對於參加考試的項目,中央財政提供項目總投資額不超過50%的資金支持。

2、據統計,2010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919、19109元,2000-2010年間,其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0.1%、11.8%。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目標是到2015年為止,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間的年平均增長率在7%以上。農產品分銷產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產業之一。據統計,2010年我國生產的農產品商品量約為16億噸(無木材),比2005年增長29.6%,比同期總產量增長12.3個百分點。2010年中國進入流通領域的實體農產品總額為2.24兆元,佔當年社會物流總額的1.78%,億元以上農產品交易市場為1672個,成交總額為1.61兆元,其中批發為主的市場為979個,成交額為1.39兆元的零售為主的市場為693個,成交額為0.22兆元。同年,中國農貿市場數量穩定在2.5萬家左右,涉及農產品零售的超市連鎖總店(包括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倉庫會員店)568家,店鋪數量4.0113萬家,商品銷售總額5893.96億元。

3、但目前,中國農產品市場分銷體系尚不健全,基礎設施整體薄弱,信息不對稱,生產銷售組織化低的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近年來,隨着市場化、國際化程度的穩步提高,農業和宏觀經濟的互動性增強,農產品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動性增強,生鮮農產品市場變動加劇,部分地區出現難以購買、難以銷售的交替,價格暴跌也時有發生,應儘快推進中國農產品流通體系。

4、財政部發布消息稱,中央財政將撥付農業綜合開發資金8.05億元,大力支持以股份合作社、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促進高產、高質量、高效率、生態、安全、市場競爭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競爭力。財政部的舉措無疑為農村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引導作用。

5、農村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地方政府推進農民積極發展特色農業不僅要引導農民積極栽培,還要通過各種新型農業經營實體,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強農業產業集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開拓農民增產增收渠道,適當時開拓農業產業鏈,發展食品產業園區,提高縣域農業競爭力,真正確立”一縣一特“產業政策的持續穩定發展,為農民扶貧工作提供長期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