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種植技術

種杜仲種子繁殖栽培技術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又名為絲綿皮、絲連皮,具補肝腎、強筋骨、安股、降血壓等功能。原產於中國,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杜仲生長速度初期較為緩慢,速生期出現在10~20年,20~35年樹的生長速度漸緩,其後幾乎停滯。樹皮的生長過程幾乎與樹高相一致,樹皮產量隨樹齡變化而異,同時亦受環境條件影響。杜仲喜光,對土壤、氣温要求不嚴,在氣温-20℃時可安全越冬。但在濕潤、温度較高地區生長髮育較快。種子有一定的休眠性,經8~10℃低温層積50~70d,發芽率可達90%左右,種子壽命較短,一般不超過1年,乾燥後更易失去發芽能力,故種子採收後宜即行播種。

 

種杜仲種子繁殖栽培技術
  

1苗圃地選擇  

選用土質疏鬆、濕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塊。育苗前對圃地進行深翻細耕,清除雜草,施足基肥,施用餅肥2 250~3 000kg/hm2。同時施熟石灰150~225kg /hm2,進行土壤消毒,殺死地下害蟲。然後將地細整,做成1m寬的細畦。  

2播種   

可用種子、扦插、壓條及嫁接等方法繁殖,生產上以種子繁殖為主。採種時應選擇樹齡在15年以上、生長在肥沃土壤上向陽的樹作為母樹,當年成熟、新鮮、飽滿、黃褐色有光澤的種子,在冬季11~12月或2~3月月均温達10℃以上時播種,一般暖地要冬播,寒地可秋播或春播,以滿足種子萌發所需的低温條件。種子忌乾燥,故宜趁鮮播種。如需春播,則採種後應將種子進行層積處理,種子與濕沙的比例為1∶10,或於播種前將種子放入60℃水中浸泡,自然降温,保持20℃,浸泡2~3d,每天換水1~2次,當種子膨脹、果皮軟化後取出,稍曬乾後拌入草木灰和乾土,拌勻播種。條播行距20~25cm,用種量120~150kg/hm2,播種後蓋草並澆頭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發。幼苗出土後,於陰天揭除蓋草,可產苗木45~60萬株/hm2。   

3苗圃管理  

3.1間苗 出苗過密的幼苗間出另行移栽,使其保持株距8~10cm,以基本出齊苗後開出真葉前移栽為佳,未開真葉其根部幾乎無須根。在陰天或傍晚用硬竹片輕輕挑出(儘量帶泥),隨挑隨栽,栽後澆水,7~10d後用極淡人尿糞或尿素點澆肥1次。  

3.2拔草鬆土 幼苗出土後見草就拔,防止草荒;4片真葉後就要鬆土鋤草。早鋤能提高地温,抗衡病源,開始1~2遍時要淺鬆,整個苗期鬆土鋤草4次,8月份高温期只拔草不鬆土。還可結合深翻土地,進行林糧間作,以耕代撫。  

3.3施肥 苗期施肥要“少吃多餐”,以農家肥和複合肥為佳,施肥要清淡,以每次鬆土後稀澆為宜,不宜用碳銨,以防肥害。苗高30cm後即可在雨天撒尿素,每次用量60~75kg/hm2。苗高40cm後,每隔15~20d可輕撒1次尿素。杜仲苗秋期猛長,肥料跟上,大者當年可長1.0~1.1m高,即可培養出優質苗木。追肥可用氮肥120~180kg/hm2、磷肥120~180kg/hm2、鉀肥60~90kg/hm2,或每株施用農家肥25kg,環狀開溝深15~18cm,施肥後覆土。  

4定植  

一至二年生苗高達1m以上時即可於落葉後,翌年春天進行定植。株行距1.5m×2.0m,穴直徑70cm,深 70cm,邊起苗邊移栽。移栽當年一般中耕3~4次,並結合施肥。春季萌芽前和落葉後各施農家肥1次,追使優質廄肥30.0~37.5 t/hm2。北方地區8月停止施肥,避免晚期生長過旺而降低抗寒性。  

5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立枯病、根腐病、葉枯病、豹紋木蠶蛾等。在立枯病防治上,整地時撒硫酸亞鐵粉105~ 150kg/hm2或噴灑40%甲醛溶液 45kg /hm2,然後蓋草,進行土壤消毒;播種時用50%多菌靈37.5kg/hm2與細土混合後撒在苗牀上或播種溝內;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澆灌。在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耕地,杜仲易發生根腐病,整株死亡,要加強排水,同時挖出病樹燒燬並對樹穴用50%福爾馬林進行消毒 。葉枯病危害葉片,嚴重時葉片枯死,應清潔苗圃,生長期噴1∶1∶100倍波爾多液防治。在豹紋木蠶蛾防治上,冬季清潔田園;6月初,在成蟲產卵前用塗白劑塗刷樹幹,幼蟲孵化期在樹幹上噴灑40%樂果乳劑400~800倍液。  

6採收加工  

杜仲種植10~15年以上才能開始剝皮,剝皮於4~6月進行。用鋸子齊地面鋸一環狀口,深達木質部,向上間隔80cm處再鋸第2道環狀口。在兩環口間縱割一切口,在切口處輕剝邊,使樹皮與木質部剝離。樹皮採收後用沸水燙後、展平,將皮的內面雙雙相對,層層壓緊,上下四周圍草,使其發汗,7d左右,內皮呈暗紫褐色,取出曬乾,颳去粗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