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養殖黃顙魚鈎介幼蟲病的防治

[病因]病原體為鈎介幼蟲(Glochidium sp.)。蚌的受精卵在母蚌外鰓腔中發育成鈎介幼蟲後離開母體漂浮於水中,與魚體接觸後;寄生於魚體上。幼蟲靠吸收魚體營養進行變態,發育成幼蚌。

養殖黃顙魚鈎介幼蟲病的防治

[症狀]鈎介幼蟲用足絲粘附在魚體,用殼鈎鈎在魚的嘴、鰓、鰭及皮膚上,魚體受到刺激而引起組織發炎、增生,逐漸將幼蟲包在裏面,形成胞囊。

[流行及危害]該病主要流行於春末夏初,此時正是鈎介幼蟲離開母體懸浮於水中的時候,黃顙魚是鈎介幼蟲最為理想的宿主。少量幼蟲對較大的成魚一般影響不大,但對魚苗及夏花魚種則影響較大。鈎介幼蟲寄生到黃顙魚魚種的鰓、口腔等部位後,使魚種失去攝食能力而餓死,或因妨礙呼吸導致魚窒息而死。

[診斷]①根據病魚症狀可作出初步診斷。②將魚體上的胞囊取下,在解剖鏡下觀察鈎介幼蟲蟲體,據此進行確診。

[防治]①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或用60~80毫克/升的茶餅殺滅池塘內的蚌類。②魚苗及夏花培育池內不能混養蚌,進水應用網過濾,以避免鈎介幼蟲隨水入池。③在發病初期,將病魚轉移至沒有蚌及鈎介幼蟲的池中,可控制病情發展並逐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