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養殖技術

鷓鴣育雛的條件和方法

鷓鴣(學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又名中華鷓鴣,是鳥類的一種,體形似雞而比雞小,羽毛大多黑白相雜,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狀白斑更為顯著。成年的鷓鴣全長約30釐米,體重約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叢或灌木叢中。雄性鷓鴣好鬥,叫聲特殊,有人擬其音為“行不得也哥哥”。鷓鴣以穀物、豆類和昆蟲為食。3至6月間繁殖,在草叢或灌木叢中做巢,每窩產卵3至6個,多時七八個,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鷓鴣肉味在雉雞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鬥禽。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鷓鴣的育雛很關鍵,飼養鷓鴣成功與否育雛是關鍵。那麼鷓鴣的育雛怎麼實行?要些什麼條件呢?

鷓鴣育雛的條件和方法

鷓鴣育雛方式有哪些:

平育可選擇背風向陽的房屋作育雛舍,最好是水泥地面,可防鼠、保暖,便於清掃、消毒,但要使用鋸末屑、稻殼做墊料。

籠育可用普通養雞籠,四周和籠頂用規格為1x1釐米的鐵絲網,籠底用0.5 x 0.5釐米的鐵絲網。

鷓鴣育雛的條件:

1、温度  育雛期温度的調節宜緩降緩升,切忌忽高忽低,冷熱不均。

l )温度對雛鷓鴣的發育影響:温度是鷓鴣育雛的關鍵條件。剛出殼的鷓鴣,體温調節機能還不健全,同時體小、採食量少、消化機能較弱、產熱不多,而單位體重的表面散熱量大,因此,鷓鴣育雛期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和關鍵環節,就是需要較高的育雛温度,而且要求保温時間長。雛鷓鴣出殼後即給適宜的温度,能促進卵黃的吸收,收臍良好,健壯地生長,有效地提高成活率。不適當的高温和低温,是導致鷓鴣發生疾病和死亡的誘因,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因素。尤其是鷓鴣出殼後的 5 天內,是幼雛的"鬼門關",要特別重視保温工作,如果疏忽保温工作,很容易使雛鷓鴣發病,甚至死亡,死亡率可達 50 % ,甚至全羣覆沒。

 2 )温度要求:鷓鴣幼雛在 1~5 日齡要求環境温度 37~36 ℃ ,以後每 4 天降低 1 ℃ ,至 10 日齡以後每 3 天降低 1 ℃ ,滿 3 周齡開始每兩天降低 1 ℃ ,滿 4 周齡開始每天降低 1 ℃ ,直至育雛温度與環境温度相同為止,即可脱温。或者育雛温度降至 18 ℃ 以後,可以基本脱温,只在陰雨天等情況下氣温低於 18 ℃ 時,進行供暖保温。鷓鴣各周齡對温度的要求見表12。脱温的時間一般為 5 周,如果天氣好,在夏天可適當提前,冬天可適當推遲。

 3 )温度判斷:温度是否適合雛鷓鴣的生理需要。 ① 看温度計:網牀或立體籠育雛,温度計應掛在牀網或底網以上 5 釐米處。立體籠則各層籠都應有温度計,各層籠間温差在士 0 . 5 ℃ 以內。保温器育雛和其他地面育雛方式,温度計應距離熱源 50 釐米和地上 5 釐米處。② 看鷓鴣:温度適宜時,雛鷓鴣活潑好動,均勻地分佈在育雛器等育雛環境中,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滑整齊;休息時安靜地圍繞在熱源周圍,互不擠壓,頭、頸和雙腿舒展地相互依靠着休息,俯視時幾隻或十幾只鷓鴣的頭向熱源中央圍成梅花形。温度過高時,雛鷓鴣張口呼吸、喘氣、張開翅膀,遠離熱源,精神沉鬱,搶水喝,採食量減少,糞便變稀,易患呼吸道疾病或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惡癖。如果育雛器狹窄,鷓鴣無處躲避,還易發生熱射病,甚至造成死亡。如果温度過低,雛鷓鴣圍聚在熱源附近、縮頸、不大活動,活動也行動遲緩,羽毛豎起,食慾減退,飲水量減少;休息時,擁擠在熱源附近、扎堆,外圍的雛鷓鴣要往中間擠,擠、壓而往往會使鷓鴣受傷或致死。

4 )取暖工具 ① 保温傘保暖:即育雛傘,由熱源和傘組成。傘可用鍍鋅薄鐵皮、紙皮板、木板做成,有吊式和立式,熱源一般使用電熱絲,也可用特製的紅外線發熱管或紅外線燈泡。傘的作用是把熱源散發到保暖區內,並能減少熱量向四周空間散發,傘的大小可根據需要而定,一般傘的直徑為 1~15 米。用 1 . 6 千瓦電熱絲作熱源可供 300~500 只小鷓鴣取暖,傘內要掛燈,吸引雛鷓鴣,使雛鷓鴣不遠離暖區。 ② 炕道保暖:用地下煙道育雛,是將煙道埋入地下,炕道與育雛室外的爐灶相通,育雛室內要注意空氣對流,不能過於矮窄悶氣,炕道散熱慢,保温時間長,耗能少。熱從地面上升,地面和墊草要暖、乾燥,利於鷓鴣伏卧休息,球蟲病發病率較低。燃料可用木柴、木屑、煤等,煙道設計要合理,否則易導致墊草燃燒而引起火災。 ③ 紅外線燈保暖:紅外線燈散發的熱量較大,能殺滅病原菌,有利於雛鷓鴣健康,簡便適用,在南方地區,一般都採取紅外線燈作取暖工具。使用時掛在離地面30釐米的高處,隨雛鷓鴣日齡的增加逐步提高,一隻 250 瓦的紅外線燈,一般約管理 300~400 只雛鷓鴣,但紅外線燈不耐用,最好兩盞一組, 24 小時內輪換使用。注意不要在紅外線燈下安裝飲水槽,因小鷓鴣極頑皮,會通過拍翅、甩頭等動作,將水珠濺到熱源的紅外線燈上,而引起爆裂。  2、濕度  鷓鴣幼雛的特點是怕濕不怕幹,喜歡乾燥環境。鷓鴣幼雛剛出殼時蛋黃未吸收盡,較高的濕度有利於幼雛對蛋黃的吸收利用。因此,鷓鴣在 1~3 日齡空氣相對濕度宜保持在 70 %一 65 % , 4~7 日齡為 65 %一 60 % ,以後宜保持在 55 %一 60 %之間,使育雛環境較為乾燥,以利於幼雛生長。  3、光照  光照的時間和強度不僅對雛鷓鴣,而且在其一生中都起很大作用(前面已多次涉及)。一般來説,雛鷓鴣在 1~6 天內可以每日連續光照 23 小時,或實行全日光照。日照不足可用人工補充光照(見圖 37 ) ,人工光照可以和保温燈結合。 2~3 周齡每天光照 16~18 小時,以後可逐步減少光照時間,直至僅利用自然光照,並配合早、晚開燈飼餵。光照不足,則推遲鷓鴣達到性成熟和開產的時間。光照強度一般為每平方米 2~3 瓦燈泡。肉用鷓鴣可採用每日 20 小時光照,每平方米用 2 瓦燈泡。具體要求見表 14 。注意育雛舍內的光照強度要均勻一致,並注意控制光強。光照較弱時,雛鷓鴣安靜、温馴、活動少、生長較快。光照較強時,雛鷓鴣顯得神經質,敏感易驚羣,活動量大,易發生互鬥、啄羽、啄趾、啄肛等惡癖。因此,育雛期既要有光照,又要注意光強不宜太大。此外,黃光、青光也易導致鷓鴣發生惡癖,而橙黃、紅、綠光則不易使鷓鴣發生惡癖。因此,應注意光源發出的光線性質。  4、密度  鷓鴣育雛的適宜密度因其日齡和育雛方式等而異。一般地説, 1~10 日齡的鷓鴣每平方米可容納 80 只, 10 日齡至 4 周齡的鷓鴣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 50 只, 4~13 周齡的每平方米 25 只。日齡小可密一些,日齡大則宜疏些。冬季可密些,夏季及環境温度較高可疏些。  室內地面平養育雛,如果用保温器取暖,則 1 周齡內的雛鷓鴣在保温傘下每平方米可容納 150 只;如果用暖氣、紅外燈、地下煙道等供暖,則育雛室有效面積上每平方米可容納 40 只。網上平養、育雛箱養殖,每平方米可容納 70~80 只。籠養 0~1 周齡 70 只/平方米; 1~4 周 50 只/平方米; 4~12 周齡 25 只/平方米。  5、通風換氣  育雛期室內温度高,飼養密度大,雛鷓鴣生長快,代謝旺盛,呼吸快,需要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另外舍內糞便、墊料因潮濕發酵,常會散發出大量氨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污染室內空氣。育雛時往往重視保温而忽視通風換氣,尤其是無經驗者,惟恐温度達不到而密閉育雛室、育雛箱,污濁的空氣排不出去,新鮮空氣換不進來,嚴重影響雛鷓鴣的健康,使之易於感染呼吸道疾病,以至造成死亡。所以,育雛時既要保温,又要注意通風換氣以保持空氣新鮮。  在保證一定温度的前提下,應適當打開育雛室的門窗,通風換氣增加室內新鮮空氣,排出二氧化碳、氨氣等不良氣體。一般以人進入育雛舍內無悶氣感覺,無刺鼻氣味為宜。在冬天育雛和育雛前期( 3 周齡前),可在育雛舍安裝風斗(上罩布簾)或紗布氣窗等辦法,使冷空氣逐漸變暖和後流進室內,3 周齡後,可選擇晴暖無風的中午,開窗通風透氣。通風換氣要注意避免冷空氣直接吹到雛鷓鴣身上,而使其着涼感冒。也忌間隙風。育雛箱內的通氣孔要經常打開換氣,尤其在晚間要注意換氣。  6、良好的環境  鷓鴣幼雛比家禽對環境刺激反應敏感,要注意育雛環境安靜,管理工作要有規律。機械而有節奏的音響,雛鷓鴣容易習慣;不規律的音響會使鷓鴣受驚,影響採食與休息,甚至使雛羣騷亂,相互擠壓而引起死亡。育雛舍不允許參觀和無關人員進入,否則既干擾雛鷓鴣休息,甚至引起騷亂,又容易帶來傳染病。

鷓鴣育雛的條件和方法 第2張

鷓鴣育雛的方法:

準備好育雛籠舍 育雛室內外和用具在進雛前要徹底清掃、洗刷、消毒。鐵具洗刷後用火燃噴燈消毒;房舍徹底打掃、沖洗乾淨後,用2%燒鹼或百毒殺等溶液噴灑育雛室牆壁及地面;育雛室內小牀網育的安排好牀位,地面平育的應鋪上細沙或鍘短的稻草、秸稈,密封門窗,燻蒸消毒24小時,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20mL,加高錳酸鉀14g;食具、飲具用0.5%高錳酸溶液洗刷、浸泡2小時,取出後用清水沖洗放入育維室備用。育雛室進雛前要調試温度。最好採用煤爐和電熱恆温控制系統相結合取暖。這樣即節能又可避免温度波動。進雛前先把育雛室温度升到39-40℃,穩定3天,進雛時將温度調到35-36℃。 育雛室同時移入多窩雛鷓鴣時,可將育雛室用紙板分隔為數間,每間放一窩。

適時飲水、開食

及時飲水 

雛鷓鴣出殼後12~24小時內應先飲水後開食。水槽中放入色彩石子可引誘鷓鴣飲水。剛出殼的雛鴣許多不會飲水,需要調教,方法是抓住健壯的雛鴣,將其喙浸入水槽中,沾上水,訓練幾次後,就會自己飲水了。這樣調教一部分雛鴣,其他雛鴣便效仿着飲水。飲水可結合防疫防病或補充營養進行,以增強體質,抵抗疾病。3日齡內飲用36℃左右温開水,內加適量藥物,如0.01%的高錳酸鉀、0.02%的土黴素等;1-20日齡的雛鴣,飲水加入5%葡萄糖或紅糖、少量的複合維生素B、魚肝油、速補14或20等,自由飲用,全日供水。

雛鴣在開水後即可開食。頭3天,用蒸熟的小米或玉米麪拌熟蛋黃(按100只雛鴣2~3個雞蛋黃)開食,最好加喂黃粉蟲。將料撒在塑料布或紙墊上,讓其自由採食,3日齡內不斷料。雛鴣3天后均改喂配合飼料,並改用食槽喂料(食槽要放在燈光下,錯開,相距不要超過1m)。配合料配方為:玉米粉35.5%、小麥粉26.5%、豆餅或花生仁餅粉28%、進口魚粉8%、骨粉1%、微量元素0.5%、複合維生素0.3%、食鹽0.2%。—般雛可外加少量葡萄糖粉或奶粉等,補充營養;弱雛,還要加入魚肝油。投料時,要少給勤添,每次添料時以上次料吃完為好,這即可避免飼料污染,也可防雛鴣挑食而造成營養不平衡。7日齡起可在飼料中添加少量的大蒜碎末,連喂3-4天,停喂15天,再喂3-4天,直到出欄,有殺菌防病作用。 4周齡後適當投些蔬菜。餵食次數10日齡內每天6次,上午2次,下午2次,上半夜1次,下半夜1次;11日齡至4周齡每天喂5次,減少下半夜的1次;4周齡後每天喂3-4次。 注意開食後要強弱分羣飼養,凡肚臍癒合好,腹部毛齊全的為健康雛;否則為弱雛。

有效預防防啄癖 

鷓鴣育雛過程中,若飼養不當會發生啄癖,斷喙可防止啄癖。斷喙通常在6~9日齡進行,6周齡再斷喙1次。一般用剪刀或斷喙機斷去其上喙1/4~1/3。斷喙前後3天要加倍喂維生素K,並禁止疫苗接種。斷喙後1周內要加量喂料、飲水,以減少斷喙觸到槽底,引起疼痛。

做好衞生防疫工作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防治結合”的原則。鷓鴣排糞不多,但要經常打掃。在打掃前最好先噴灑消毒殺菌液,避免粉塵飛揚,空氣污濁。水槽、食槽和其它用具每天清洗2次,每2天用0.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一次。室內每週消毒2次,夏季每週3次,一般用百毒殺(1:400)帶鴣消毒。開水飲0.01%高錳酸鉀水一次,可清理腸胃;3~7日齡料中拌0.04%的痢特靈,日喂2次,或飲0.02%的痢特靈水,可防白痢病;8~14日齡加適量青黴素或土黴素防球蟲病。雛鴣15日齡用雞新城疫Ⅱ系或Ⅳ系疫苗滴鼻或氣霧。28日齡進行新城疫Ⅰ系疫苗注射免疫。

標籤:鷓鴣 育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