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聯合收穫機割台的調整技術

設備7.06K

隨着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國家大農機補貼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聯合收穫機保有量在不斷上升,在大片的穀物收穫區一展身手。聯合收穫機能同時完成切割、輸送、脱粒、清選、裝車等聯合作業,結構非常複雜,需要調整的部件很多。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工作狀態的改變和一些部件的磨損,沒有及時對其進行調整而出現故障的情況很常見。所以收穫機在使用過程中可靠與否,除與收穫機本身的內在質量和維修保養有關外,還與主要部件的調整有很大關係。隨着收穫機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工藝的成熟,聯合收穫機因為自身質量問題引起的故障已較少,而由於沒有及時正確地調整而引起的故障已佔相當大的比例。為了使廣大的收穫機械使用者更好地使用收穫機械,充分發揮聯合收穫機械在穀物收穫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在此介紹。

聯合收穫機割台的調整技術

1.割台撥禾輪的調整

(1)撥禾輪轉速的調整。採用液壓無級變速器的撥禾輪,由駕駛員操縱液壓手柄隨時根據情況調整;而採用有級變速器的撥禾輪則只能通過更換帶輪或鏈輪來實現。作業時,可從撥板、彈齒插入禾叢後,有無向後的撥禾作用和撥禾的程度,來判斷是否調整合適。

(2)撥禾輪的位置調整。聯動式位置調節機構由駕駛員操作液壓操縱手柄,使撥禾輪升降的同時即可完成,但使用前需要對該機構進行個別調整。在鉛垂方向,撥禾輪下降到最低位置時,不應與切割器發生機械碰撞,即應保留至少20mm的間隙,且沿橫向應一致;在前後水平方向,撥禾輪在處於最後面的極限位置時,彈齒端部與螺旋推運器之間也至少應有巧mm的間隙。這可通過調整頂杆和左右拉桿在滑塊上的固定位置來實現。

調整撥禾輪位置時,使撥板和彈齒沿鉛垂方向進入禾叢,且在最低位置時作用在割下禾稈的重心之上,撥禾輪的位置儘可能高。在收穫順向倒伏作物時,應將撥禾輪適當前移並下降,以增加撥板和彈齒對作物的扶起作用。在收穫逆向倒伏作物時,應將撥禾輪少許後移和升高,防止撥板和彈齒將作物推壓到割台下面,同時增強了推送鋪放作用,以利於及時清理割刀。收割厚密高大的作物時,撥禾輪應適當前移;收割稀疏矮小的作物時,撥禾輪應適當後移。

(3)撥禾輪撥板的位置調整。收穫直立作物,特別是低矮作物時,撥板固定在彈齒支架的下部(靠近彈齒的端部);收穫垂頭作物時,撥板應固定在彈齒支架的中央或上部;收穫倒伏(或亂纏)作物時,應卸掉撥板。

(4)撥禾輪彈齒傾角的調整。通過偏心調節機構來調整。收割直立作物時,彈齒調整為鉛垂方向;收割厚密高大作物時,彈齒調整為前傾15°;收割倒伏作物時,彈齒調整為後傾15°~30°。

2.切割器的調整

切割器的調整對切割質量影響很大,使用中應及時檢查和調整。

(1)護刃器切割面的檢查。卸下割刀總成,用一細軟繩穿過所有護刃器切割面的最前端,並與切割面接觸,繩兩端用重物拉緊,確定護刃器是否在同一平面內。調整時,可用一截管子套在護刃器尖端扳直,也可用小錘敲打使之平直。當高低位置偏差較大時,可在護刃器與樑的接觸面上添加墊片,過高往固定螺栓的前端加,過低往後端加。

(2)割刀往復運動不到位的調整。動刀片處在兩端極限位置時,刀片中心線與護刃器中心線應重合,其偏差不大於5mm。通過改變刀頭與彈片的相對位置來調整。

(3)動、定刀片間隙調整。當動刀片與定刀片(護刃器)中心重合時,動刀片與定刀片(護刃器工作面)前端接觸,最大間隙不超過0.5mm,後端應有0.3~1mm間隙,最大不超過1.5mm,且達到這種極限間隙的切割器數量不能超過全部切割器的1/3。調整:先檢查壓刃器與動刀片間隙在0.1~1.5mm之間後再進行調整。可在護刃器與樑接觸面的前端或後端加減墊片,也可用管子或錘子對護刃器進行矯正。

3.割台攪龍的調整

割台攪龍由筒體、螺旋葉片和伸縮齒杆等組成。割台攪龍葉片與割台底板間隙直接影響作物在割台上的橫向輸送性能,一般情況下間隙為11~15mm,即約一個手指頭高度,攪龍左端有彈簧拉住,幫助攪龍向上浮動,以適應收割時物料的變化,避免堵塞,確保喂入口暢通。偏心伸縮機構是通過伸縮杆前後伸縮把攪龍橫向輸送來的作物縱向送入輸送槽口。

(1)伸縮齒杆伸長位置的調整。鬆開幅板緊定螺釘,輕擊幅板使其轉動,即改變了伸縮齒杆的位置,一般調至伸縮齒杆與割台底板的間隙為10mm左右。

(2)螺旋葉片外緣與割台底面的間隙調整。收割厚密粗大作物時,此間隙可調為20~30mm;收割稀矮作物時,可將間隙調小至10mm左右;一般此間隙應為15~20mm。調整時應注意左右間隙一致。

(3)攪龍葉片與防纏板的間隙調整。為了防止攪龍葉片迴帶作物,在割台體的後部安裝了一個防纏板,要求攪龍葉片與防纏板的間隙為5mm。如果間隙過大,會造成攪龍迴帶作物,即運動到後部的作物又返回到攪龍的前部。調整時,我們可通過割台兩側的攪龍吊板來完成,即向前調整間隙變大,向後調整間隙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