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機械化插秧與育秧技術常見問題——問與答

設備9.69K

1、備土時為什麼要強調不能用草木灰?

機械化插秧與育秧技術常見問題——問與答

答:這是因為水稻種子在芽期喜弱酸性,而草木灰呈鹼性,對種子發芽有抑制作用。

2、製作秧板時為什麼要平、光、直、實?

答:平是指板面平整無高低,使軟盤內的土層厚度基本一致,盤內土壤水份均勻,減少盤內旱澇不一的情況;光是要求板面無殘茬雜物,目的是增加軟盤與秧板的貼合面積,減少氣孔,利於水份通過秧板供給盤內秧苗;直是指秧板整齊溝邊垂直,便於軟盤的鋪放及後續作業;實是為了防止秧板經過水的長時間浸泡後出現塌陷,使秧盤的形狀變形,影響育秧質量。

3、催好芽的芽谷為什麼要攤晾煉芽再播種?

答:由於出芽是在較高的温度下進行的,這一温度一般要高於當時的氣温。攤晾煉芽一是增強芽谷播種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二是攤晾後利於播種。一般在芽谷催好後,置室內攤晾4~6小時,達到內濕外幹即可播種。

4、怎樣才能確保一播全苗?

答:播種後適宜的温度是確保一播全苗的關鍵,同時牀土濕度應保持在90%左右。若出苗期遇雨,易造成牀土濕度過大,形成悶種爛芽,影響全苗。採取的措施是:開好秧田排水缺口,預防雨水淹沒秧田;雨後及時清除蓋膜上的積水,以避免牀面局部受壓貼膏藥,保證一播全苗。

5、什麼時期為最佳揭膜煉苗期?

答:最佳揭膜煉苗期為齊苗後,第一完全葉抽出0.8~1.0釐米時,即播後3~5天揭膜煉苗。若覆蓋時間過長,遇高温晴好天氣,容易燒苗;覆蓋時間過短,出苗不整齊,成苗率下降。

6、為什麼要對秧塊的長、寬、高三個尺寸作嚴格要求?

答:機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營養土為載體的標準化秧苗,秧苗育成後根系盤結,形成毯狀秧塊。秧塊的標準尺寸為長58釐米,寬28釐米,厚2釐米。在秧塊的三種尺寸中,寬度與厚度最關鍵。寬度大於28釐米,秧塊會卡滯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寬度不足28釐米同樣會導致漏插。若秧塊的厚度過厚或過薄,都會導致植傷加重,從而影響栽插質量。

7、造成秧田期秧苗大小苗現象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答:造成秧田期秧苗大小苗現象的原因主要有:①播種覆土時,蓋土不勻,土厚的地方易造成悶種,導致出苗相對慢,生長滯後;②覆膜期間遇雨水未能及時清除膜面積水,造成貼膏藥,影響秧苗生長;③秧板不平,致使板面相對高的地方在上水時洇不到水,秧苗處於水分缺乏狀態,生長緩慢;④使用壯秧劑過多或未抄拌均勻。針對上述原因,在育秧時應力求板面平直;播種後蓋土均勻,以看不見芽谷為宜;覆膜期間注意根據天氣情況保持膜內温度,並在雨後及時清除膜面積水;合理使用壯秧劑,並拌和均勻。

8、秧田期常見青(黃)枯死苗的原因、症狀及主要預防措施?

答:由於水稻機插育秧較常規手栽稻育秧密度高,秧苗素質相對柔弱,在秧田期,特別是2~3葉期,秧苗正處於離乳期前後,遇低温冷害後,易造成青(黃)枯死苗。青枯死苗是秧苗受低温影響,或暴晴後未及時灌水,造成秧苗出現失水而死的現象,屬急性生理病害,通常成片發生。病苗從幼嫩的心葉部分開始萎蔫捲縮呈筒狀,然後整株萎蔫死亡,死後葉色呈暗綠色,但秧苗莖部尚未腐爛,手拉秧苗,根部不會脱離,根呈水燙狀。

黃枯死苗是秧苗在低温下緩慢受害後所發生的死亡現象,屬慢性生理病害,通常一簇一簇發生。發病時從葉尖到葉莖,由外到內,從老葉到嫩葉,逐漸變黃褐色枯死,秧苗基部常因病菌寄生而腐爛,手拉秧苗,根部容易脱離。

主要預防措施:遇低温寒潮時,要灌水保温,若濕冷天氣持續時間長,需要在秧田水温和土温、氣温差距逐漸縮小時採取勤灌勤排或日灌夜排的方法,以提高水温和供給氧氣,防止死苗。冷後暴晴要及時灌深水護苗,緩和温差,後逐漸排水,切忌在天晴時立即排幹水,以防秧苗體內水分收支失去平衡,造成生理失水,發生青枯死苗。

此外,也可根據苗情早施斷奶肥,以增強秧苗的抵抗力。

9、什麼氣候條件秧苗易遭受立枯病的危害?怎樣防治?

答:氣温較低,温差較大,秧苗極易遭受立枯病的侵襲危害。春茬育秧期,氣温較低,應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防治方法。

立枯病的預防:一葉一心在通風、煉苗時,結合補水加入防治立枯病的藥物進行灑施,二葉一心時再進行一次防治。

揭膜後在清晨觀察秧苗,如局部秧苗葉尖無水珠時,應全田防治,每畝秧池田用65%敵克鬆500克兑水600~750公斤灑施。

注意:機插育秧每畝秧池田所育秧苗可插栽100畝大田,若所育秧只插4畝大田,則用藥量應為(500克/100×4畝)20克,兑水(600公斤/100×4畝)24公斤。請務必按照所買藥品的説明書結合實際插栽面積折算,以免造成藥害。

10、適宜機插的壯秧標準如何判定?

壯秧的主要形態特徵是:莖基粗扁,葉挺色綠、根多色白,植株矮壯、無病株和蟲害。其中莖基粗扁是評價壯秧的重要指標。適合機械化插秧的秧苗,除了個體健壯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整體指標,即要求秧苗羣體質量均衡,常規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釐米成苗1.5~3株,雜交稻成苗1~1.5株,秧苗根系發達,單株白根量多,根系盤結牢固,盤根帶土厚度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狀,亦稱毯狀秧苗。

11、如何施好送嫁肥?

答:秧苗移栽時若秧苗體內氮素水平高,髮根能力強;碳素水平高,抗植傷能力強。要使移栽時秧苗具有較強的髮根能力,又具有較強的抗植傷能力,則栽前應看苗施好送嫁肥,促進秧苗根源基發育,葉片挺健清秀。具體施肥時間應根據機插進度分批使用,一般在移栽前3~4天進行。

用肥量及施用方法應視苗色而定:葉色褪淡的脱力苗,畝用尿素4~4.5千克兑水500千克於傍晚均勻噴灑或潑澆,施後並灑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燒苗;葉色正常、葉挺拔而不下披苗,畝用尿素1~1.5千克兑水100~150千克進行根外噴施;葉色濃綠且葉片下垂苗,切勿施肥,應採取控水措施來提高苗質。

注意:機插育秧每畝秧池田所育秧苗可插栽100畝大田,若所育秧只插3畝大田,則用肥量(以4千克兑水500千克為例)應為(4000克/100×3畝)120克,兑水(500公斤/100×3畝)15公斤。施肥時要根據秧苗情況,按插栽大田面積對用肥量進行折算,以免造成肥害。

12、機插前為什麼要堅持泥漿沉澱?

答:機插秧均為中小苗移栽,苗高近似於常規手插秧的一半,若不堅持泥漿沉澱,極易造成栽插過深(泥漿沉澱掩埋、插秧機浮板壅泥塌陷填埋)或漂秧,倒秧率增加。為了提高機插質量,水田耙地後須經一段時間沉實,才能達到理想的機插效果。沙地沉澱時間一天即可,粘性土壤2:3天。

13、為什麼機插秧栽後返青、緩苗期較常規手插秧長?

答:機插水稻適宜移栽的秧齡為15~20天,此時葉齡基本處於四葉期,剛剛進入自養階段,根源基發育數目相對較少,加之播種密度高,根系盤結緊,機插時根系拉傷重,插後秧苗的抗逆性較常規手插秧弱。為此,與常規手插秧相比,機插秧的返青緩苗期相對較長,活棵返青期遲2~3天,在栽插後7~10天內基本無生長量。

因此,施好送嫁肥,使秧苗移栽時體內氮素水平高,髮根能力強;碳素水平高,抗植傷能力強。在水份管理上,栽後灌水1:3釐米,並保持水層1:2天護苗。栽後3天,可放乾田中水(也可讓其自然落幹),促其髮根。前7天採用乾濕交替,促發新根。

14、為什麼説機插秧大田分櫱節位多,分櫱期長?

答:同一水稻品種在同等的栽培條件下,主莖葉齡相對穩定。若移栽秧齡小1個葉齡,大田有效分櫱期就多1個分櫱位。機插秧的秧齡較手插秧小3~3.5個葉齡,但由於機插時植傷較重,返青緩苗期比手插秧長1.0~1.5個葉齡,兩者相抵,機插水稻的大田有效分櫱期就相應延長了2個葉位分櫱,約7~10天,因而分櫱節位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