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館

位置:首頁 > 技術 > 設備

水稻隔膜育秧與機械插秧配套技術

設備3.28W

該項技術是天津市農機科技人員在借鑑、吸收國內外工廠化温室育秧、大棚育秧與機械插秧配套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天津的自然、經濟等條件,經反覆試驗研究逐步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水稻栽培綜合技術。該技術由隔膜育秧和機械插秧兩部分組成。

水稻隔膜育秧與機械插秧配套技術

(一)隔膜育秧

隔膜育秧就是在選好的秧牀上鋪設帶孔的薄膜,再在薄膜上充填牀土,然後播種、覆土的育秧方式。這種育秧方式可以節約大量的地、水、種子,育出的帶土小苗適合插秧機作業。

多年的試驗研究證明,採用隔膜育秧法育出的秧苗緩秧快,幾乎可以不停滯地生長。由於根鬚是在肥沃疏鬆的土壤中生長的,根部發達,並且插秧時帶土全根下田,傷苗少,秧苗保持了正常的吸收功能,因此緩秧快,並且比傳統秧的抗逆行強,比傳統秧多分櫱4~7株。從而保證了穗多、粒大。

傳統秧1公頃秧只能插15~21公頃本田,而隔膜秧1公頃可以插本田65公頃以上,最高的可達120公頃,使秧田佔地大為減少。而且,還可以實現本田省水64%,節省種子32%,每公頃增產達15%以上。

1.物資與設備準備

(1)種子準備:種子一般選用品種與傳統栽培良種相同。每公頃秧田用種5250~6000公斤(摺合每公頃本田用量為75~120公斤)。要求發芽勢在80%以上,發芽率在90%以上,播種之前要先做發芽試驗。

(2)牀土準備:每公頃育秧田牀土用量為270立方米(240噸),可用風化後的溝渠清淤土,或含鹽鹼輕、土質肥沃的稻田土及旱田土。理想的牀土應具備下列特點: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呈顆粒狀,透水性好,偏酸性,無草籽和病菌。配製牀土前將牀土粉碎過篩(6~8毫米)備用,牀土中不能混有磚、石、灰渣等硬塊,否則會損傷插秧機。

(3)調酸劑:水稻幼苗適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試驗表明,牀土PH值為4.5~5.5時,秧苗生長健壯、素質好、抗病力強。在華北地區,由於育秧初期氣温較低,秧苗對土壤的酸鹼度更加敏感,因此必須進行調酸處理。調酸劑可用糠醛渣或酸化煤等。注意牀土混拌必須均勻,以免產生酸害。

(4)農藥:每公頃可備敵克鬆75公斤、種子消毒用的線菌清15公斤、0.3%的多菌靈7.5公斤。除草劑每公頃用50%殺草丹7.5公斤或20%敵稗9公斤。

(5)塑料薄膜:底膜:每公頃自制打孔地膜150公斤左右。打孔時可將底膜疊成數折之後,用直徑4毫米或5毫米的皮帶衝子按40×40毫米的孔距衝孔。要求底膜孔徑一致,排列有序,不得有不透的孔眼。有條件的地區也可採用帶孔眼的塑料軟盤育秧,每公頃用量為52500~60000張。覆膜:每公頃約需1200公斤,採用拱棚覆蓋時還要另備一些竹竿和草繩等物品。

(6)育秧設備:育秧設備包括鐵框架、播種機、噴壺、噴霧器、刮土板及温度計等。鐵框架5~6套,採用厚2~3毫米,寬2.5釐米的鐵板焊接。若配30釐米行距插秧機(9356型)則每個框架尺寸為58×28釐米;配23釐米行距的插秧機(7358)型,則每個框架尺寸為58×22釐米。框架總寬度為兩個秧片長度,即116釐米為宜,長度為秧苗寬度整數倍。採用框架覆土可保證牀土厚度均勻一致,盤苗規格一致。播種機選用南京生產的2BTP-58型和2B-116型兩種高軌式手推播種機。如果條件許可,可配備2台播種機,一台用於播種,另一台用於覆土。噴壺、噴霧器、刮土板及温度計依育秧多少適當準備。

2.育秧作業

(1)秧田準備:育秧田應選在地勢較高,背風向陽,土質肥沃,含鹽鹼量低,滲透性好的地塊,並能方便地灌、排。春季淺旋耕10釐米左右,土塊曬乾,摟淨稻茬及其它雜物,然後作畦。種牀規格為寬1.35米,長度可依地形而定。整平牀面晾乾後,在播種前用壓磙壓一次。

(2)牀土配製:隔膜育秧牀土厚度為2.5釐米,播種量打,要使秧苗健壯生長,除要求牀土肥沃外,還應加入適量的速效養分。備好的牀土一般需加入10%的腐熟馬糞、0.2%的硫銨、2%的過磷酸鈣。如土壤肥力較差,馬糞和硫銨用量就要適當增加。此外,還要了解牀土的滲透性。育秧牀上,要求鬆緊適宜,以利機播、機插和幼苗髮根生長。黏重土壤的滲透性差,機械播種後,噴敵克鬆液時,不能很快滲幹,會有漂種現象,影響播種質量;機插時還會出現帶秧現象,降低機插質量。因此,對黏重土壤應加入5%稻殼或酒糟等物。牀土PH值保持在4.5~5.5即可。牀土混拌以機械混拌為主,可以達到混拌均勻。混拌前必須進行認真的粉碎過篩。

(3)種子及播種期:按常規進行種子的脱芒、篩選、曬種、鹽水選種、消毒、浸種催芽等多項準備。若採用包衣種子,則可減去浸種催芽措施,但播種期需提早3~5天。隔膜育秧秧齡短,帶土全根下田,不傷根,不傷苗,抗逆行強,成活温度比傳統秧降低1~2℃,因此,可比傳統秧栽插早限提前5~7天。華北地區以5月10日~15日以後機插為宜,因此,播種日期向前推算35天即可。

3.播種機及播種作業

(1)播種機:播種機由種子箱、抖動板、操作手柄、調節手柄、排種輪、限位輪、軌道架(12米)等組成。它是依靠滾輪沿軌道滾動並帶動排種輪滾動實現機播的。由於它配置了高軌,播種機不直接與牀土接觸,避免了土質狀況及濕度對排種輪滾動速度的影響,因而播種均勻。

播種機使用時由兩人操作。協調配合,緩慢勻速地向前推進。在正式播種作業之前要先進行播量調整,方法是在;平坦的場院上鋪一大塊塑料布,架上一組軌道,進行播種,收集一定面積的種子稱重,從而計算出單位面積播量。如不合適可調整播量調整旋鈕,直至找到所需要的播量為止。

(2)播種作業:鋪底土:將帶孔底膜展開平鋪在秧牀上,壓上框架,倒入混拌好的牀土,用刮土板刮平。土層厚度為2釐米。

播種:將軌道架在布好牀土的秧牀上,用調整好的播種機播種。地頭及明顯不勻的地方用手撒補齊。覆土:可採用人工或播種機進行覆土。播種機調整好播量後,一次完成覆土作業,土層厚度為0.5釐米。

噴敵克鬆液:覆土後,用噴壺在牀面噴1000倍敵克鬆液一次。每平方米用量為6克,對水6公斤。要澆透。

噴施除草劑:每公頃用50%殺草丹6~7.5公斤,對水750公斤噴灑,要噴勻,不漏噴。

覆膜:可採用平膜和拱膜兩種。平膜成本較低,拱棚通風練苗方便。

澆足墒水:覆膜後立即上水,澆水時從秧牀一頭打開薄膜,水漫牀面,澆足澆透,澆水後應很快滲幹,不存明水。切忌從膜外順溝陰灌,因有底膜和覆膜隔離,秧牀滲水不透,牀面水分不足,會影響按時發芽出土。

4.秧苗管理

(1)膜內期的管理:膜內出苗期即從播種蓋膜後至1.5~2葉齡,約需15天左右。出苗期是決定秧苗素質極重要的時期,重點應加強對膜內温度和水分的管理。

實驗表明,種子在32℃時出苗率最高,出苗快且整齊。因此,要求膜內温度在蓋膜後至出苗10毫米前白天温度不得高於32℃,夜間温度不低於8℃。白天膜內温度超過規定值時,就要進行通風降温。通風方法是:在牀面背風側,分段扒去壓在薄膜上的牀土,開放通風口,通風口的多少、大小,依膜內温度及外界氣温而定。

隔膜秧水分管理要求勤補水而不積水,保持牀土濕潤。每次灌水要澆遍牀面,澆後應很快滲幹。有積水時,要及時排出積水。

(2)揭膜後的管理:秧苗長至1.5~2葉時即可揭膜。揭膜要在晴朗無風天氣裏進行,揭膜後及時澆水,並注意水肥管理和防病工作。

揭膜後的水分管理與揭膜前基本相同。這一段的温度管理主要用水來調節。揭膜後的苗期應追肥三次,追肥時間分別是1.5葉、2.5葉、3.5葉時。每次追肥時間間隔7~10天,每公頃硫銨300公斤。3.5葉時每公頃可同時追施送嫁磷肥300公斤。追肥採用對水噴灑的方法,然後清洗一次,以防止化肥燒苗。

為防止病蟲害發生,在秧苗1.5葉齡時要噴灑1000倍敵克鬆液,每平方米需藥液3公斤,應使藥液完全浸入牀土中。

種齡達30~35天,苗高15±2釐米,葉齡3~3.5葉,根數15條左右,百株地上部乾重2克以上,秧苗密度2~2.5株/釐米。苗莖扁平,葉挺有彈性,根系盤結良好,苗高、葉齡、葉色整齊一致,無病害和雜草,便可以插秧了。

(二)本田整地

1.水田耕翻

水田耕翻能使土壤垡塊暴露於空氣之中,進行風化,促成團粒結構,適合隔膜秧苗生長,此外,還能防治雜草和病蟲害。

耕翻適宜深度為10~15釐米。耕翻時間以秋冬為宜,春季次之。早翻能多曬垡,使耕層土壤熟化。

耕翻要求田面平整,深淺一致,犁底要平,垡平整齊,不留生格子,地頭一致,儘量減少開閉垡。

2.整耙地

稻田整耙地應在秋翻或春翻後進行,先用圓盤耙斜耙或對角線旱耙一次。對秋翻後垡塊較硬的地塊,最好用重型缺口耙將垡塊破碎後,再泡田水耙。

秋翻不旱耙的地塊,來年春季提早泡田,可促使土壤膨脹和制約雜草萌發,然後水耙和水旋耕1~2次,再拖平。

插秧機適於在耕層下實上鬆的田面作業,為此,機插地塊水耙時間要提前,以便有充分的沉澱時間。但沉澱時間過長,土壤板結也會給插秧機工作帶來困難,易造成漂秧。因此,一般壤土地水耙後需沉澱3~5天;重壤土沉澱5~7天;砂性土水耙後沉澱較快,應在插秧前1天或當天進行水耙;新開墾的稻田,因開荒耕翻較深,水耙後,沉澱時間應在10天以上,否則插秧機易下陷。

水田耕整一般都採用旋耕,耕深10~12釐米。水田旋耕或機耙後,應立即用機械或畜力拖平田面,然後放水,使爛泥沉澱。